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书摊

2022-05-13 01:35张新文
阅读时代 2022年5期
关键词:卖书书摊稿费

张新文

作家李国文说,对于工作、生活重压之下的人来说,减压的办法还是很多的,比如下象棋、打麻将、逛公园、看电影……要是来一番情调的话,还可以打打高尔夫,跳跳迪斯科……这么多的消闲方式,对于其中的一类人不好使,那就是“读书人”。他们永远离不开一个“书”字,他们十之八九,不是在书店、图书馆,就是在偶尔的书展和街头上花花绿绿的书摊。这是李老那个时代的消闲,有些项目是有时代烙印的,就像那时流行的迪斯科舞蹈,搁现在,早就被广场舞取代了;而且花花绿绿的书摊,也成了过往云烟,定格在了历史的某个瞬间,只能在记忆的深处明亮着。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去新华书店需要乘车去县城。那时候买书者与卖书者之间,隔着一个屏障,就是玻璃制作的透明的柜台,你可以把你喜欢的书告诉给新华书店的营业员,他们把书从书架上、或是柜台里取出来,交到你的手里,你得快速地浏览一下书的封面、目录和大致内容,决定书的去与留,因为营业员服务的不止是你一个顾客。所以,很多时候我还是喜欢逛乡下集镇的书摊。书摊接地气,卖书人算是文化人,可也还是个农人,种地、卖书和画两不误。逢集的时候,找一个开阔些的场地,学校操场是他们放书摊的首选。他们在树上拴绳子,把年画挂在绳子上,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都会被花花绿绿的画儿吸引,神话故事、电影明星都成了大家品头论足的谈资。卖书人还免费提供小马扎,站累了,你可以坐下来看书,没有时间限制,很多时候还可以讨价还价,所以书摊的烟火气很浓,很受人们的欢迎。

那时我爱读小说,比如《映山红》《新芽》《红灯闪闪》《小电工查线》《烽火台边两少年》《闪闪的红星》《鸡毛信》……有的虽然有同名的画书,有图有文字,读起来简单直接,可是,改编后的小人书比起原著来,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我更爱读儿童小说原著,喜欢陶醉于文字里的乐趣。常逛他的书摊,常买他的书,一来二去的,也混了个脸熟,有时买书差钱,卖书人也仗义,把名字、书名和欠账记在小本本里就可以了。书,你尽管拿回家去读。有时我买的书多,欠的钱也多,我对卖书人说,你不担心我赖账吗?卖书人乐了,說,爱读书的人都是明事理的人,我怕个啥哩!年底,当父亲把书钱还给卖书人的时候,卖书人摸着我的头,直夸我是个好孩子,将来会有出息的!

进入初中读书的时候,开始写作文投稿,那时县广播电台的稿费一篇才两元钱,凭着取款票据到镇广播站取稿费。记得播音员是个女的,白白的肌肤,一席白裙,大眼睛,披肩长发,我羡慕她的美,她倒羡慕我两元钱的稿费。不,严格地说,她羡慕我懵懂年少就有用文字换钱的能力。去得多了,就有交流,方知她是因“顶替”而得以就业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写篇新闻报道都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种。那时报纸稿费高些,一篇也有八元,我就用积攒的稿费和省下来的菜钱买书。书读多了,眼界更加开阔,精神更加富足,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这都得益于那时逛书摊,如果仅靠课本上的知识,还是有局限性的,大量的课外书籍的阅读,丰富了我的知识面,为写作注入了动力和营养。

现在,读书和买书都方便了很多。一方面,图书馆、书城、书店为我们提供了宽敞自由的阅读空间,隔着卖者与买者的屏障没有了;另一方面,完备的设施已让酷暑严寒不再是阻碍人们读书的因素了,爱书你就来,读书乐陶陶。

眼下疫情形势严峻,无事少出门,闲下来读读书,也算是为抗击疫情做了点贡献。平日里我和妻子的书房是分开的,她的书籍多是生活百科,而我的书籍多与写作有关,我们互称对方的书房为“书摊”,因为我们俩读书都很随便,座椅上,茶几上,书桌上,书随读随放,很少及时放到书架上,有时看了这本看那本,书有时是合上的,有时是开口趴着的,成了一个“人”字状,一副很舒服、很惬意的样子,像是在伏案午休……

有时我会逛逛她的“书摊”,她也会逛逛我的“书摊”,这样一来,书就像长了腿似的,跟人一样学会了“串门”。自然,因为疫情,因为“书摊”,因为读书,我们夫妻俩的情趣也盎然如昨了。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责编:何建娇

猜你喜欢
卖书书摊稿费
稿费
刘勰“卖书”
快来买呀
“稿费”的由来
书摊·茶摊
书摊读书
书摊老郑
一元钱
塞纳河畔的小书摊
我的第一笔稿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