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娜
音乐伴随着人的一生。孩子在妈妈身体中孕育时,听胎教音乐可以使其更健康地成长;孩子上幼儿园时,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儿歌中能够轻松地学到很多知识;孩子上小学时,可以通过弹奏各种乐器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变得更聪慧、专注;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和“五育”并重的当下,与音乐为伴,不但可以让闲暇时间更加充实、有意义,还能让孩子掌握一项技能。但是很多家长会问:我们本身的学识有限,对音乐更是一窍不通,该如何引导孩子学好音乐呢?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家长们,专业学习音乐虽然有一定的条件和门槛,但热爱音乐的心是不分高下的,家长大可不必为此纠结与焦虑,只需要动点儿脑筋、花点儿心思、付出点儿时间,就可以让孩子享受到音乐的快乐了。
营造充满音乐元素的家庭氛围
要想讓孩子喜欢音乐,家长就要精心营造让孩子感觉被音乐包围的家庭氛围。比如,在客厅悬挂音符造型的挂钟,摆放可以通过上弦奏响世界名曲的八音盒,在客厅一角设置摆满轻音乐CD的架子等,让孩子每天目之所及地感受丰富的音乐元素。家长还可以为孩子选购印有五线谱图案的服装和文具。
当家长做家务、孩子制作手工或全家围坐在一起用餐时,可以播放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也可以播放孩子唱的歌、弹奏的乐曲,将家庭环境衬托得更温馨、和谐、轻松,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受到亲情的鼓励,一家人在其乐融融的环境里,让音乐“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孩子的生命。
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乐器
一些家长一直为自己童年时无缘学习乐器而感到遗憾,于是便将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孰料,孩子并不领情,只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学,结果可想而知。不是孩子的学习效果不佳,惹得家长天天大动肝火,觉得孩子太笨而责骂,让家里充满“火药味儿”,就是孩子怎么也学不进去,最终半途而废,崭新、昂贵的乐器放在屋里落满灰尘。
如果家长真的希望孩子掌握一门乐器,不妨先陪着孩子去少年宫、素质教育机构上几次试听课,或者观摩别的孩子上课或演奏乐器。即使发现孩子有一定兴趣,也不要马上给孩子报班,而应与孩子一起观看相关学习视频,然后让孩子去乐器行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体验和感受一下弹奏乐器的感觉。在孩子真听、真看、真感觉之后,可以买一个入门级的乐器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等到孩子的演奏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想继续深造时,再为孩子选购专业级别的乐器。
陪孩子一起上课练习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放任孩子独立上课,而要去旁听。家长可以将老师讲解的要点记在本子上,将关键的课程或指法录音或录像。家长一丝不苟的态度让孩子看在眼里,对其也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和鞭策。孩子在家练习遇到“坎儿”,或忘记了老师讲的内容时,家长调出文字或影像记录,也能及时给孩子以指导。
此外,家长还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严格督促孩子进行日常练习,要坚持每天必练一定时长的原则。如果有特殊情况没有练习,就要督促孩子转天补上前一天少练的时长。孩子练习时,家长要认真地看孩子的姿势、指法,帮孩子纠正,或者录小视频记录孩子练习的点滴进步,切忌在旁边看综艺、玩游戏、追剧,否则孩子会三心二意,或蒙混过关,最终事倍功半。
不要用太高标准要求孩子
有些家长曾经学过音乐,或者因为工作关系音乐造诣很深,就希望通过手把手地教孩子,让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家长忽略了一点,音乐学习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家长不能以自己当年的成绩或现在的水平作为衡量标准,对孩子抱以同等甚至更高的期望,应该放平心态,让孩子在学习中享受音乐的美和高雅。
还有些家长总是喜欢找一些榜样激励孩子,比如,经常把钢琴家郎朗、邻居家上音乐学院的孩子、在乐团上班的亲戚挂在嘴边。孩子学得好,就觉得这是孩子应该的,孩子出现了退步或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就指责孩子不争气、辜负了家长的心血和培养。其实,家长这样做不但不能让孩子发奋练习,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终知难而退。
开“家庭音乐会”
逢年过节或家人生日、家庭重要纪念日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策划搞一场“家庭音乐会”。比如,家长唱流行歌曲、家中老人唱京剧、孩子演奏乐器或者给家长伴奏。每人报2—4个节目,不擅长乐器的家长可以客串主持人,或者用沙锤伴奏、挥舞荧光棒制造气氛。
在家长和孩子自编自导自演音乐节目的时候,孩子可以有沉浸式的体验,能够让孩子更加爱音乐并积极地学习音乐,从而更好地体会在音乐上的所思、所学、所悟。当家长为孩子在音乐上取得的骄人表现而鼓掌、欢呼的时候,孩子内心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肯定比在亲戚聚会上被大人炫耀般地推到众人面前表演来得更自然、兴奋、投入。孩子也能通过与家长的默契配合与亲密互动,拉近距离,感受亲情。
帮孩子找到“同好”
无论是与孩子一起学习乐器的小伙伴,还是会演奏同一种乐器的同学,或者同事、亲戚家学习乐器的孩子,他们之间互相交流、彼此切磋的效果,肯定要比听家长整天耳提面命、苦口婆心要强得多。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定期聚会或去各家串门,交流学习心得、练习合奏;还可以鼓励孩子们演奏同一首乐曲,并为孩子录制视频,发到共同的微信群里互相交流,让孩子感到在学习音乐的路上并不孤单。相信有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孩子会更有恒心和毅力,对音乐也会爱得更深、更长久。
定期与老师联系
如果孩子是跟着老师学习音乐,那么家长一定要勤于与老师联系,利用电话、微信、视频等,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孩子的缺点、进步等。老师看到家长对自己的信任,以及积极的反馈,不仅会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给家长专业的意见,而且会对孩子给予更多关注和耐心指导。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将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通过多种形式告诉老师,让老师在下次上课的间隙亲自示范、指导。当孩子学会一首完整的曲目,家长可以让孩子在课前或通过视频主动向老师展示,让老师从多个角度点评。
家长们赶快行动起来,引导和鼓励孩子与音乐为伴,让孩子的闲暇时间更充实、更快乐,在音乐教育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吧!
(作者系甘肃省张家川县新建小学教师)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