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搭乘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
“祝融”之名来自古代神话,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跨时空的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祝融”也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当我們知道了祝融今生的模样时,是不是也会好奇,它的前世在神话中是何样貌?
我们从距今约2000年的汉画中找到了答案。
火神祝融
在远古时代,每个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神话,并且通过口口相传,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原始人的思想比较单纯,生产力水平又低,他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与变化,就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用超人的、超自然的力量,解释他们不理解的现象和头脑中的悬念,甚至会幻想这种超人的力量能够帮助自己。
在距今约2000年的汉代画像石中,就出现了祝融的身影。著名学者张道一所著的《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中,详细记载了祝融。
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古帝。在位于山东嘉祥的汉代“武梁祠”画像石中,刻有祝融的形象,被写作“祝诵”。
据罗泌《路史·前纪》卷八中说:“祝诵氏,一曰祝龢,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
一种说法是,祝融是帝喾时的火官,后人尊他为火神。据《吕氏春秋·孟夏》记载:“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以后祝融又多与“灶君(灶神)”相混称。
另一种说法是,祝融是黄帝的“六相”之一。《管子·五行》说:“昔者黄帝……得祝融而辩(明察)于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之至也。”祝融后来成为西周时南方楚国的建立者,死后葬于衡山最高处,那里因此得名祝融峰。今天衡山南岳镇有祝圣寺,就是祝融的纪念地。
武梁祠中祝融画像石的榜题为:“祝诵氏无所造为,未有耆欲,刑罚未施。”
《金石索》形容祝融“冠有两翅,衣不掩膝”,又说:“《两汉金石记》引《通鉴前编》云,祝诵氏时天下治和,听弇州鸣鸟以为乐歌。以火施化,亦号赤帝。今画两手作抟击状,盖取征伐共工氏事也。”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火神祝融的“朋友圈”。每当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人们会想,是不是神在发怒呢?人们想象出了管理风雨雷电……的多种神灵。
云师
云师即云神,就是兴云之师。屈原有《云中君》篇,便是祭祀云神之作。汉画像石中的云师形象,都是从口中向外吐云的。
风伯
风伯即风神。《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由此看来,风伯在蚩尤和黄帝之战中帮助黄帝。
风神还有另一个名字。《楚辞·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这里的“飞廉”即神话中的风神。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应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晋灼曰:‘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
汉武帝时曾在长安建“飞廉馆”,汉明帝时曾铸铜飞廉置上西门外。汉代人以此为吉祥。
雨师
在古人的想象中,天上向下倒一点水,人间大地上就是一场雨。《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纵)大风雨。”由此看来,风伯和雨师在这里又转而帮助蚩尤了。
在汉代画像石中,表现雨师的画面多和雷公电母在一起。
雷公
鼓声如雷。远古时代的黄帝用夔的皮做成了鼓,“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可以想象,天上发出的雷声,也一定是由专门的神在击鼓。
汉代画像石中表现雷电者多是雷公击鼓,或是一群仙人拉着一串石球在崎岖的地上滚动,借以发出隆隆之声。闪电则是用斧凿击出火花。所谓“雷公电母”,并且以配偶形式出是在唐宋时期。
《楚辞·远游》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奇思的抒情长诗。屈原“排空御气,浮游八极”,惊动了天界,诸神为之相助。连雨师和雷公也来了——“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可见,雷公之雷不仅仅是隆隆之声,还包含着一种力量。
河伯
《楚辞·九歌》中有《河伯》篇。河伯是黄河之神,传说大禹治水时把黄河分成九道,所以黄河也称为“九河”。《河伯》为祭神之歌。
自古以来,黄河水灾严重,威不可测,人们对它采取了敬畏而献媚的态度。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中就有用活人祭祀“河伯”的记载,在卜辞中还有“河妾”的名称,这说明河神娶妻纳妾的恶俗由来已久。
传说“羿射河伯”,将河伯射瞎了一只左眼,就是对此的鄙视。
水神
古代的水神很多。左思《吴都赋》曰:“汔可休而凯归,揖天吴与阳侯。”天吴和阳侯都是传说中的水神。诗人李贺《浩歌》写道:“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可见天吴在治水方面的能力是很大的。
关于天吴,《山海经》中涉及的有两条: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海外东经》)
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大荒东经》)
汉代人很推崇水神,将它刻在石头上。山东嘉祥汉代武氏祠石阙上就有天吴的形象,旁边刻图赞道:“天吴八首,更喜迭怒是也。”
杜甫《北征》诗云:“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可见天吴曾被绣在衣服上。
今天,我们见证了神话照进现实。未来,它又会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话。
(源自《现代快报》)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