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红军游击队里,有一位被红军战士尊称为“军队妈妈”、为战士送去无限关爱的英雄母亲,她就是这位普普通通的陕北农村妇女——王补梅。
1933年冬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三支队在神木南乡成立。红三支队提出了“取消苛捐杂税,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并先后在几个村镇杀了几个催逼税款的衙役,把地主的粮食、布匹分给贫民,广大群众奔走相告,称赞这支“闹红的军队”是为穷人着想的军队。有些人还主动为这支“闹红的军队”站岗、放哨、传递信息,但国民党的军队打着“国军”的旗号,三天两天进村搜捕,说刘志丹的红军是“共产党的土匪”,在这片领头“闹红”的王兆相就是刘志丹红军的“土匪头子”。
“国军”和“红军”到底谁好谁坏呢,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还是不能分辨清楚的,但大家都知道,谁家窝藏了“闹红的土匪”,那可就是要滿门抄斩的天大罪过。
1934年春,红三支队不断壮大,活动范围也扩大了,地主劣绅纷纷逃往县城居住,衙役们也不敢下乡催逼苛捐杂税了,穷苦人开始扬眉吐气了,这时国民党八十六师疯狂搜捕,叫嚣着要捉拿王兆相兄弟俩和红军游击队员,他们每到一村烧杀掠抢,弄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老百姓个个忍气吞声,从心里恨透了国民党军队。王补梅此时也看清了“红军”才是为老百姓干事的队伍。
进入1934年的冬天,神府革命斗争发展到了高潮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各种群众组织,国民党八十六师也不敢轻举妄动了,王补梅见此情景后心里很高兴,对革命的信心更足了,对共产党、红军游击队有了更深的感情,把革命干部和红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她还主动为战士们站岗、放哨,积极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1935年夏天,根据地建立了基层党团组织和革命政权,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扑灭革命的火焰,继1934年冬进行的“围剿”失败后,又纠集了大批反动武装力量,对苏区发起了全面的疯狂“围剿”。 由于敌众我寡,力量的悬殊和我方在战略指导上的错误,革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苏区又被敌人占领许多地方,红军被迫采取了分散隐蔽活动。
王补梅为了让被“围剿”的红军战士有个藏身的地方,主动把家搬到离村子十多里外的贺家山的一个准石洞里,这个山洞位置隐蔽,地势险要,三面山崖绝壁,便于防守,红军战士住在那里是比较安全的,这个隐蔽所,后来成了“红军医院”,敌人实行坚壁清野,不准村里冒烟,不准群众随便出村,要想弄到一点儿粮食是十分困难的,王补梅就带着家人挖野菜,拔草根给战士们充饥。在这个节骨眼上,红军又送来了一批伤病员,这些伤员有的伤势严重急需治疗,面对缺医无药的状况,王补梅心如刀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背着5岁的小女儿白天上山采药,挖野菜,晚上回到洞里还要给伤员们熬药,洗伤口,做饭,缝补衣服,不分白天黑夜的干,她的腿跑肿了,眼睛熬红了,身体瘦弱了,伤员们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只要伤员们觉得自己能帮上忙的,都抢着干,都想着替王妈妈干点活,让她腾出时间来歇一会儿。
有一次,米脂红军游击队队长马腾保负了重伤被送来,抬进石洞时已昏迷不醒。王补梅心急如焚,她这里只有粗糠野菜,重伤病员怎么能咽得下去呀,于是她就冒着生命危险,深夜摸回村里去找粮食,在红军游击队的配合下,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群众趁上山给白军打柴的机会,带出了一些粮食放在山洞的崖畔上,王补梅取回粮食救活了马腾保队长。从此,王补梅经常以这种办法弄些粮食给伤员们吃。
贺家山这个石洞不仅是红军指战员藏身的地方,也是一处“红军医院”。王补梅身兼数职,既是院长,又是医生和护理员,既是司务长又是炊事班长……王补梅要按照伤员伤势的轻重情况,给伤员们换着调配伙食,洗伤换药。红军战士们感动地说:“我们在这个红军医院,既能治病养伤,还能享受到在家里一般的温暖,真好哇!”马腾保队长出院时,双手紧紧地握住王补梅的手,眼含热泪说道:“大娘,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我一定会英勇杀敌,报答您对红军战士和我们的大恩大德,大娘您就等着胜利的消息吧”。
