高春艳
摘要: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在学术界被认为是优于会计利润等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当前被众多行业企业所应用,但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程度并不高。中小商业银行传统的考核模式仅考虑了银行账面实现的经营效益,没有考虑风险成本、经济资本占用成本等因素,无法体现中小商业银行真正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因此通过实施EVA考核能够解决传统考核的弊端,有效衡量各类资产风险,将可预计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衡量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能够为非预期损失做出资本储备,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率,使银行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挂钩,能够真正体现中小商业银行实现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EVA;商业银行;绩效考核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从数量上来看,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商业银行占比最多。但是中小商业银行体量小且发展较为缓慢,受本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加之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中小商业银行服务的中小企业大量倒闭,中小商业银行生存形势更加严峻。《2020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提到,在当前疫情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也比较明显。未来中小银行的改革压力会进一步加大。随着经营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小商业银行传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弊端凸显,在中小商业银行中推行EVA考核能够优化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也是帮助银行实现业务转型与寻求新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理论基础
(一)绩效评价的含义
绩效评价是被企业广泛运用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成效进行衡量,能够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进行定量评价,并对经营管理者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企业绩效评价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予以改善,以提高企业长期发展能力[1]。绩效评价包括三个层次:企业绩效、部门绩效、个人绩效。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分支机构分布广泛,国际业务、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理财业务等事业部并立,管理体系较为复杂,因此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性作用。
绩效评价的方法分为三种: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法。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指通过确定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通过指标对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例如分析投资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息税前利润、产量。关键绩效指标法被中小商业银行普遍使用,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不良贷款率、拨备前利润等。经济增加值法是指,通过计算企业税后净盈利利润扣除投入的资本成本后的剩余收益,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的方法。经济增加值法的特点在于考虑了资本成本,衡量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的剩余价值,是一个纯粹的价值增量。平衡计分卡主要是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设置相应的指标进行打分,从而对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平衡计分卡更侧重于经营管理的过程,涵盖多个方面,更偏向于对经营全过程的评价。
(二)经济增加值的基本计算
经济增加值法在国外商业银行中应用较为普遍,且应用较为成熟。近年来虽然国内银行对经济增加值法有所应用,且不乏应用比较成功的例子,但经济增加值在中小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水平存在差异,应用范围较小[2]。中小商业银行实行EVA考核指标,既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改革。一方面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另一方面加入长期效益指标,减少短期行为。
EVA经济增加值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平均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从基本公式来看,经济增加值的计算似乎比较简单,但是计算所用的数据每个都比较综合,都需要经过多重计算才能获得,这就引出了计算的具体口径问题。经济增加值法应用的难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计算,各数据的计算要求深入至会计基础数据进行,要求对EVA绩效考核应用具有深度;二是考核主体的颗粒度,要求考核到具体的分支机构、事业部、甚至员工个人,对EVA绩效考核应用的广度有一定要求。能否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企业实施EVA经济增加值法考核改革成败的关键。
