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高建东
牛35区块具有主力层明确、钻遇油层厚度大、主力砂体大面积分布,油水井间连通性好且注采对应关系为一对多注水,区块多数注水井处于注不进、油井采不出状态,区块储量动用程度较差。在该区块编制压驱方案,实施后,实现了平均油井产能增加1.2倍的好效果,该区块压驱注水的成功对同类低效单元的开发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牛35-20区块地处东营区油郭乡境内,构造上位于牛庄洼陷西北部缓斜坡带,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三中。含油面积7.6km2,地质储量451×104t。
牛35-20地区沙三中储层是东营三角洲不断推进,在古地形低洼区形成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
牛35-20区构造相对简单,东受北东-南西向的牛87-牛27断层遮挡,内部局部发育小断层。地层向西北逐渐抬高,地层东南倾没,地层倾角5°~7°。
(1)砂体展布特征。体横向上分布面积小,纵向上为多个含油砂体的叠加,主力砂体分布在沙三中4段,根据砂体发育分布及试油试采情况分析,确定主力砂体有3个平均厚度5m。
(2)岩性特征。砂岩分选中等偏好,分选系数1.67,粒度中值0.17,储层岩石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胶结,以原生孔隙为主,粒间孔隙不发育。胶结物以泥质为主,泥质含量8.6%。粘土矿物成分以伊/蒙间层为主,含量68%,伊利石含量24%,高岭石含量6.3%,绿泥石含量1.8%。
(3)储层物性特征。根据取芯样品计算:牛35-20地区沙三段的平均孔隙度19.5%,空气渗透率13.8×10-3μm2,属于中孔、低渗透储层。其中主力层沙三中B1电测渗透率99×10-3μm2,孔隙度16.9%,测算沙三中B平均孔喉半径1.42μm。
(4)储层敏感性。根据牛35井储层敏感性分析结果,储层敏感性表现为:非速敏,无临界速度;储层敏感性较弱。
牛35-20地区沙三中油藏为常温、常压、中孔、低渗、稀油、岩性油藏。
截止到2020年10月(压驱前),区块总油井29井,开井28口,井口日液能力101.9t/d,日油能力65.6t/d,综合含水34.4%,平均动液面2016m,水井总井18口,开井13口,日注能力210m3/d,月注采比1.49;区块累积产油36.3746×104t,累积产水15.4×104t,累积注水61.0×104t,累注采比1.18,区块采油速度0.61%,采出程度8.07%,自然递减3.1%。
牛35沙三单元自2011年采用仿水平井模式投入开发,整体开发效果较好,但区域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平均单井产能高达7吨/天。东部油井普遍低液低能低含水,普遍处于注不进采不出的状态。造成该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牛35-20块西部、中部水井吸水能力好,水驱见效特征明显,东部受储层变差及累积注入量少的影响,水驱特征不明显;西部油井平均液量5~15方,显效较好;东部油井平均液量在5方以下,提液稳液难度大。
近年来增注10井次,不动管增注2井次,增注技术均有效,但日增注水量均达不到注采需求。比如牛35-斜38井2018.12.11不动管增注,有效期22天,累增注196方。
(1)压驱前压力。
牛35区块投产后,因水井注水效果差,地层压力整体呈下降趋势,目前区块压力保持水井仅50.9%。压驱井组油井近2年测试地层压力8.59~19.97MPa,平均地层压力13.29MPa。
(2)压驱后压力。
预计压驱后井组内油井平均动液面1800米,平均泵挂深度2400m,则井底最小流压值为11.29MPa。油井产能按每米采油指数0.0318t/d.MPa.m,生产压差取16.1MPa,井组油层参与生产的有效厚度为9.7m,设计井组内平均单井产能5t/d,地层压力为恢复到27.3MPa以上。
(1)注入方式。以10000m3注入量为例,模拟变排量注入时的裂缝形态。模拟结果表明,变排量注入更有利于形成短宽缝,造缝体积小,有利于均衡驱替。同时变排量注入模式会形成井底势差交变,激动压力场扩波及,在压驱过程中宜采用阶梯排量施工方式。
