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李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约5200 余万人,202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9.31 万亿元。建筑业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工人作为建筑业一线生产者,为我国城市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推动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保障建筑工人的安全权、获得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等合法权益[1],事关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建筑工人个人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幸福。
苏州市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约105 余万人,2021年苏州市建筑业总产值4181 亿元,是苏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人权益保障有了长足进步,但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拖欠薪资、社会保障缺失等建筑工人权益受损问题依然严峻,严重制约着建筑工人产业化发展。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的实行,规范了用工模式、明确了劳动关系。但建筑工人流动性大为实名制管理带来困难,实名制系统信息主要依靠建筑企业维护,建筑工人处于被动状态,人员少报漏报、权益信息不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实名制管理基础上,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抓住建筑工人流动性管理关键,完善人员权益信息库,利用数字化科技手段,全国首创建立建筑施工“苏安码”监管体系,实施建筑工人产业化权益保障“一人一码”精准监管,通过数字化创新赋能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部分企业违规使用年龄大于60 岁人员从事重体力劳动,增大了高龄人员从业安全风险。2019年,苏州市报监的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共发生60 岁以上亡人事故5 人,占比为27.8%。部分企业未组织建筑工人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建筑工人带病作业大大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高处作业,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据抽样调查,苏州市建筑工人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为79.3%,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缺乏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建筑工人教育培训体系和监管机制的缺失,导致“三违”行为经常存在。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检查企业对于建筑工人安全教育培训情况,主要以查验纸质培训台账资料为主,但资料容易造假,难以核验培训的真实性,工程项目以做资料代替培训、培训流于形式的情况普遍存在。
事故调查分析显示,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2]。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很少直接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例如,建筑工人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对于保障施工人员安全至关重要,但《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虽然都规定了作业人员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但未设定相关罚则。口头教育难以对建筑工人起到警示惩戒作用,更难以降低建筑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概率,制约了产业队伍素质的提升。
建筑工人的工资经常被无故拖欠,严重影响劳务队伍的稳定,严重破坏已经形成的用工体系。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法律知识欠缺,本身处于就业弱势地位。二是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农民工缴纳社保,劳务模式复杂,转包、分包问题导致人员工资管理混乱。近年来,建筑工人在不同工程项目重复办卡,工资卡被扣押、工资被冒领等问题经常出现。银行卡办好后被包工头、班组长扣押和套现则是引发欠薪问题的直接原因[3]。
建筑产品的特点决定了流动性是建筑工人的职业突出特征。据抽样调查,苏州市建筑工人平均每个施工工地务工时长为7.8 个月,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劳务队伍的稳定性差会造成施工违约、进度滞后和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担心建筑工人随时会离开,企业不愿意投入成本对建筑工人进行教育培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等,培训资料因人员流动而难以查证。因流动性大,建筑工人重复办理银行卡、重复绑定工资支付账户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苏安码”是苏州市建筑施工领域从业人员的监管码。凡进入苏州市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从事建筑务工的人员必须申领“苏安码”,从业期间在苏州全市建筑施工领域内通用,2020年9月1日起在全市建筑领域全面实施。苏州市住建局已陆续印发了“苏安码”相关文件6 份,并配套开发了“苏安码”管理系统,逐步建立起苏州市建筑施工“苏安码”监管体系,推动“苏安码”成为苏州市建筑领域从业人员的“安全码”、建筑工人工资支付的“保障码”,是保障建筑产业工人合法权益的有力手段。
“苏安码”申请的功能入口有手机端和电脑端。手机端适用于个人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苏安码”的申领(如图1所示),可查询体检及培训信息(如图2所示)。电脑端适用于施工企业、劳务公司,登录“苏州市建筑业从业人员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操作,主要功能包括:苏安码批量申请、管理,企业申请培训机构、培训计划、人员体检等。
