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以徐州市奎东村改造为例

2022-05-11 01:14中国矿业大学周晶通讯作者邢厚龙
工业设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修东村城中村

现如今,我国的城市更新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城中村改造仍然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应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配套完善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做好摸底调查和群众的思想工作

。对于城市的更新,不能一味的注重城市的重建和高楼的塑造,认为崛地而起的高楼是城市化的标志,却忽略了同样拥有优越地理位置、饱含城市发展记忆的城中村。因此更新旧墟、找寻记忆成为城中村改造的重中之重。

1 “城市双修”理念概述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不断发展,对城市存量用地的更新和修补已成为城市空间建设的重点。“城市双修”是住建部提出的全新、科学、全面的城市发展理念,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问题。2015 年4 月住建部首次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复”的发展思路,2016 年12 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城市双修”的具体含义,在2014 年—2017 年城市双修理念的推行全国已经有58 个试点城市,2019 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设有“城市双修”的主题论坛,城市双修理念已深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之中。

(1)外爬架内侧面需拆装1次,共5个节段塔柱施工不能用内侧外爬架,需搭设脚手架进行施工,施工周期较长,安全隐患较大。

“城市双修”主要是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复

。其中生态修补主要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问题,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用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城市修补主要是为了治理“城市病”,解决城市中存在的基础设施不足、社区活力不足,改善老城长期割裂的状态,促进街道立面、建筑、天际线和色彩环境更加和谐与美观。

2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的意义

2.1 打破城市壁垒

“城市双修”主要是修补核心功能,将破碎的功能区更好地融入城市中,加强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交通方面,通过对交通的修补,提高城市中各个功能区块的联系,打破城中村固有的闭塞状态,促进城中村更好地融入城市;在城市空间方面,通过对不同形式的广场等公共空间的打造,一方面可以满足原著居民的日常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城中村独特的悠久历史文化,作为外来游客了解这个城市的生活片区;在经济方面,通过资源“耦合”的形式,将人流从周边外界资源与内部资源或内部资源与内部资源进行连接,从而拉动经济,同时提升城中村与城市的联系,形成城中村与城市的商业“桥梁”

2.2 提升空间品质

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时最重要的是注重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在生态品质方面,通过营造优质的空间环境、干净的水域资源、完整美观的山体环境等方面进行提升,习惯忙碌的人群在此可以得到稍微的放松休息,体验最传统的“人情味、现代味、市井味”;在设施方面,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现在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因此提高设施品质对社区的凝聚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品质方面,记录城市发展的城中村无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缩影,而文化的宣传可以提升地块的文化价值、服务周边居民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地区活力。

2.3 塑造特色风貌

对于交通的断裂,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修补:(1)基地外部的交通。通过引入车行道的方式,来进行区域交通的整合。将城市支路引入基地,打通与城市道路的连接,接入车行道,增强与城市的联系,同时增设两处停车场(如图1)。(2)基地内部的交通主要是针对现有的断头路进行修补,将断头路根据原有的空间肌理进行打通整合,从而形成完整的道路交通体系(如图2)。

2.4 改善人居环境

3.2.2 文化方面

3.3.3 空间修补

3.2.3 公共空间方面

3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徐州市奎东村改造

3.1 奎东村概况

2) 屋顶空间修补。杂乱的屋顶现在已成为堆砌杂物和晾晒衣服的场地,极少数人的屋顶有些许绿色存在,在具有高差的地形优势和拥挤的村落形态下,屋顶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将可上人屋顶进行串联,融入城市的绿色步行系统;街道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载体,在重要街道的改造方面要从居民的日常使用角度出发

。主要上山道路两侧闲置建筑空间的改造,融入了“商业+”的模式,形成了立体回游空间。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的自给自足,增加自身收益,还能将奎山等绿地系统融入城市绿地系统,使奎东村真正地融入城市之中。

