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彤 刘东岳
随着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去年7月,天津全面启动“双减”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2”课后服务实现100%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95%,教师参与率达到96%以上。2021年,全市学校、公共场所、居民区等重点区域先后接受5次校外培训广告专项督查,广告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92.89%,线上学科类机构压减率为100%,在全国保持领先。此外,天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完成了“营转非”工作。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培训机构与银行签订资金托管协议并开设资金监管账户,有效预防“卷钱跑路”等行为发生。市教育两委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切实帮助学生和家长减轻过重的负担。
联合督导落实“立德树人”
中央部署“双减”工作后,天津市把“双减”工作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号工程”,探索形成了党委领导、专班统筹、教育主体、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推进落实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全市“双减”工作会,听取汇报,研究思路举措。明确要求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认识和推动“双减”工作。
从河西到北辰,从津南到河北,从静海大邱庄到蓟州古渔阳……自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市“双减”工作专班负责同志深入全市16个区40多所学校,实地调研、指导、推动学校“双减”工作。在调研基础上,市“双减”工作专班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了16个区“3+1”工作统筹机制,设立市内六区、环城四区、新五区等3个“协同区域”和滨海新区1个“试点区域”,实施课后服务“重实效、提质量”专项行动,形成了市级抓总、分区域协同落实的工作格局。
同时,围绕如何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天津市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出台了十余个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政策文件,为课后服务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支撑。依托教科研部门启动了“中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情况阶段性调查”项目,对区域、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与阶段性评估,帮助学校及区域形成了《“双减”工作实施情况“百日”总结报告》,聚焦课后服务内涵质量提升,打造高质量、特色化的“升级版”课后服务,推动课后服务从“有”转“优”,持续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切实解决家长的“急难愁盼”问题。
打击学科培训“隐形变异”
“当前,校外培训治理进入攻坚战,校内提质增效进入爬坡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解决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2022年春季开学以来,市教育两委强化学科类校外培训日常监管,完善落实好“黑白名单”制度,坚决防止非学科类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加强执行政府指导价情况检查,坚决防止非营利性机构开展营利性培训。严厉打击“住家家教”“众筹私教”等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健全隐形变异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将隐形变异培训纳入综合治理范围。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等重点时段将部署专项行动,对隐形变异培训进行重点整治。按照教育部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严禁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学科类培训。
同时,我市将加强对非学科类培训的治理,强化联合监管。厘清教育、体育、文旅、科技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加强对收费项目与标准、收费公示制度执行情况、培训预收费接受资金监管等情况的排查。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定价,严厉打击恶意涨价等违法行为。
创新服务内容“活动菜单”
2022年天津市教育工作会上,市教育两委在部署工作要点时明确要求各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精心组织大课间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试点区、“满天星”训练营、特色幼儿园,参加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组织校园足球骨干教师、教练员、管理人员参加全国培训。不断提升学校美育质量,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加强学校美育精品课程建设,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综合改革实践,完善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建设。创建美育传习室,办好学校戏曲美育大会。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增设选修课,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遴选一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学校专用劳动实践教室建设,每所学校至少配建1间劳动实践教室。
