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新 李 松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人们对健康、养老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推动了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康养产业涵盖养老、医疗、养生、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并衍生成多种类、长链条产业体系。结合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应立足比较优势,以养老服务产业与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培育康养产业体系,让云南人更健康长寿,让想健康长寿的人到云南来。
第一,人口老龄化加速带动康养产业需求快速上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4亿,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6亿,占总人口的12.6%,远远超过联合国10%和7%的传统老龄化标准,并呈继续加速增长的趋势,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对康养产业的需求呈快速上升趋势。
第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推动健康生活需求快速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普遍由“有病才医、医治导向”向“注重保健、医防结合”过渡,加速向“生命管理、未病先防”迈进,人们更加关注健康问题,追求健康生活成为新消费趋势。
第三,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康养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更多关注出行的品质、安全、健康,更倾向于选择以健康、休憩、养生为特点的康养旅居、医养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
第一,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一是养老服务供给不协调。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90%的老人由家庭自我照顾)、社区养老为依托(7%的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为补充(3%的老人由机构代为照顾养老)的“9073”养老模式下,云南省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供给比较缺乏,居家社区养老普惠服务供给不足,机构养老供给参差不齐。医养结合照护条件规范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农村敬老院、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现象并存,平均床位空置率超过40.6%。二是服务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各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差距较大,一般非公益性机构能够提供包含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助等服务,距离智慧服务、心理康复、心灵关怀等现代康养服务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尚未形成统一的养老标准化服务体系。三是对养老产业政策扶持过于单一。云南省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补贴标准主要限于床位补贴,补贴有限,补贴机制不够完善。
第二,康养旅游产业潜力挖掘不够。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森林、鲜花、温泉、中草药、民族医疗等康养资源,但有机组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康养产品能力明显不足。康养旅游产品低端同质化现象严重,高端差异化产品供给比较有限。康养旅游倡导的环保出行、绿色有机饮食、康养酒店和旅居式酒店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备。“淡季吃不饱、旺季吃不下”现象较为明显。
第三,智慧康养制度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内对智慧康养尚未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指导标准、服务监督和评估机制。在智慧养老方面,虽颁布了《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服务行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等多项政策,提出要从税收优惠、财政支持、鼓励社会与民间资本投入等多方面支撑智慧养老体系建设,但多为指导性建议,缺少配套执行标准或执行规范,操作难度较大。在康养旅游方面,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康养游客提供高品质个性化需求服务,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的能力不足。康养旅游产业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亟待政策引导及行业支持。
第四,康养产业专业技能人才配比失衡。在养老服务方面,由于职业认可度低、工作强度大、工资低、保障差、缺乏职称评定等职业上升通道等因素影响,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比例较低。大部分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流动性大等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顽疾”,也是影响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生活质量的“硬伤”。医师、护士、专业康复护理、心理康复治疗等专业人员缺乏,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第一,加快推进康养服务社会化进程。推动康养服务从一般养老护理模式向全龄康养、智慧康养等新业态转变,促进康养服务多元融合、社会化发展。依托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推进养生敬老服务智慧化、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动小区物业、社区医疗机构、康复理疗中心、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资源,整合闲置低效资源,推动“物业+康养+大数据”向社区渗透,提供全龄化、个性化、智慧化康养定制服务。
第二,加快推进智慧康养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行动,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思维与养老服务相融合,搭建信息开放平台,提供个性、高效的一站式智慧养老服务。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全面康养服务标准化体系,立足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标准,建立科学健全的监督机制、评估机制、保障机制,确保智慧康养行业标准落实和完善。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发挥好政府财政资金对康养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居家智慧康养行业,推动社区居家智慧康养主体多元化发展。逐步探索政府、家庭、企业共担的付费机制,以社会化养老服务助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健康发展。三是拓展智慧健康管理服务。拓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智慧健康管理工具的应用,依托医疗大数据、生活大数据等平台,全面、完善、持续地记录和判断个人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常态化智慧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四是推动智慧旅游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深度挖掘和展示康养旅游产品,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
第三,加快推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旅游产业与康养服务业相结合,推出差异化康养旅游项目,培育康养特色旅游品牌,打造全天候“健康生活目的地”。深度挖掘康养特色旅游资源,将得天独厚的气候、森林、鲜花、温泉等资源与中草药、民族民间医疗有机融合,开发特色康养产品。以温泉康疗、乡村休闲、生物保健、民族文化、特色小镇等优势康养旅游资源为依托,积极发展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康养服务业。加快发展候鸟式养老、异地循环养老等旅居养老服务新业态,打造集健康养生、生态养老、运动体验、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居养老基地,满足中老年群体对养老、养生的品质要求。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搭建智慧康养旅游平台,推出“康养旅游购物车”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康养旅游向“数智化”转变。
第四,加快建立康养服务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一是营造社会导向氛围。加大宣传和引导,营造积极健康的养老护理就业观念,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及护理专业人才加入。二是加强对养老行业从业人员的资金扶持力度。在现有岗位扶持资金政策基础上,建立长效优惠措施和鼓励性政策,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收入及福利待遇。三是将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完善职称评定机制。可考虑将养老服务机构从事老年照护的一线护理、营养和康复等工作人员分类纳入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按照老年照护、老年营养和老年康复三个专业,在养老服务领域设置不同等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任职资格,相应享受不同职称资格待遇,提高行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