(2)注入量设计。牛35-42井,井段3079.6~3096.6 m,跨度17m/2层,通过模拟注入7000 m3、11000 m3、15000 m3,排量1.0 m3/min,1.2 m3/min,1.5 m3/min,模拟结果如图所示,裂缝半长210/124m。
图1 牛35-42压驱裂缝模拟图
表1 不同注入规模裂缝参数设计统计表
从注入量看,压驱量从7000m3增加到15000m3,裂缝半长、裂缝带宽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综合考虑裂缝形态和投入费用,优选11000m3。
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公式推导,计算不同注采比、注水量与地层压力恢复速度、时间的关系。当地层压力数恢复到1.2,油井静液面能恢复到井口,有油压或略喷状态。
水量设计方法:物质平衡方程+极限供液半径计算方法,考虑适当放大岩石压缩系数,和绝对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的差别,总量修正系数为1.05~1.1,由此计算压驱注入水量。
(3)注入速度。通过理论计算,3200m油层,当管柱深度下深3200m时,排量大于1.56m3/min,产生的摩阻值为32MPa,排量1.2m3/min,产生的摩阻值降为19.8MPa,因此在实际注入过程中,根据管柱下入深度,优化注入排量,降低摩阻。
图2 不同排量下的摩阻值
压驱过程中,物性差、注采基本不见效油井以及注采井距较大油井开井拉流线,压驱焖井开井后,主流线方向见效极敏感井降参控液抑制含水上升速度,见效但注采不敏感井维持原参数生产,后期可根据井组内本井及邻井生产情况适时调整参数;井距较大或者位于物性差注采基本不见效区域油井上调参数拉流线[1]。
(1)工作量部署。方案设计水井压驱8井次,配套油水井监测工作量20井次(注水前缘测试8井次、油井毛细钢管压力测试12井次),涉及地质储量396×104t,对应油井20口。
(2)指标预测。预计压驱方案全部实施后,井组内油井平均产能上升1.2倍,预计三年有效期可增加日产油量2.02×104t,提高井区采出程度3.58%,提高采油速度0.34%。
(1)排量注入模式。排量注入模式会形成井底势差交变,激动压力场扩波及。利用“尖峰平谷”的阶梯电价,分时段优化排量。
(2)结合动态监测的数据,通过油藏工程的计算动态调整水量。以牛35-42井组为例:假设油井泄油半径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牛35-42与牛35-斜7井间阻流区计算水井所需最小注水量4.8万,试剂注入3.7万方,优化追加水量1.1万方。
(3)全过程信息化跟踪。建立压驱跟踪台帐,注入井及邻井动液面、压力数据同步至手机app及电脑,适时推送压驱进度,跟踪总结压驱效果并制定下步方案。
(1)大井距井压驱不停井拉流线。在压驱过程中,注采井距大于300m油井不停井拉流线,取得较好效果。如牛35-斜32井,该井在水井牛35-5-斜2压驱过程中一直开井生产,压驱5天后液量由7.5t/d上升到7.7t/d。
(2)同一见效方向先开井距较远井。如牛35-42井区油井牛35-斜6与牛35-5-斜4井两井间夹角20°左右,制定开井政策时先开远距离井牛35-斜6、后开近距离牛35-5-斜4井,开井后两口井产能上升、含水下降,增油效果良好。
(3)压驱后按照流线方向优化开井顺序及时机。据压驱过程中动液面恢复速度及恢复量确定井组流线方向,确定由次流线到主流线的顺序开井。开井后实现了主次流线方向均能量上升、主流线含水稳定,次流线扩波及提产能。
到2021年8月井区开油井15口,增油1t以上井11口,有效率73.33%,日产液量由压驱前49.6t/dt升至97.8t/d,日产油量由36.6t/d升至73.5t/d,日增油36.9t,已累增油4522t。采油速度提高到0.67%,预计有效期达到方案效果。
(1)压驱能快速恢复地层能量改善开发效果。
(2)压驱过程中,油藏物性对压驱效果的影响较大。
(3)大井距井压驱时开井拉流线能扩大波及体积。
(4)压驱过程中,注入排量对压驱效果有较大影响。
(5)压驱后可在近井地区形成微裂缝,起到解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