3.2 奎东村现存问题

跟大多数城中村一样,奎东村的现存问题有许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交通方面

近年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项目形式主义严重,遭遇不少批评,甚至有人以英、美等国家并无此类性质的培训来质疑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新教师岗前培训是教师步入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培训项目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师个人的发展需要,不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就盲目进行培训,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应当根据教师的职业生涯成长规律来展开培训工作,通过激励机制或者是评价机制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问题,这样教师岗前培训的效果才能得到切实地提高。

由于奎东村住房密度过高,同时地势高差较大,导致内部道路系统紊乱,人车混行,且道路宽度不一,路网系统不完善,居民出行不便,给当地的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大部分道路狭窄,仅能步行,且基地内断头路较多,通行不畅。由于是城中村,很多年轻人都已经搬走,留下的多为老年人、不规整的路网、高差较大的路面,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整个片区只有沿河一条车行道,整个地块的交通系统跟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脱离,这也是片区导致和城市脱离的主要原因。

文学作品还应该注意体裁和题材的区分。题材指文学艺术作品的材料内容,如描写历史、军旅等题材。文学作品应首先按其体裁而不是按其内容题材归类。如果是以文学的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的作品,虽然有文学价值,但也应该依其内容归类而不应归入文学类。但如果是以文学体裁形式著述的,并带有科学性质的儿童读物、科学故事等,可以按文学体裁形式进行分类。

城中村由于缺乏管制和历史环境的影响,村民建房随意、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结构混乱、自身建筑体量错综复杂、基础设施缺乏、消防安全等问题突出。由于无序的加建建筑导致原有的公共基础建筑已不能满足现有的消防、环卫、急救等车辆的通行,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成堆、供水电力通讯杂乱等现象严重,极大地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

由于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忽略,导致现在人们早已淡忘奎山文化及当时的历史。奎东村的文化主要是依靠奎山塔,奎山塔作为徐州曾经的地标,承载了老一辈人对奎山文化的记忆。由于种种原因,奎山塔被拆除,至今也没有重建,在走访过程中,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当地人对复建奎山塔的意愿。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奎山塔就是奎东村的灵魂,文化传承不仅是记忆的流传,更是精神的传承。目前奎山文化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陌生的存在,奎山文化的宣传和传承迫在眉睫。

城中村改造是在上位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地区的城中村规划薄弱环节进行改造。重点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序推进城中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加建,逐步缩进与相邻社区的资源配置方面的差距。城中村改造是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力举措,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千秋工程。

在原有的街区肌理中,仅有三块建筑退让形成的活动场地,大都布置在山下,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奎东村的公共空间较为凌乱,很多居民在活动时没有地方,山上的居民去山下活动要穿过整个片区,且山下公共空间尺度较小,加上路上车流、人流较多,导致整个活动空间很拥挤。同时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较差,很多公共空间都是居民临时集聚形成的场所,要不就是几个简单的石头,加上一些破旧的家具,没有统一的布置,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改造。

3.2.4 建筑方面

加建的建筑导致原有中庭空间的缺失,传统街区肌理杂乱。奎东村由于建设年代较为长久,房屋加建较为严重,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没有露天的院子,进去之后整体环境较暗。整体的建筑风貌较为凌乱,加建的建筑与原来的建筑形成明显的对比,且部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调整。很多建筑的采光、通风等都不能达到正常的水准,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2.5 生态方面

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奎山上垃圾堆放严重,由于加建的建筑导致一些树木等绿植的缺失,很多人家门前的活动场地也因为缺乏管理修缮而导致杂草丛生。奎东村的绿化主要集中在奎山上,住区部分绿化稀少,虽然部分住户在房屋旁边种植了一些绿植,但整体的绿化还是较为缺失,需要统一进行绿化系统的规划,以及对建筑环境进行优化。

3.3 奎东村改造策略

3.3.1 交通修补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越来越多的历史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保护历史文化,彰显时代精神成为城市更新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的房屋整修与重建,而是既要擦亮“面子”,更要坐实“里子”,将文化传承与民生结合起来,按照尊重历史、以旧复旧的原则,打造更具本地文化特色的城中村,形成“一村一特色”的生活片区。