三、中小商业银行传统绩效考核存在的弊端
(一)考核指标不统一
中小商业银行传统绩效考核中,对分支机构的考核主要以会计利润为主,或对会计利润进行简单调整,指标的计算过程比较简单、片面,考核过程不够严谨。对于其他业务条线或者部门的考核,除会计利润外还设置了其他考核目标来衡量其业绩情况。例如,对存款业务条线设置存款营销规模目标,对信贷业务条线设置贷款发放规模目标、贷款投向目标,对于经营事业部,设置业务规模或利润目标。这就导致了考核目标不统一,各业务条线、事业部从各自目标出发,破坏了各部门各业务条线的协调合作,总部绩效考核部门无法对最终结果进行有效控制[3]。例如,存款营销部门为快速完成目标任务,大力营销高成本、长期限产品;新的贷款产品为快速开展业务,过低定价,与管理者期望背道而驰。银行内部没有统一的可比较的绩效考核标准,就会造成经营管理和整体统一规划的困难,加大管理成本。
(二)未考虑资本成本
中小商业银行传统绩效评价体系对成本考虑不够全面,仅考虑当期成本,忽视了资本成本,成本计算不完全[4]。例如,无法体现资本的机会成本,税后净利润只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而没有考虑到权益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只在收益分配过程中体现,在净利润核算之后进行,无法体现在剩余利润计算过程中。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如果仅为高于零的低水平,则认为其在本期盈利,而实际上权益资本的成本并不能得到补偿,在利润分配时不能进行股利分配,使股东的权益受损。对于股东而言,企业的剩余价值创造能力很低。这种情况下,单纯的会计税后净利润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业绩评价不合理。
(三)不能反映风险计量情况
对于银行而言,與一般企业相比风险管理更加严格。监管部门对一个银行进行监管时,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是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和业务开展。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重点在于资本净额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的计量,也就是对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的计量。银行的贷款业务、投资业务等,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风险计量,导致某些业务风险计量结果高,某些业务风险计量结果低,将风险计量融入银行价值评价是必要的。传统会计利润考核体系,并不能反映这一情况,不能考虑到分支机构占用风险资产情况,不利于开展资本充足率等风险指标的计量。
四、中小商业银行EVA评价指标实施
(一)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确定
中小商业银行要实施新的考核体系,首先要对指标口径进行明确。银行经营区别于一般企业的地方在于,银行经营的主要产品是存贷款,是资金运动,所以银行实施EVA评价指标,除了需要进行一般的指标计算调整外,还要根据银行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殊调整。
银行的主营业务是货币,客户存款形成的负债属于日常经营活动,存款形成的利息支出是营业成本,应该计入到NOPAT中。与之相区别的是,银行自己发行的金融债券、二级资本债等形成的支出,属于融资成本,不在NOPAT中计算。对于单个分支行来说,存贷款规模不一定匹配,所以银行内部各分支机构资金吸收和投放规模有差异,大部分银行都已经实施了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实施了FTP定价的中小商业银行为例来说,NOPAT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为:
NOPAT=营业收入-营业支出+FTP收入-FTP支出+营业外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企业所得税±机构考核调整因素+金融债券及二级资本债利息支出
对于产品比较少、经营模式简单的银行,也可以简单理解为:
税后净营业利润=会计账面净利润+当期提取的拨备和减值准备+金融债券及二级资本债利息支出
(二)经济资本(TC)的确定
商业银行的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权益资本是股东投入的资本,债务资本是债权人投入的资本,主要是发行融资债券。一般来说两者相比较,权益资本成本更高。
1.权益资本的确定
权益资本包括两个方面:留存收益和股本或实收资本。与NOPAT相同,权益资本的确定需要根据银行情况对账面金额进行一定调整,得到EVA计算使用的权益资本额。其一是由于资产减值计提的损失,这些损失并未实际发生,需要将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加回到权益资本中去;其二是由于递延税款余额,递延税款使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所得额不同,影响会计利润,需要进行调整,通常而言借方余额从资本总额中扣除,贷方余额则加到资本总额中。
2.债务资本
商业银行债务分为两类: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和发行债券形成的负债。EVA价值评价中的債务资本指的是融资性质形成的负债,因此商业银行的债务资本主要是指为融资而发行的金融债券,如普通金融债券、长期次级债券等,不包括日常经营形成的存款、同业拆借以及各种应付款项等。
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经济资本可以确定为:
TC=所有者权益+发行的金融债券+拨备和减值准备余额±递延税款调整
对于一些体量小的商业银行来说,并不具备发行金融债券的条件,经济资本的计算可以简化为:
TC=所有者权益+拨备和减值准备余额±递延税款调整
(三)加权资本成本的确定
资本成本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就是债务资本的单位成本和股本资本的单位成本,即: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股本资本成本×股本资本比例+债务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比例