1936年春,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八军抵达神府根据地,被敌人占领的苏区又解放了,王补梅一家从贺家山的山洞里搬回到了王家洼,一进村她不顾自己的饥饿和全身的浮肿,赶紧挖出埋藏的一点粮食连夜赶制干粮,和老头子一起到陈家坪去慰问刘志丹红二十八军。
抗战期间,王补梅把家中大部分粮食都拿出来送给边区机关和八路军部队,自己家里则是靠糠糠菜菜充饥度日的。
1939年夏,八路军第120师“荣誉队”数十名残废军人转移到王家后洼,王补梅把自家和邻居家的窑洞腾出来让伤病员住。荣誉队有四个班住在王补梅家,队员们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缺胳膊少腿的伤病员,行动大多不方便,生活很困难,王补梅把家中粮食拿出来给伤病员吃,家里的鸡蛋也都用来做了重伤员的滋补品了,就连自己的两个小女儿也舍不得给吃一个。
荣誉队里需要什么东西,只要她们家里有,她都会拿去让用,荣誉队为了响应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要做纺线的纺车,王补梅拿来一根椽子给他们,还砍了一棵树送给荣誉队,荣誉队给她钱,她坚决不要,并说:“红军和百姓是一家人,一家人还能提钱吗。”荣誉队住她们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粮食,因此王补梅就带领全家人上山挖野菜,还挨家挨户地动员村里群众为伤员支援粮食,如有危重病人就每天给冲一个鸡蛋喝,让滋补虚弱的身体。
王补梅白天要上山采药、挖野菜,晚上回来还要给伤病员洗伤口,换药,实在忙不过来时就叫自己的两个女儿帮忙,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小女儿也很快学会了照看伤员,而且像护士一样对待伤员热情周到。伤员们感动地对王补梅说:“在贺家山的时候,你是红军医院的院长,今天你又成了荣誉队的护士长了”。
1941年深秋时节,从前线又送来十多个八路军重伤员,有的躺在担架上,有的手拄着木棍,有的用绷带挎着胳膊,奔向沙峁镇王家洼村,一边走一边询问荣誉队在哪里?荣誉队是专门接受在战斗中受伤的战士们养伤的住所,就设立在王补梅家,伤员们大都听说过王补梅这个人,当见到她后都感动地叫她王妈妈,王补梅热情地领着他们走向家中。
一个只有一条腿的伤员,拄着一个木棍一进门就紧紧地握住王妈妈的手,用非常渴望的眼神看着她,恳切地说“大娘给我一口米汤喝吧”,说完就双眼紧闭再没吭声,昏迷过去了。王补梅见他嘴唇干裂,面色苍白,顿时心痛难忍,随即说:“好,好,我这就去给你熬小米粥……”她是答应下来了,可是当时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家中又没有一粒米,她想了想便带着女儿走向村外的谷子地里,一株株谷子伫立在田野中,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面对尚未成熟的谷子她小心翼翼地挑选微带金黄色的谷穗,看着将要成熟的那种,用剪刀一穗一穗地剪下拿回来。路遇一位乡亲见她在剪还未成熟的谷穗,就冲她吼道:“庄稼还未完全成熟你就急着来收,你这不是在糟蹋粮食吗?”她却反驳道:“谷子未成熟也得剪回来,现在是人命当紧呀,也许两碗小米粥就可以救活一位伤员的性命呀。”
王补梅对伤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她的真诚善良感动了无数的红军战士。有一年清明节,王补梅把家中所有的面粉都拿出来蒸了几大锅白面馍馍,还做了一大锅肉菜送去荣誉队里,而她却不舍得吃一碗,仅仅留了两个馍馍给孩子吃。
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荣誉队在王补梅家里一住就是4年。1942年夏天,晋绥边区在神府王家庄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表彰大会,王补梅胸前佩戴红花来到了大会上,晋绥军区首长把一面写有“军队的妈妈”的锦旗递在了这位伟大的妈妈手中。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为无数的伤员及英雄战士疗伤并送去了慈母般关爱,直至革命胜利以后,这位妈妈依然如那一面面锦旗一样鲜红而纯洁,保持着革命的本色,没有向国家和政府提出过任何的要求。关于她拥军爱兵的革命传奇故事一直被传诵下去,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祖国儿女。
栏目责编:北 城
许永刚,陕西神木人。神木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鄂尔多斯日报》《神木》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