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鸿
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早年的王勃志向高远,豪迈磊落,朋友杜少府远赴蜀州任职,他写下久负盛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别之际,很多人难免黯然伤怀,王勃会有怎样不同的情感呢?品读此诗,领略诗人豁达的襟怀。
■诗歌先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
[唐]王 勃
城阙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④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①少府:官职名,县尉的别称。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②城阙(què):指长安。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个降将,所以称“三秦”。③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④宦(huàn)游:出外做官。
■妙语解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句襟怀阔大,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恻之气。
所谓“海内”,即四海之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海内”为诗歌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地域空间和心理空间。
“天涯”喻极远;“比邻”指极近;“若”是好像,是一种臆想,一种主观的认识。
两句连起来,表达的意思就是,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在,便能够将远在天涯转化为近在咫尺。只要心灵相通,便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始终都能感受到朋友的祝福与慰励。
古代交通不便,加之世事难料,人们分别后往往重逢无期。所以分别之时,多有“黯然销魂”“临歧洒泪”的悲凄之感。而此句则将友情升华成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力量,凭借它,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不管是颠沛流离,还是坎坷崎岖,都可以受到这种信念和力量的感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将离别的悲吟化作相互勉励的高歌,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诗意放送
长安,大唐的都城,这里城池逶迤,楼阁高耸。三秦大地莽莽苍苍,护卫着唐王朝的心脏。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里建功立业,又有多少青年才俊渴望在这里施展才华。
而今天,我在这里与你送别,你要由此远赴蜀州任职。
长安到蜀州千里之遥,秦岭阻隔其中,蜀道之行难于上青天。远望千里之外的蜀州,不见岷江的五个渡口,只能看到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杜兄啊,此行可算远别!临别之际,你意緒如何呢?
你此番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是否倍感惆怅呢?当你跨越终南之巅、太白鸟道,入剑阁,行蜀道,远涉沱江、岷江之时,见蜀山苍青、蜀江水碧,是否会长叹咨嗟、潸然落泪?
杜兄啊,其实,临别的感伤,我亦有之。想我王勃,出身儒学世家,少负才名。为求得功名,早早就作别故乡,从绛州龙门来到长安。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啊!背井离乡,本有一重愁绪;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愁绪。真可谓愁绪无限啊!
但是,杜兄,我们不必如此伤怀!
虽然四海茫茫,但只要有你我这样的知己存在,便可以变天堑为通途,化天涯为咫尺。你我之间情深义重,纵有万水千山,也不能阻隔。古人云:“隔千里兮共明月。”杜兄,我们的祝福与慰励,会一直陪伴着对方。当你独行于蜀地,我会化作渝州那湾江水陪伴着你,化作峨眉那轮山月映照着你。
杜兄,大唐初兴,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你我同为青年才俊,理应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男儿志在四方,你此去蜀州,定当大展才华,做出一番功绩。挥别之时,你我不必效仿前人,泣下沾襟。
杜兄,你我何不提振精神,再高歌一曲《少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