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方向

2022-05-11 14:25丁泽俊
大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民用军民直升机

丁泽俊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 景德镇 333000)

0 引言

直升机在现代化军事战争中,执行了大量武装攻击、机动运输、搜潜反潜和指挥侦查等任务,在全球区域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直升机在民用领域,也兼顾了抗震救灾、森林消防、反恐维稳等重要作用。由于直升机的特殊功能和军民两用的广泛性,直升机产业己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战略产业[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他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中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1 军民融合概念及直升机行业开展军民融合的意义

军民融合是指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二者资源共享,协调、平衡、兼容发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达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发展的国家战略。

如今,航空工业也面临着军民融合战略转型的巨大考验。为响应国家产业升级发展号召,2019 年初,航空工业集团正式提出“一心、两融、三力、五化”的新发展战略,明确构建航空工业军民融合体系,推动航空产业转型升级。在全面推进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推进直升机领域军民融合,已成为航空产业发展的趋势[2]。

2 国外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参考世界典型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美国的“军民一体化”模式、日本的“以民掩军”模式、俄罗斯的“先军后民”模式和以色列的“以军带民”模式[3,5]。

美国倡导的军民一体化,强调针对军方单位和军工企业的调整改革,首先消除军民融合发展技术障碍,随后引导有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开展国防领域项目合作,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同台竞争,进一步提高国防发展经济性,促进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1947 年颁布实施的《日本国宪法》规定“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在这一规定约束下,日本迫切寻求其他途径发展军事,“以民掩军”应运而生。三菱重工由制造战斗机改为生产新干线,制造炮瞄仪的佳能改为生产照相机等,军工单位开拓民用市场研发军民两用相关产品,不仅能获得国家经费补贴,还顺势提高了民企科研技术能力,极大的带动了军工单位积极性。日本通过“以民掩军”战略,使民营企业不但获得了很强的经济竞争力,也具备了较强的国防潜力。

俄罗斯是一个集高端技术和前沿科学优先为国防事业发展的国家。苏联时期,因为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国家军工企业产能过剩,必须谋求出路。1955 年,图波列夫设计局从图-20 轰炸机为原型研制生产了大型涡桨客机图-114,在数十年间,此型机是世界最大、最长程、最快的客机,被时任领导用其作为访美专机。在以军带民的过程中,俄罗斯航空企业在航空器立项论证初期都要遵从军用、民用两条标准开展方案设计,且能利用已有的国外军机市场,推广和发展民机市场。

以色列的将军事工业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以科技创新为目的,军工企业优先与国外技术创新机构开展合作,从而产出先进的军事装备,同时鼓励企业开拓民用领域相关业务,拓宽经营范围,开发民用产品。

综上可见,美国充分发挥了军民一体化优势,民营企业生产了90%军品的零部件;俄罗斯以国防工业为基础,充分发挥了其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军民两用技术在国防工业占比70%以上。以色列在军民资源整合上,大力推行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国防实力与发展潜力显著增强。通过对以上各国发展道路研究表明,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离不开军民融合,为装备提质增效、为装备产业升级走军民融合道路是大势所趋[5]。

3 国外军民融合的成功经验

1960 年初,美国空军提出需要一种可以在野战跑道上正常起降的、载重量在50~100t 左右的可进行洲际飞行的战略运输机,随即在国内发起喷气式大型远程运输机项目(CX-HLS)公开竞标。当时参与竞标项目的有道格拉斯公司、通用动力公司、洛克希德-乔治亚公司及波音公司等。虽然之后美国空军未选择波音公司的竞标方案,但波音公司基于本方案的结构强度设计和气动力的风洞实验等相关技术成果运用在了波音747 宽体客机的研发并大获成功,并从1970 年起支配了数十年的宽体飞机市场,其成为波音公司从濒临破产的边缘走向全球最大飞机制造商的转折点;美国国会的研究报告显示,军民融合每年为美国国防部节约300 亿美元,相当于其采办费总额的20%以上。由此可见,由于军用装备及民用产品的技术通用性,开展军民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实现企业扭亏为盈,也有效降低国家科研经费投入。

4 国内直升机产业装备发展进程及现状

20 世纪50 年代,我国刚刚完成了初教-5 教练机和歼-5 战斗机的研制。1955 年,考虑军队作战体系需求,中国开始从苏联引进米-4 直升机,同时决定学习米-4 直升机及其发动机的相关技术,开启了中国直升机产业发展历程。

到了20 世纪80 年代,国内开启了“以民促军”的直升机发展模式。为提高在役直升机舒适性、可靠性,哈飞公司引进了当时世界领先的法国“海豚”直升机生产专利,并开始研制生产“海豚”直升机。通过学习掌握“海豚”直升机技术,以哈飞为代表的中国国产直升机研发制造能力向前迈进了30 年[4]。

从20 世纪90 年代起,直升机产业建立“一机多型、系列发展”和“自主发展为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方针,以现有机型为基础,发展了众多改进型号。尤其是通过国际合作模式开展某型武装直升机研制,我国初步具备了第三代直升机的研制能力,通过对相关技术的消化吸收,逐步开展第四代直升机研发工作,形成了直升机领域跨越式发展的局面[6]。

