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玉国
去年,曾有一名散文写作者向我诉苦,说自己学写散文好多年,每天也很努力,经常摘抄微信公众号或一些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散文,却没有什么进步,很多比自己写作起步晚的人进步却很快。
写作这种事,除了天赋悟性差异外,多读多练是关键,而读书方法尤为重要。我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对方,建议他改变读书方式方法,从精读深读古典著作开始,先读懂弄通一本经典后,再涉猎其他经典名著和名人的代表作。其中,我推荐他认真研读《昭明文选》。《文选》是南朝梁武帝之子萧统在襄阳居住时,组织编选的一本具有高超艺术水准的文集,为历来文人所推崇,有着“文选烂,秀才半”之说,相当于现代的高考指定用书。
早在古代,就有研读《文选》而成名成家的故事。宋朝王得臣《麈史》中记载了一则轶事。宋祁母亲在梦中见一红衣人赠送《文选》一部,于是给宋祁起了个小名,选郎。后来,宋祁长大后反复吟读《文选》并手抄三遍,悟得文章写作真谛,成为北宋著名文学家。
写作自读书始。作为一名作家,读书是基础,是创作的前提与准备,就像蜜蜂酿蜜须先采百花一样。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胸有成竹后,写作就会如流水顺势而出。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破”万卷。在有限的时间内读什么书,就是一门学问,我觉得要义就是读好书。何谓好书?我认为经典名著才是好书,因为这些书是被普遍认可和时间检验过的,是穿透历史的,必然还将永远流传下去。经典名著是我们的文化根脉与文化源流,就像一棵大树的主干,其他的书籍则像这棵大树上长出的主枝、侧枝、叶片。读经典名著,就像从树干上直接汲取营养,养分才会更加充足。否则,从那些分枝甚至叶片上吸取营养,则会事倍功半。
对此,熊十力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每日于百忙中,须取古今大著作读之,至少数页,毋间断。寻玩义理,须向多方体究,更须钻入深处,勿以浮泛知解为实悟也。”读书要读古今大著作,就是要读经典名著,读名人代表作,才是“取法乎上”,从高起点入手,站在巨人肩头,才能提高眼光、心胸、境界,方能收获更多。否则,“取法乎中”甚至“取法乎下”,不得要领也就不足为奇了。
读书除了多读经典名著外,还要像熊十力先生所说,要深钻精研,细细品味,方能得其精华,学有所成。四川大学教授王红在讲《中国诗歌艺术》时说,品讀古诗应该含英咀华,把这些精妙的诗歌含在嘴里,慢慢细嚼,就像喝清茶一样,一点点儿地体察,才能发现细微精妙之处,如果狼吞虎咽,就如猪八戒吃人参果,再好的东西也浪费掉了。
读好书,细品书,是一个写作者应有的态度和基本功。在读好书的基础上,再多读书,等到书读得多了,读出味了,作文的水平自然就提升了。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责编:王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