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咖位”不再途尚咖啡退出中国

2022-05-10 02:02姚瑶
法人 2022年4期
关键词:咖啡店门店咖啡

姚瑶

来自韩国的途尚咖啡宣布关闭中国地区最后3家门店,这意味着,途尚咖啡从此退出中国市场。

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发展一片火爆,然而热潮之下,咖啡市场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星巴克、TIMS、瑞幸咖啡、MANNER 等老牌咖啡巨头和新锐咖啡品牌继续攻城略池,激战正酣。另一方面,一些国际咖啡品牌正在悄悄撤出中国市场,令人意外。

全面退出中国已购储值卡可退款

4月3日,《法人》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区内规模最大的途尚咖啡望京SOHO店,看到门外张贴着宣布停止营业的“告别信”。大意是途尚咖啡北京IFC店、望京SOHO店和天津伊势丹店于4月停止营业。4月30日前,消费者可申请退卡,以及将积分用完。

记者看到,店内前来消费的顾客寥寥无几,浪漫轻松的音乐难掩冷清氛围,餐桌上没来得及擦去的咖啡污渍随处可见。产品零售区域内,咖啡豆、马克杯、手提包等商品正在进行不同力度的打折促销,但上前咨询、购买的人较少。

据悉,途尚咖啡因为疫情影响退出中国。“我们老板说要闭店,具体原因不太清楚。”途尚咖啡望京SOHO店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望京SOHO店,途尚咖啡其他中国门店于4月中旬全部关闭。该名工作人员建议消费者尽快用完已购买的途尚实体卡、储值卡、小程序优惠券及会员积分等。若消费者希望退款,只要于4月30日前联系相应微信服务号,即有工作人员帮忙处理。

陈奥是在望京SOHO附近上班的白领,经常到途尚咖啡消费。对于途尚咖啡退出中国,陈奥表示非常遗憾,“店里几款主打咖啡味道浓郁,可惜以后喝不到了。目前只能趁着还沒有关闭,多来品尝几次。”

2010年-2015年,随着韩剧热播和韩国流行音乐进入中国市场,韩系咖啡品牌纷纷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其中,漫咖啡、Zoo coffee, Coffee Bene (咖啡陪你)等韩系咖啡连锁店红极一时。据悉,知名韩系咖啡品牌大约在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比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晚10多年。当时,中国咖啡市场处于上升期和市场培育阶段。

据业内人士分析,韩系咖啡店的特点在于设计感突出,产品组合丰富。许多咖啡店不仅售卖咖啡和蛋糕,还会单独售卖正餐。韩系咖啡店多数主打“慢节奏生活”,适合三五好友聊天聚会,主要客户群体为年轻女性。以漫咖啡为例,店内空间较大,设计风格自然和自由,将休闲与社交融为一体。

作为红极一时的韩系咖啡店,途尚最终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令不少消费者惋惜。

韩流逐渐“退潮”韩系咖啡急刹车

事实上,途尚咖啡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途尚咖啡成立于2002年,在韩国首尔新村地区成立了第一家门店。其官网显示,2010年,途尚咖啡中国首家店铺开业。2017年,中国区门店数达到36家。2019年,途尚咖啡在北京望京 SOH。开设了中国1号店。同年,途尚咖啡被投资公司 Anchor Equity Partners 并购。

然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暴发。2021年11月,私募基金凯雷集团宣布从Anchor Equity Partners处收购途尚咖啡,具体收购金额未披露。凯雷集团当时表示,将进一步强化途尚咖啡的品牌,优化门店布局,并提高其产品供应和营销能力。

截至2019年,途尚咖啡一共在中国开了41家门店。然而到了2022年,仅剩下3家。

途尚咖啡并不是唯一败走中国的韩系咖啡品牌,此前已有好几家韩系咖啡品牌退出中国市场,知名度最高的是韩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咖啡陪你。该品牌成立于2008年,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很快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疯狂扩张。然而,进入中国市场3年后,咖啡陪你不断曝出负面消息,拖欠员工工资、加盟商解约、拖欠货款……2017年,咖啡陪你创始人姜勋因企业陷入困境,无法承受巨大压力,选择自杀。很快,咖啡陪你破产,并退出中国市场。

还有一家韩系咖啡品牌豪丽斯(HOLLYS),于2013年在深圳开设第一家门店和中国第一家旗舰店。该品牌因前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参与投资,红极一时,成为打卡胜地。然而,目前北京地区仅剩3家门店。

韩国人辛子相2011年在中国创立的咖啡品牌漫咖啡,曾放出豪言10年内要在中国开300。家门店。不过,到了2020年,漫咖啡陷入关店潮,关闭六成门店,走下神坛。

从慢节奏到快节奏本土咖啡崛起

90后咖啡爱好者李怡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让她倍感压力。她告诉记者,即便工作再忙,每周也会抽一点时间到咖啡店里坐一坐。