“各区教育局、各校可以结合实际,创新开展课后服务体美劳教育活动,构建‘课上+课后相互衔接、有效拓展的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日前,教委组织编制《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美劳教育活动菜单》,丰富中小学课后服务活动内容,进一步拓展体美劳在校园内外的活动形式。
以“劳动教育”菜单为例,市教委共推荐编织等13大模块的劳动技艺,具体包括制作简单壁挂、装饰画;制作各类型图案的窗花;包饺子、番茄炒蛋等近40个项目。“体育”菜单,则按照小学到高中的不同年级,推荐了运送水果、翻山越岭等34个游戏项目。“美育”菜单,分为表演和美术两个大类,具体包括小演唱会、故事大王、翰林院、藏书票园地等10个项目。“学校可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由学校和教师自行调整。”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市教委要求各区教育局、各校要全面优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资源配置,配足配齐活动设备器材及场地,为开展课后服务体美劳教育活动提供硬件保障。各区教育局、各校要多渠道拓展课后服务体美劳教育活动参与人员队伍,建立完善的校外人员聘用制度,探索建立校外体美劳教育兼职教师资源库,鼓励体坛名宿、文化名家、非遗传人、劳动模范等走进校园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深化志愿服务,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队、高校志愿服务队、家长志愿服務队等,作为学校课后服务体美劳教育活动的有力支撑。同时,各区教育局将统筹规划各类资源与需求,加强与区体育局、区文化局、区科协等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争取资金、人员、设施等各类资源支持与保障,利用体育场(馆)、艺术馆、劳动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拓展学生课后服务体美劳教育活动空间。鼓励建立学校课后服务体美劳教育活动特色联盟,全面推动校际资源共享。
为提升体美劳育人水平,全市各区教研部门都在积极发挥专长,紧紧围绕学生体质健康、美育修养、劳动技能“三提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要求和学校实际,深入推进项目式、情境式和沉浸式等活动模式创新。充分利用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向各校推介文体活动、书法教育、劳动教育等素质拓展课程和精品网络课程资源。
丰富课后服务“滋润心灵”
在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天津各学校不断加强教育与文旅、体育、科技、共青团等部门的协调对接,制定引进优质校外课后服务资源的指导性意见,汇集全市对中小学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体育场馆、科普基地、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强化体育锻炼,丰富美育活动,补足劳动教育,多措并举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
一场名为《百年风华正茂迈向新征程》的音乐会让观众耳目一新,这是青年宫学生管弦乐团与天津交响乐团的演奏家联袂进行的首场演出。“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为团属校外教育阵地,天津青年宫积极联系各区教育系统,开展有针对性调研互访近十场。当发现基层学校有乐团建设需求时,便一边帮學校组建社团,一边为有专长的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天津青年宫副主任李青介绍,目前已与和平区教育局交换合作备忘录,并将优质项目送入十余所中小学,同时为学校提供剧场免费服务和主题展馆参观服务。
蓟州区各级学校依托区内3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53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及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等。例如,西龙虎峪镇以传承“窦燕山文化”为主线,镇内8所中小学组建社团37个,让窦燕山文化大放光彩。每到课后服务,镇初级中学学生在“燕山书苑”,习字、剪纸、诵读经典。与西龙虎峪镇烈士陵园一墙之隔的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师生每周四下午都会清扫陵园。天津第四代“葫芦庐”传人及其团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河东区香山道中学学生学习非遗传统文化。“我们还开设了武术、雕刻等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香山道中学校长介绍。
优化作业设计“创新走心”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的部署要求,探索实施初中各学科“双减”的有效途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提升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的实效性,2022年春季开学后,天津各校都在“课堂提质、作业减量”上做足功课,线上联合教研、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校际间经验借鉴与分享……
在宝坻区第十一中学举行的“落实‘双减政策,共话作业设计”专题讲座上,主讲人朱兴博老师从初中学段作业设计教学现状、初中学段作业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优化初中作业设计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同时,朱兴博还分享了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所做的“三结合”尝试,并以市级优秀作业设计案例——九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简爱》的作业设计为例,重点讲述了如何真正实现作业量、作业难度和完成作业时间这三个维度的分层。朱兴博提出的作业设计“三结合”,即:多样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层次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生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为打磨高质量作业指出方向,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减量增效,启发教师不断提升作业设计水平,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再上新台阶。