2.困难和问题。东营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创新意识亟待提高,创新活动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目前,东营市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科研发展规划,远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多数企业研发机构科研设施还不够完善,仅能为企业生产提供基本的产品检测服务,独立研究开发能力仍然不足。

3.3.2 文化修补

“城中村”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应当处理好改造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居民对复建奎山塔呈积极的态度:(1)通过在奎山原址上对奎山塔进行复建,在老一辈人的叙说传承下,更好地延续本地的文化脉络;(2)融入当代流行的“文化创意”元素,利用奎山文化,打造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售卖,如日用品、办公用品、纪念品和标牌设计等,在为居民增收的同时,传承本地文化。

本文提出的基于半球面F-P腔干涉的光学检测器为原子力显微镜的微悬臂偏移检测提供了一种方法,并通过搭建一套实验系统,利用一个球面反射镜与微悬臂组成一个谐振腔,根据多光束干涉的原理获得反射光强与腔长曲线,在曲线中对30 nm的工作范围内进行线性分析,得到99.9%的线性拟合度,微悬臂最小位移分辨力为0.26 nm,满足对微悬臂偏移探测的要求,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4)完全确认该段SDH传输链路没有任何问题。假如保护通道仍有问题则由继保专业在其维护界面进行故障查找及处理。

在小班化的课堂中,教师授课不再是传统的“独角戏”。因班级人数较少,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更好地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辅导、提问、点评等活动,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1) 蓝绿空间修补。奎山绿地的闲置与奎河辐射的局限,导致奎山与奎河隔岸相望,使整个地区处于割裂排斥状态。在居住区中布置散落的景观节点并串联起来,形成“一带一芯四轴多核”的景观结构(如图3),使奎东过去的风貌与现有的商业形态进行交织,从而提升奎东村的土地价值,使居民可以自给自足,改善现有局面。在满足政府控高的基础上,将奎山与奎河的风景带相连,利用地势的优势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旅游观光生活区。在规划区内根据功能区块的设置,形成错落有致的山地公园、住区组团绿地、开放绿地和活动广场等四种类型的公共活动空间。

奎东村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奎东村是元朝形成的古村落,在两汉期间这里是渡口,明朝期间这里是重要的军营粮仓,民国时期,这里是徐州有名的乡村闹市。其是以奎山塔而被众人所知,这里建筑大都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是徐州城市发展的记录者。在《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7—2020)》中指出,奎东村可以根据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景观来进行商业旅游规划。

3) 公共空间修补。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日常活动和邻里关系维持的重要场地,公共空间的改造应从现状居民的生活日常出发,结合居民的出行流线、日常活动场所、交流场所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考虑奎东村的现状,采用组团形式布置公共场地,主要公共空间可分为滨河空间、居住组团空间、庭院空间、山顶绿化空间、公共广场五类,其中居住组团空间也包括一些居民屋顶的开放空间。同时结合奎山的地势,打造递进式、层次分明的公共空间,在不同的高度,结合居民的户数改造或新建相应的公共空间,以满足原住民和外来游客及租客的活动需求,提高地区的吸引力,增加地块活力。

3.2.2 洗手后干手用纸巾情况 26.50%护士洗手后干手经常使用一次性纸巾,15.97%的护士洗手后从不用一次性纸巾。从结果来看,可能有些社区医院的经济条件差或医院领导对感染控制不够重视,投入经费不够有关;也有些医院科室为了成本核算,平时舍不得使用,应付检查时再用;还有一些护士习惯洗手后擦于工作服上。提示社区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加大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投入,增加必要的开支,添置一些防护设施;同时加强对各级护理人员的教育,改变一些不良防护习惯。

改造的重点主要是以居民的内部广场、奎东村入口广场和奎山塔山顶广场三种类型为主。居民内部广场以健身娱乐、象棋等桌面游戏、文化宣传为主;入口广场以奎东文化宣传、游客疏散等为主;山顶广场主要以奎山塔历史沿袭、休闲娱乐等为主。在保留原有住区元素的同时新增一些艺术化较强或符合奎山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对内能够增加片区的魅力,对外也是一种文化宣传,加强整个片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3.4 建筑修补