进入21 世纪,随着民营企业的技术能力的发展,以及军方用户对直升机装备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军兵种开始提出直升机装备的需求,大量项目批复立项。同时,考虑到产品经济性、技术成熟度等多维度,机载配套产品研发逐步引入竞争,大量民用领域的先进成熟技术向军用方向靠拢。直升机领域融合开始向管理、服务、资本、质量体系、标准体系等领域渗透。

虽然经过近几年各型号的研制,国内直升机领域军民融合交流愈发深入,但与西方成熟市场化运作企业相比,国内航空领域起步较晚,相应标准、体系尚未成熟,直升机领域的军民融合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距离国内全方位运用与实践尚存在一定距离[4]。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融合广度。装备需求、技术要求、售后保障等相关内容因为涉及国家秘密,无法通过外网流转,一般仅在体制内的具备保密资格的相关单位流转;军网招标信息、采购需求等需要武器装备承制资格,体制外单位不了解规则,入围门槛较高,一般仅选用名录范围内的供应商;军方科研项目受限于审计要求,经费使用限制较多。

(2)融合深度。国内军民融合目前仅局限于产品配套、元器件优选、工装夹具生产、材料国产化替代等制造领域,对创新技术、信息管理、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涉足不深。

(3)融合效果。直升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催生处循规蹈矩的发展模式,企业发展过程中受理念、文化、体制机制等多因素影响,管理融合推进困难;国外制造企业注重核心技术保护,国内亟待解决的问题无法通过国际合作完成关键技术攻关;直升机研发过程中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军机研制成本居高不下;民机研制较军机研制优先级靠后,各方面资源保障力度不够。

5 直升机领域军民融合措施

目前,直升机产业链可以简单划分为主机厂所和各机载产品配套研制单位。目前受国内低空领域开放影响,国内直升机通航研制单位还处于起步阶段,主机厂所主要以军工单位为主。考虑到国内产业发展现状,针对直升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措施建议如下。

(1)构建全新科研体系。明确国内军用、民用直升机市场规划,调动社会优质资源,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队伍培养,提倡国内重点院校与重点研究院所合作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注重人才引进政策,通过政策支持为国外优秀毕业生、科研人员回国提供适宜的科研环境,吸引优质人才归国为直升机产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整合军用企业成熟技术与民用企业创新技术,发挥民口研发机构的产业链配套支撑作用,支持民用技术积极参与军用装备分系统研发;统筹国防院校、教育部直属高校相关专业优秀人才等资源,通过政府搭建创新平台,形成“产学研”联动的研发模式,推进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高端人才培育。以军民技术深度融合为驱动力,推动直升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2)加强直升机配套产业链合作,促进军民深度融合。直升机研发制造属于长链产业,下游产品供应商的供货质量,直接影响到军方用户的使用体验。随着航空装备批量列装部队,军方用户提出需要技术成熟度高、质量稳定、价格适宜的产品。积极推进民用技术向军用产品转化,增强军民两用产品研制单位交流,使得民用企业更多的为我国军用装备出力;我国航空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脱颖而出大量的产品研制单位,但零部件国产化、可靠性、维护性等方面仍需有提升的空间。建议通过搭建军民融合的对接交流平台,集中展示民用先进科技成果,发布军用需求信息,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推动先进技术运用,降低全机制造成本,加强产业链各成员协同合作。

(3)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平台竞争。在直升机总装制造领域我国军用装备主要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直升机所设计,昌飞、哈飞两家单位制造,在集团公司牵引下,国内直升机产业正逐渐丰富从1~13t 的产品谱系,不断扩大“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产品格局。我国民用直升机平台建造虽处于起步阶段,但以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公司自主研发核心技术,通过TD220 在军方公开竞标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民营性质的飞行器总体总师单位。面对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加强主机厂所间沟通合作,以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定期与先进国外直升机设计生产机构交流,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并通过创建军民融合促进交流平台,吸引社会其他行业共同助力直升机产业的转型发展,借助全国技术力量提升国内直升机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外军、民两线市场,推进军民融合纵深发展。

(4)市场主导,强化竞争。国内直升机市场起步较晚,低空域尚未完全开放,民用直升机市场尚未发展,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内军工企业立足当下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未来直升机领域市场化的必然性,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改变长久以来的计划经济的思维束缚,正确理解产业市场化对行业发展的正面作用。军工企业要在国际群雄角逐的大背景下赢得一席之地,首先必须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挖掘未来市场发展方向,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度拳头产品,其次要实现企业资源高效利用,控制研发制造成本,完善单位内部组织架构,为直升机领域竞争积极“减负”,真正做到“轻装上阵”。最后要保证研发投入力度,确保先进技术储备,力争“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

6 结语

国家深化军民融合战略,其现实意义重大:①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嬴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②广泛、充分地吸引来自各种渠道的技术、资金和资源,促进现有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盘活国家部分存量资产。③构建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军民深度融合的运行体系,推动军工产业升级,同时有效解决传统军工企业存在的低效问题。④可以将军工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结合、互相转化、共同提高,实现军民互利共赢。

2022 年疫情形势再次抬头,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偏见以及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去全球化”“去中国化”等外部势力勾结的多方面影响下,通过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打破外部环境壁垒,值得我们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民用军民直升机
直升机?
直升机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民用安防的新势力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民用立体测绘相机成像精度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