2022年春季开学后,一本共计329页、涵盖8个章节的《北辰教研“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管理专刊》成为教师中广泛流传的专业读本。北辰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主任刘永新介绍,“双减”背景下,各学科教研员带动全区各学段的教师通过教研、听课、评课、研讨等积极开展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共收到作业设计案例近400篇,其中227篇被评选为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并在全区推广,并将优中选优的62篇作业设计案例收录在这本专刊中,形成了涵盖全学科、全学段作业管理与设计的经典案例大集合。“围绕‘双减政策,书中展示了区域学科作业创新设计、利用课后习题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双减背景下基于模块整体教学的作业设计等文章,从设计意图到作业内容,从评价方式到作业样题展示都是优中择优,我们要将更多的‘双减成果立体地分享给每一位教育人,精干实干,以作业为突破口,助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北辰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伯生说。
创新课程整合“多维育人”
2022年教育部新春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校长褚新红介绍了岳阳道小学2021年秋季学期落实“双减”成效和教学质量保障情况。褚新红表示,岳阳道小学的“双减”之道在于“向优质课程要质量、向优质教学要质量、向多元评价要质量”。
在课程上,学校强化五育并举,构建起“融慧”课程体系,全面建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尚品、硕学、卓能、强体、崇劳”优质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落实国家课程、融合地方课程、创新校本课程。开设了自主阅读、红色教育、巧手劳技、体育健康、未来创客六大类82门课程和11门非遗课程,同时,诚邀有专业特长的家长走进学校,带领学生深度开展“中国共产党百年风云”“脱贫攻坚”“360行最美劳动者”等项目研究,共同搭建起课程育人的多维时空。强化课程整合,以学科延展、素质拓展、综合实践、打通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利用南开大学、天津美院专业力量,聘请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员承担20多门课后服务优质课程建设并授课。
在教学上,岳阳道小学坚持强化“学为中心”。一是针对减负提质整体要求,通过持续开展序列化、专题化、全员化的课堂观察和名师课例研究,引导全校教师自觉从“教为中心”转型到“学为中心”。二是强化信息化赋能。开展数据支持下教学实践研究,应用“听课本”软件,对教师课堂提问类型、师生互动问答方式等教学行为进行观察测评;使用“教学助手智慧卡”等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智能分析,有效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三是强化作业管理。严格作业“六级监管”,从预报、申报到协调、审批,再到公示、回访,构建科学的作业管理机制。
此外,岳阳道小学创新实施全要素的综合评价。更加注重充满挑战的快乐评价,基于课程的学科技能延展,线上线下结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举办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素养,让作业量减少后空闲下来的时光更加充实有趣。强化激励与改进导向的过程性评价,精心设计实施学生“每周成长记录”,学生将一周的学习、生活、劳动、体育锻炼、特长发展等整理成册,从静态的量化结果评价转向动态的过程性评价等。
“‘双减背景下,我们持续强化校内‘三个提高,实现学生和家长双满意,促进学校教育的绿色转型,形成‘乐学习,快成长;全发展,行致远的教育共识,树立起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大质量观,切实发挥好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用。”褚新红说。
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
落实“双减”工作,关键在于教师。为了解决好教师的“关切事”,抓强队伍的“根本点”,市教育两委会同相关政府部门率先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拨款+服务性收费”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合理劳动所得。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选树课后服务优秀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健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标,将参与课后服务情况纳入其中。完善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关爱机制,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度,用情激励,用心解除教师“后顾之忧”。
为持续保持教师队伍这支“双减”主力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和平区第二十中学附属小学实行“温暖四点半”上下班制,同时实施素拓课程AB岗,保证教师休息时间。和平区中心小学建立“暖语制度”,学校领导定期与教师进行谈心,为教师解疑难、办实事。宝坻区第十中学秉承“幸福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做学生的“学业指导者、生活陪伴者、精神引领者”。
“双减”背景下,本市教育系统上下紧扣“课程、教学、作业、考试”等育人关键环节,开展109场“精品教研”系列活动,形成“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生态,指导教师应教尽教。近百场“学校作业设计展示交流”“高质量作业设计”主题大赛、论坛等活动启发教师思路,在经验交流中提升师资水平,为推动“双减”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
天津推进“双减”十个月以来,在学校这片育人的主阵地上,学习困难学生找到了补齐短板的“摇篮”、学有余力学生还能进入拓展学习的“空间”、有特长或兴趣爱好学生可以自由追逐“梦想”,个性化育人促进了学生多元化的成长,家长们普遍认为,“双减”后孩子的学习生活,减下去的只有过重的学习负担,而知识的汲取、兴趣的培养、综合素养的提升等并没有因为“双减”而减,反而有了大幅度提升,孩子也比以前更加阳光、富有朝气。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