基于现场调研及建筑质量分析、风貌分析,引入“户”的概念,将奎东村住宅以“户”为单位进行分割,在满足对奎东村肌理和风貌历史形态继承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评价,分为好、一般、差三个等级。根据风貌的评级拆除“差”的破旧建筑,对断头路进行梳理,拆除阻碍的建筑。基于疏通后的路网对建筑组团进行划分,在满足原有街巷肌理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的新建。

在商住混合功能区块的建筑,将推行“前商后住”和“下商上住”两种改造方式。“下商上住”为纵向空间上的商住混合改造,一楼为商业,二楼为居住,这一类型的商业可以选择售卖文化创意产品和日用品等功能为主;“前商后住”为横向空间上的商住混合改造,前面为商业空间,后面是居住空间,中间以庭院作为缓冲空间,屋顶以平台相连,更加充分的利用立体交通。

3.3.5 智慧平台搭建

智慧社区的搭建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且便捷的居住环境,同时使生活智慧化、智能化。社区作为城市智慧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生活上有所帮助,在居住区管理方面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涉及的智能楼宇、智慧家居、路网监控等,能够为住区管理提供一个更加高效的智能平台。传统的社区管理已经跟不上现在人们对于服务的需求,因此,智能化社区管理是现代社区建设的必要手段。在社区平台建设的时候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硬件方面通过增设摄像头、紧急报警柱、门禁、视频对讲系统等,软件方面可以通过搭建社区互联网平台等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在当前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下,需要科研工作者有会议费、差旅费、测试费、材料费、设备购置费等一系列实际发生的支出才能予以报销。在成果转化阶段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由科研工作者分享成果转化为收益。无论是经费报销阶段还是成果转化阶段,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都居于天然的劣势地位,因此人文社会科研工作者的获得感不强。

4 结语

文章基于“城市双修”的理念,对城中村进行生态修补和城市修补的策略探讨,从而加强城中村与外界城市的联系,激活经济,提高居民的宜居性。此外,以奎东村为例,分析奎东村的现状,对问题进行梳理,针对奎东村目前的文化、道路、空间、环境、建筑等方面提出了一列“修补”的策略,从而促进奎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在城市角度上,能够加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打破被“封闭”的壁垒,建设更具特色、更有活力的社区,吸引更多的人流,打造具有老城记忆的生活片区。

为方便对加载过程中裂缝及应变等数据的采集,本文未对梁底进行砂浆防护等后期处理。在实际桥梁加固中,为加强锚固效果和确保钢丝绳在工作环境下的耐久性,须对端部及底部浇注砂浆进行保护。端部砂浆采用强度高、硬化快的环氧树脂砂浆;底部防护砂浆采用聚合物砂浆,具有较好的延性,不易出现横向裂缝。在砂浆完成以后,涂刷与梁体颜色协调的防水涂料,以达到耐久性要求和美观效果。

[1]苏丹丹.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建设美好宜居城市[J].工业设计,2017(11):100-101.

[2]王建国,李晓江,王富海,等.城市设计与城市双修[J].建筑学报,2018(04):13-16.

[3]李媛.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厦门市大嶝岛田墘村街区研究[J].中外建筑,2021(08):107-110.

[4]王雅格,夏冬.城中村道路系统的动线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8(06):75-76.

[5]姜岩,龙小凤,杨斯亮.城中村改造与文化传承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1(07):2-9.

[6]杨继模,王康英.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策略研究—以宿州市街道更新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13):60-63.

猜你喜欢
双修东村城中村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江西省“全省通”飞越抚州暨抚州市“城市双修”展示飞行活动圆满成功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城市双修”理念下邯郸采煤塌陷区河道再生体系初探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馆陶有个寿东村(组诗)
谢金英:德与艺双修 雅与俗共赏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