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李晓飞,陈箐清
(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产权服务作为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全链条,对于产业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则是知识产权服务中一项庞大的基础性工程。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区域或专业性公共服务节点为骨干、社会化信息服务机构为网点”的结构体系。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又相继制定了《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工作指引》《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备案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合理布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落实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职责。
求、服务高校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集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骨干网络、公共服务资源于一体的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平台已于近期上线并试运行。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以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为主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主干网络节点58家,TISC中心102家,以高校为主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60家,以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为主的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119家,以专利代办处为主的综合业务受理窗口27家,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41家,快速维权中心25家,维权援助中心76家,国家级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12家,以行业组织为主的其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40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已达900余家机构,初步形成了覆盖广泛、门类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自2017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陆续建立一批技术创新与支持中心(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upport Center,TISC)和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服务创新发展、支撑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
随着各类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覆盖率的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络越织越密,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层次不高、服务事项不明晰、服务运作不规范、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凸显,无法满足创新创业主体及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效能,是目前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制定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可以对参与公共服务中的各类主体进行行为规范,为服务活动规定了明确具体的目标、程序和要求,有利于缩小人为因素导致的服务水平差异,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用
户满意度,成为执法监管和消费者维权的依据。同时,标准与科技创新具有内在的联系,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标准水平,服务标准又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逐步嵌入科技活动的各个环节,为科技成果形成产业、进入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提升整个知识产权信息公共网络的服务效能,在促进供给侧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外有一些组织正在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标准化工作[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欧洲标准委员会(CEN)等组织制定的标准主要包含信息和文献的通用标准、专利商标信息文献标准、工业设计信息标准等。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基础资源和服务平台,但是尚未制定公共服务标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服务起步较晚,其标准化工作也开展较晚。近年来,随着《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关于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方针的出台,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工作平稳起步且发展势态迅猛。2015 年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职责主要是对内负责制定和修订知识产权、传统知识、组织知识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对外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创新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79)的对口工作。
全国各省市正在探索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工作,部分省市初步建立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陕西省知识产权局2014年制定了全国首个地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体系[2],以促进陕西知识产权服务规范化发展。广东省于2017年4月批准成立了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旨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提升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上海2019年发布《知识产权评议技术导则》地方标准[4],对信息检索、专利价值评估、侵权风险防控等多种应用场景中的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做了规范。江苏于2015年成立了省级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是江苏省运用标准化手段加强知识资源战略管理的重大举措。山东省于2021年1月发布了全国首个省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地方标准[6],以推动山东知识产权人才标准化培养。
(1)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缺少系统化、体系化的顶层设计。目前国家及各级地方管理部门出台了一些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标准规范的政策,但是政策与实施之间仍存在脱节现象,标准化各项任务工作的落实不仅需要政府给予政策、财政、运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更需建立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或联盟、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间的广泛参与、协调协作机制。只有从全局的角度,分层次、分要素统筹规划,使政策落实到位,才能惠及创新创业主体和社会公众,从而真正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作用和效力。
(2)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国家标准数量少、服务领域相对单一。国家相继发布了8项知识产权标准,如GB/T 21374—2008《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 基本词汇》、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等,大多集中在信息文献基础数据及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现行的服务标准只有GB/T 37286—2019《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 服务规范》和GB/T 39551—2020《专利导航指南》。涉及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咨询、维权援助等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领域,尚未凝练上升形成统一的公共服务标准,需要通过标准化将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进行系统规范和固化提升。
(3)标准出台后缺乏有效的推广实施措施,知识产权标准传播利用效能低。陕西、广东等地方制定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规范自成体系,虽然为标准的推广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在推广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上有所欠缺,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容易造成重复性标准研发,标准的领先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化人才供给不足。标准化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实务技能均有较高要求,目前急需精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标准化运作、了解产业经济、具有较高知识产权专业水平和实务技能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缺失,也是导致标准化工作推进较慢的因素之一。