由于金融债券的成本是可以从票面直接取得的,债务资本的成本直接加权平均即可。权益资本成本理论上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计算最为理想。带入到商业银行中,权益资本成本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为:
权益资本成本=无风险利率+β系数×市场风险溢价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最为可行的计算方法是在市场上借鉴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再根据面临的风险调整β系数,以此确定自身适用的权益资本成本。
(四)其他特殊考虑事项
1.分支机构的特殊考虑
中小商业银行要实施EVA绩效考核,至少要细化到分支机构和事业部层级。分支机构EVA计算的特殊之处在于经济资本的计算,由于各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所以账面无实收资本金额,账面上也就不显示资本占用情况。分支机构经济资本占用主要是所产生的拨备及减值准备,也被称作信用风险预期损失,即前边所提到的风险资本,主要采取计算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的方法。分支机构经济资本占用可以确定为:
经济资本占用=(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非预期损失)×经济资本调整系数
对于尚未建立零售、非零售风险计量模型的中小商业银行,没有相关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数据,为简便计算,可以考虑不良贷款率为准违约率(PD),以穆迪公布的评级报告取值作为违约损失率。计算公式如下:
非预期损失=贷款额×违约损失率(LGD)×σPD
其中:(违约率波动率)
经济资本调整系数为调整项,由总部根据业务战略发展布局适当调整。
2.事业部的考核
对分支机构和事业部进行EVA考核时,还涉及收益分配的问题。一些业务,分支机构为销售营销方,事业部为经营管理方,都对产品经营收益作出了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总部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双方贡献大小,可按照比例分成的形式,对产生的收益分配到各方,同时在计算该项业务的经济资本占用时也进行对应的比例分配。这样可以将EVA考核的层次进行扩大,也实现对不同考核对象的考核标准的统一,避免出现不同考核对象不同标准的情况。
五、中小商业银行EVA实施的保障
(一)其他绩效考核方法的补充
中小商业银行的管理受到各方面限制,对于员工个人产生的利润和占用的资本无法确切计量,即使可以计量,EVA计算的意义也不大,可以采取关键指标法,选择适合的指标对个人的经营业绩进行衡量,如:存款营销规模、新产品推介数量等,通过这类指标对绩效考评体系实现补充。
(二)做好前期咨询调研及实施后的知识培训
实施EVA价值评价的中小商业银行应做好前期咨询和调研,深入分析本银行是否具备EVA计算的条件,判断银行是否有有效的替代条件,并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做项目咨询,还可以与同类型商业银行请教经验[5]。EVA实施方案完成实施之后,银行内部应做好相关培训,让被考核机构充分理解EVA考核要求,争取做到能够理解考核结果,了解提高自身EVA结果的途径,实现以EVA为导向的管理。
(三)提高管理层对各级机构的资源统筹能力
基于EVA的绩效考核本质是将各项资源转化成EVA的形式,以此激励和引导各级机构的工作,以达到资源在效益上、战略上的优化配置。管理层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各级机构资源的统筹能力,通过实际EVA和调节后EVA数据的对比,优化调整各级机构的业务开展和资源配置。
(四)建立科学的团队分配机制
中小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全行上下的精细化管理程度,需要科学、合理地分配绩效,并不断优化考核机制。在EVA实施初期,可以鼓励被考核机构对初步考核结果提出疑问,允许在一定时限内提出异议,在合理事实内沟通协调,确保EVA真实反映机构经济创造能力。基于EVA的考核深入实施后,全行对于不同客户类型、业务金额、业务产品等的分配能够形成合理的规则[6]。
六、结束语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日益完善,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趋于成熟,但是大量的中小商业银行还存在管理机制不到位的问题。当前我国银行业态形式复杂、银行间竞争激烈。中小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改善自身的绩效管理机制。本文基于EVA考核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应用进行分析,能够为中小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中小商业银行未来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优化绩效考核机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姚凯东,陈柱.基于EVA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分析——以邮储银行为例[J].北方金融,2020 (06):123-124.
[2]李全,赵琪,苏耀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国际借鉴与中国对策研究[J].航空财会,2021 (07):4-9.
[3]李筱兰.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 (02):161-162.
[4]宋林升.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考核评价的难点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22 (01):87-88.
[5]胡慧林.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质量与市场,2022 (01):169-171.
[6]祝薇.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商讯,2021 (0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