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朝霞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过程。尤其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应用文本细读法在阅读指导教学中,能为学生在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文本细读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来说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能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学会结合多种有效的授课方式指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引导其走近课文,充分体会和领悟阅读的真谛,注重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对此,本文则针对文本细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和探析。
一、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法的应用原则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一个良好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和相互合作的过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能对文本细读法这一教学策略产生全面的认识,为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的、多样化的语文课堂,重视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其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同时,要积极发挥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能把自身在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与文本细读法的优势进行结合,以此实现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教学。
(二)重视照顾学生的学习感受
很多教师在教学上虽然已经进行努力创新,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仍旧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需要采取合适的素材和方法,避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被过分吸引,产生喧宾夺主的现象。又如,在为学生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课时,也不要忽略了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的过程。再如,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虽然做到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教师作为指导者,也要适时进行点拨和讲解。
(三)重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这针对学生能展开文本细读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做到对学生充满信心,很多教师由于担心学生不能完全地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所以在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干涉过多的现象。虽然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其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但是教师应以提升其学习能力为主,要允许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在其出错时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和改正,更有利于学生记住相关的学习经验,也能更好地培养其敢于质疑和探究的良好習惯。
(四)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
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在阅读时候都会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产生不同的感悟,这也是学生在阅读时能获得的独特性的阅读体验。教师在展开文本细读法时也需遵循这一教学原则,就是能尊重每个学生的独到见解,使其能畅意自由地展开想象,避免过分强调试卷上的“标准答案”。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其理解思维和想象思维就会得到逐步提升。也充分凸显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一发展规律。
二、文本细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概念及价值分析
(一)文本细读法的概念
本文细读法作为语文阅读教学法中的一种,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的一种导读方法。其强调教师要能围绕文本核心对学生展开指导教学,要求教师能对文本的标点符号、应用的修辞手段、文本创作的背景以及整体结构等多种角度进行欣赏和挖掘。同时,文本细读法还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分别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的理解适合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阅读中,而深层结构则是适用于中高年段的阅读授课。简单来说,其根本目的就是指导学生能对所学文章内容能更加充分地掌握和理解,能逐渐养成细读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文本细读法的特点和价值分析
文本细读法作为语文阅读的一种方式之一,其不但涵盖了阅读方法的共同特点,还拥有其他阅读方法不曾具备的独特特点。首先第一个特点就是细读主体的多元化,也就是说这一方式的应用不仅能起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作用,还能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其自行体会文本中的美,使其自身的思维和想象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就是细读结论的多样化特点,这一方式就是鼓励学生能在不违背文章创作者原本意图的前提下,可以对所学文章展开多元化的解读。并且其得出的细读结论能被大家广泛认可,能有效锻炼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最后则是细读经验的共享性特点,这一特点就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在阅读授课中,可以针对某一个文本进行交流和探讨。比如,可以借助问答、对话、启发等方式实现细读经验的共享。这一过程也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合作学习意识,也能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自身的阅读经验。
三、文本细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文本细读法,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程的目标一般来讲分为三个维度,首先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目标等。教师在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语文教学中课程目标的完成。重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不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方法的掌握。不仅要做到教学其学习,更要教会其一些基本的人生哲理。
以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当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的内容时,首先,在展现文本细读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先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比如,1.组织学生认识和会写本课的一些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将课文朗读出来。2.读出文章中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并能结合文章中的内容探究写春、夏、秋、冬这四段的组段规律。3.积累和体会课文中的一些用词准确且生动的优美句子。4.深刻领悟作者情感,对文章片段进行背诵等。在刚开始教学时,当学生阅读非常投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大家播放有关小兴安岭的美丽风景图、一大片绿色的树木的风景图片、山谷中带有白色浓雾的风景图片等,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图片仔细观察,并猜一猜这两个图片与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相对应。在教学过程中,则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让学生充分感受第二自然段中小兴安岭的春天活力之美、第三自然段中小兴安岭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感受第四、五自然段中的秋、冬之美。之后,还要让学生能针对每一个自然段中的一些字词的应用细细品味。比如,文本中“雪水汇成小溪”中的“汇”字,“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中”的“刮”字,“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葡萄”中的“献”字等,并能自行挑选课文中的一些优美词汇进行背诵和体会,思考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用文本细读法对学生展开指导教学,不仅能有效帮助其更好地完成该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还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二)结合文本背景和作者自身经历带领学生展开细读体验