成立标准化工作专班。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标准
技术委员会、产业联盟、企业等社会组织机构按照职能分工协同推进,共同参与搭建涵盖行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标准制修订、人员培训、贯标、技术合作和服务评价等内容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化平台,让各类信息利用主体参与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全过程。依托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化平台,加强政府、产业联盟、行业协会、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各类主体了解标准制修订动态,进而适时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对服务机构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技术标准进行梳理规范,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工作质量,助推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示范建设。
(1)构建标准化体系。由GB/T 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可知,标准是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提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是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标准化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而标准体系则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运用系统论对标准化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整合优化与标准化对象相关的资源。参照GB/T 30226—2013《服务业标准体系编写指南》中对标准类型的划分,从通用基础标准、服务提供标准和业务支撑标准3个方面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依托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掘服务应用,有效利用数据资源,建立涵盖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多领域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专项标准体系(见图1)。
图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围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链条中信息利用和服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体现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的特点。通用基础标准是作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领域所有标准的共同基础和依据,包含知识产权服务专业术语及定义、符号与标志、服务分类等相关方面的规范。服务提供标准是涵盖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领域不同应用场景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如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数据加工、文献翻译、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帮扶等服务场景中的服务方法、服务流程、服务能力等相关规范。业务支撑标准则重点开展服务人员、服务设施、服务信息、质量控制、评价改进等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通过评价改进意见不断完善优化标准,成为标准实施的强大后盾。
着眼整体服务,制定公开、透明、量化的服务规范,结合服务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制定明确具体的工作质量评价和监督标准,并将这些标准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覆盖全面、协调统一、全程可控的服务标准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效率,保证服务质量。同时,通过顾客满意度调查的方式,广泛吸纳公众参与政府服务质量评价,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履行服务职能的能力和质量进行有效监督,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质量提升。
(2)分析需求研制标准。因地制宜,结合江苏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及50条产业链重点领域的发展,分析企事业单位、科技园区、高校院所、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等各类信息利用主体的服务需求,编制知识产权信息领域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面向企事业单位,尤其中小微企业群体的创新发展需求,研究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咨询、宣传、市场化培训、公益培训、维权援助等基础服务标准;围绕园区重点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需求,研制特色产业数据库建设、特定检索、技术监测和竞争者监测、知识产权托管、重大经济活动分析评议等高级服务标准;针对高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上的迫切需求,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分析、交易、技术成果转化、质押、投融资、运营等商用化服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面向各级地方行政部门知识产权数据统计、监测管理的需求,研制专利、商标、版权等特色知识产权数据统计分析标准。
将贯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的各类需求分层分类进行整合,寻找最大公约数,制定出不断满足用户需要的高质量标准,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效能。将实施效果好的地方标准上升为普适通用的国家标准,把江苏经验推广到全国。
为更好地宣传标准规范成果,积极开拓出版渠道,争取出版经费支持,以出版标准成果,并将标准出版物作为统一培训教材,使标准广泛应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服务试点机构,组织体系内标准的实施,营造内部学习和实施标准的环境氛围,推动体系内的标准得到有效实施。向社会公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细化服务事项,规范服务标准。开展相关服务标准的实施与持续改进,促进标准能够满足各类服务机构的服务开展,制定标准实施监督检查计划,按计划组织监督检查,做好评价改进记录,促进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动态管理完善标准体系。
搭建多元的标准化人才平台,出台标准化人才调节政策,冲破专业、用人机制限制,根据实际标准化人才需求,结合产业深度融合,吸引集法律、标准、技术、经济、商业、语言知识技能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参与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加大标准化培训力度,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化队伍,加强标准化实践锻炼,为创新主体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助力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标准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先进制造保持国际领先优势的战略武器。国际标准的制定不仅能抢占话语权,也能突出先发优势。加大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度,推动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形成联盟,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培育、发展优势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积极提出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建立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标准化合作机制,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标准国际化进程。
本文以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及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信息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分析了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多领域分类研制标准、标准实施推广、标准化人才培养、标准国际化进程等方面,研究了江苏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探索路径。
标准化工作可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中各类节点、网点的作用,是规范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抓手,是解决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效能不高的关键因素,对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标准化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表现,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会议精神,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为新时代新形势下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