图1 手机端“苏安码”登陆方式
图2 “苏安码”体检及培训信息查询
“苏安码”由绿码、黄码和红码构成(如图3所示)。年龄在18 至60 周岁、经安全教育培训认证(有效期6 个月)且有体检合格报告(有效期1年)的务工人员为绿码;安全教育培训或体检报告到期前1 个月及到期后半个月内为黄码;年龄不在用工范围内、无体检合格报告、安全教育培训或 体检报告到期后超过半个月为红码。未持有“苏安码”或为红码的务工人员,不得进入苏州市建筑工地。
图3 “苏安码”三色管理模式示意图
务工人员自行或企业统一组织前往有资格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苏安码”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分为课堂安全知识讲授、观看安全教育事故案例视频短片及安全教育体验三个部分。安全教育体验(如图4所示)包括移动脚手架倾斜、VR事故模拟、高处坠落、安全帽打击等多种体验,让受训人员身临其境感受安全事故的可怕后果,提升受训人员的主动性安全意识,掌握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自救能力。
图4 安全教育体验
培训机构及施工企业可在“苏州市建筑业从业人员管理服务平台”提出申请,由属地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进行认定,符合要求的报市质安监站备案。市质安监站定期公布各地区“苏安码”安全培训机构合格名单,由个人和企业自主选择。市质安监站对“苏安码”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对培训机构的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抽查,促使培训机构依法、诚信、规范培训,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苏安码”附加了支付功能,将建筑工人的“苏安码”与支付其本人工资的银行借记卡进行绑定,建立“一人一码一卡”管控机制,实施工程建设领域建筑工人闭环管理,实现实名制管理系统人脸识别、项目考勤、企业建筑工人工资支付账户三位一体功能。
通过“苏安码”实施“一带一帽”记分管理,对进入施工现场未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行为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记分,每一个记分周期为12 个月,满分为12 分。务工人员存在记分内容行为之一的,第一次记3 分、第二次起每次记6 分。务工人员记3 分对应项目经理记1 分。在1个记分周期内累计记分3 分及以上则“苏安码”更新为黄码,人员纳入重点监管;记满12 分的,“苏安码”更新为红码,务工人员需重新接受安全教育培训,项目经理停止执业1年。项目经理累计记分值乘以0.01 系数作为当季度施工企业不良行为分值,扣分期为6 个月。
2019年度,苏州市共发生报建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18 起、死亡18 人。死者中,60 岁以上的有5 人,占比为27.8%。2020年度,苏州市共发生报建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 起、死亡8 人,死者均为60 岁以下。2021年度,苏州市共发生报建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 起、死亡9人,死者中,60 岁以上的有1 人,占比为11.1%。“苏安码”有效防范了企业违规使用年龄超过60 岁的务工人员,有效压降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建筑施工“苏安码”监管体系建立以来,凡进入苏州市施工现场从事建筑务工的人员必须为“苏安码”绿码,即要求在苏州务工的建筑工人每半年要到规范的培训机构接受应知应会安全教育培训,实现了对全市建筑工人安全教育培训的全覆盖,培训方式和内容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整体提升了全市建筑工人安全素质。
实施“一带一帽”记分管理,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现场监督检查、监理单位现场巡查时监理记录仪记录、智慧工地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现场抓拍发现的建筑工人未正确佩戴“一带一帽”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记分,通过“苏安码”绿、黄、红三色码反映记分结果,并与建筑工人安全教育培训、项目经理执业、企业信用评分挂钩,对建筑工人起到了较好的警示惩戒作用,改善了建筑施工领域重企业、轻人员的处罚方式,也进一步压实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责任。
“苏安码”有效解决难于核算工资和重复办理银行卡等问题,也避免了劳务模式复杂带来的讨薪难问题,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保障工人按时足额获得工资。“苏安码”是“苏州市建筑业从业人员管理服务平台”关键数据的外部展示,建筑工人可以通过“苏安码”扫码通过“实名制通道”,工人进入工地的信息会自动录入了“苏州市建筑业从业人员管理服务平台”。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协同关系,组合成闭环(如图5所示),为建筑工人“实名制”信息化监管带来便利。
图5 “苏安码”闭环管理模式
“苏安码”绑定工人身份证号码,安全教育培训、体检、工资卡、不安全行为等信息存储于云端,跟随人员而流动,工人到新的工地不用重新进行“苏安码”安全教育培训、健康体检或重复办理和绑定工资卡。通过“苏安码”将安全教育培训、健康体检成本均摊到全市建筑施工行业,减少了企业因担忧工人随时会离开而不愿意投入成本保障工人权益的现象,同时也增强了建筑工人自主报名安全教育培训、健康体检的意愿。企业或监管部门可利用抽查“苏安码”颜色,及时了解每位工人的身体、年龄、教育培训、不安全行为等情况,实现高效率点对点抽查。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构建苏州市建筑施工“苏安码”监管体系,建立了建筑工人产业化权益保障机制,有效解决了工人流动性大带来的管理难题,实现了对全市建筑工人安全教育培训的动态全覆盖,避免了超龄或体检不合格人员从事重体力、登高等高风险作业,减少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治理了欠薪问题,有效保障了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数字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下一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继续深化“苏安码”的应用,在对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安全行为”记分管理、保障薪资支付等方面继续优化机制、完善功能,并逐步拓展“苏安码”对于保障建筑工人劳动保护权、社会保障权、生命健康权等其他合法权益的功能,助力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推动苏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