文本背景包括文本创作的背景,也就是文本语言表达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教师在阅读授课中结合文本背景带领学生展开文本阅读,就等于为学生打开了重要的熟悉文本的窗口,能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文本的意义。比如,在学习一些在战争年代的文章时,很多学生在阅读时难免会产生一些阅读上的障碍,对此,就要重视引导其细读文本的社会背景。
以六年级《少年闰土》这一课内容为例,该篇文章是著名文豪鲁迅创作的。鲁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旗帜,同时其在语文教育中也对后代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学习该课时,因为课文中写的是少年时代的故事,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但是由于课文时代较为久远,部分句子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要先为学生详细介绍有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一起搜集相关的资料,以此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通过在网络上搜集资料,采用谈话和创设情境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鲁迅所处的那个年代和社会,了解课文中的内容。例如,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和闰土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闰土是什么样的?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少年?闰土身上有哪些优点?在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能体现闰土身上的优点?”学生在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就会结合鲁迅的相关资料和背景更加了解其处在封建愚昧、落后软弱的社会中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不满,明白鲁迅内心深处不仅仅是怀念闰土,而是对闰土所生活的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农村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以及对新社会的期待和向往。
(三)在品位文章语言及结构中带领学生展开细读
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对文本细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能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展开细读和品位,带领其从关键词句中能深刻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妙趣和新意。同时,文章的整体结构的特点以及作用也是促使整体文章更加优美顺畅的关键,教师要注重在阅读中通过应用文本细读法带领学生感悟文本优美的词语和文章整体的结构,这一方式不仅能有效强化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还能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以六年级下册《匆匆》为例,教师在确定完毕教学目标后,带领学生展开学习。首先为学生搜索介绍有关于朱自清的生平简介,并组织学生大声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引入一些有关于描写时间的句子,做好课前激趣导入,让学生能针对“匆匆”这两个字进行分析,使学生能理解标题中的内容。之后,教师继续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每一个自然段中都标注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和词语,与其他同学展开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和感受,或说一说自己不懂的地方。比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针对这段排比句展开赏析,充分理解大自然的荣枯时间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了解到作者表达的对时间的来去匆匆的惋惜之情。再如,“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一段句子中连续有四个提问,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回答,并分析作者这些提问在问谁?通过分析,学生很快就会明白,这些提问可以是问正在阅读的读者,问却不回答,说明了答案隐藏在问题中,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展开思考。教师通过细读整体文章的优美句子,分析课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排比以及对比等修辞手法,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文章的语言之美,还能促使其通过赏析深刻领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激发其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结合文本写法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展开细读
情境创设这一授课方式能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课文文本的情境,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散文中美好的意境。教师可以应用语言、多媒体、提问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投入学习的过程,对所学文章中的写作方式有更加全面地掌握。
以《那個星期天》为例,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能将课文中“我”的心情变化与这一天里时间的推移结合起来共同体会,从而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把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可创设情境进行提问,让学生能置入情境中思考问题,思考作者的表达方式。比如,“文章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生动,结合上下文,品位‘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这一句,说一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自己的心理?课文中的‘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句话除了让我们知道时间的变化,傍晚来临,还能让你感受到哪些?”通过语言提问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想象中,以此有效促使其对所学文本的写法能更加全面地掌握,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更加理解。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教师需意识到,文本细读法已经逐渐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态,其在语文授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能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其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思考,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学,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有效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这对提升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也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现状带领其对所学课文进行细读、研究,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