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镐生
谈镐生(1916年12月1日—2005年9月28日),江苏吴县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稀薄气体力学和应用数学研究,提出了植被流局部扩散模型;发现了网格湍流负二次幂衰减律。在自由分子流、旋翼边界层、激波马赫反射、马赫波锥相互作用和分离流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初中时期,谈镐生参加了“九一八”事变后赴南京请愿要求抗日的运动。1957—1962年,在美国创办高等热工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所长和科学顾问。1965年10月,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这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前夕,在很不安定的环境下,谈镐生仍参加和指导了激光物理、板块运动规律、相对论热力学和稳定性问题的研究。1973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谈镐生不顾自己被审查、被孤立的处境,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全所大会上大声疾呼:“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为了工作,学习才能工作,学习就是工作。”他带病为青年人举办讲座,并翻译、审校了200多万字的《随机函数和湍流》《激光物理》等书稿。谈镐生还组织青年学子开展自学活动,众多年轻人成为他的“地下研究生”;谈镐生给他们讲授流体力学、激光物理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977年,谈镐生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分两级培养研究生的制度(相当于国外的硕士和博士);还建议按不同年龄,通过不同途径培养和提高在职科研人员业务水平的方案。谈镐生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一直致力于科技人才培养,为很多崇尚科学的年轻人照亮了科学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