“咖啡对我来说,意味着自由。在咖啡厅听着音乐,闻着咖啡的香气,烦恼都会忘掉。当然,我也需要咖啡帮我提神醒脑,才能扛住没完没了的工作。”李怡告诉记者,她同事及朋友不再到咖啡厅消磨时间,逐渐喜欢上了“快节奏”咖啡。很多同事已经很久没去过咖啡厅了,只是点咖啡外卖,就像点奶茶一样。

据了解,咖啡外卖商家会以多种营销方式售卖产品。比如瑞幸咖啡,只要分享转发商品链接,消费者便可直接免费领取一杯咖啡。“大家不再追求咖啡的精致浪漫,而是首选性价比。”李怡说。

随着中国咖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少资本捕捉到商机,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赛道。天眼查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咖啡行业投融资事件达近30起,整体融资额超过170亿元。进入2022年,资本们对于咖啡赛道热情不减,本土咖啡开始崛起。

2017年,网易打造了推崇“简单”的易间咖啡厅。同年,阿里推出了集商品购物和餐饮于一体的无人零售店“淘咖啡2.0”。

除了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新茶饮行业开始在咖啡领域试水。2019年,喜茶将产品扩展到咖啡领域。奈雪的茶于2020年成立“奈雪的茶pro”门店,增加了咖啡区。此外,各个具优势的跨界品牌纷纷加入,如中国邮政的Post Coffe e、中石油的昆仑好客咖啡、中石化的易捷咖啡、东鹏特饮、北京同仁堂等。还有创新型的咖啡饮品,如永璞、三顿半、时萃等。咖啡加工工艺不断更新,饮品层出不穷。

中国市场总能创造奇迹。近日,瑞幸咖啡以“不容忽视的对手”身份再度亮相。据瑞幸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依然亏损的瑞幸咖啡,其亏损面正在收窄。更重要的是,截至2021年末,瑞幸咖啡门店总数已达6024家,反超过星巴克中国5557家的数据。

从消费趋势看,消费者对于咖啡创新性具有更多要求,简单、方便成为首选。艾媒咨询师认为,中国咖啡店数量已具备规模性。随着行业多元化发展以及新品牌的入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转型为咖啡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工具,企业通过数字化运营将进一步提升咖啡行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

从抗拒到发展中国消费者观念转变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提起咖啡,大家便会联想到速溶咖啡。1983年,随着“味道好极了”广告语流传,雀巢咖啡叩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从此独占鳌头。目前,雀巢咖啡在全球咖啡市场占有率超过22%,每分钟可售出5500杯咖啡。那时候,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接受咖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难以接受其苦涩的味道。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口味,雀巢推出1+2混合型咖啡,经过大量包装及广告宣传,雀巢速溶咖啡最终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由此,中国咖啡市场逐步开启。

4月10日,LuXicon咖啡学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蒋沈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期国内消费者对于咖啡的认知度不够,并且咖啡定价高,消费者较少。但咖啡具有一定包容性和分享性,逐漸受到年轻人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咖啡饮品的推广引导和各种商业形式融合,消费者逐渐养成喝咖啡的习惯,饮品需求上升,咖啡开始成为国内消费者的日常可消耗品。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购买力普遍提升,消费者对于咖啡接受度越来越高,消费观念开始转变。上世纪90年代初,连锁咖啡店兴起,以上岛咖啡、雕刻时光为代表的现磨咖啡馆迅速抢占市场。外资著名咖啡品牌星巴克进入中国后,中国咖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迎来行业扩张时代,独立咖啡店数量不断增多。

2015年至今,新零售主导的咖啡浪潮兴起,瑞幸咖啡、MANNER咖啡等品牌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及营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中国咖啡消费者已达3亿人,中国咖啡市场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元。

但是,随着互联网和人口红利结束,咖啡品牌想要抢占市场,似乎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蒋沈楠认为,就目前咖啡市场来讲,中国咖啡还处于“爬坡期”。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咖啡都有其独特之处,但中国还没有完全突出的咖啡特色。“我们还需要摸索,寻找自己的特点。但我相信,经过这些年的蝶变和创新,本土咖啡将会越来越精品化。”

刚刚过去的2021年,咖啡新物种疯狂“吸金”,拿钱、开店、推新品等戏码纷呈而至,其“攻城略地”的速度连老牌咖啡巨头星巴克、雀巢都要为之“抖三抖”,咖啡“战争”硝烟四起。行业新模式与旧模式的碰撞,必将持续搅动咖啡市场。

(责编王茜美编赵佳)

猜你喜欢
咖啡店门店咖啡
奇妙的咖啡店
关于咖啡的9个真相
新店商,创造新增量
咖啡
两块结婚的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