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注射剂用法用量变更浅析一致性评价中非临床试验的受试物分析

2022-05-10 17:38谢爱芳颜东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7期

谢爱芳 颜东

摘要:本文结合一致性评价中参考参比制剂变更用法用量的情况,分析了因用法用量变更引发的非临床研究安全性风险,阐述了不同变更情形下所需开展的非临床试验受试物分析,给出了相应分析研究内容和试验要求的参考建议,阐明了因受试物分析与稀释液的种类、配制浓度等戚戚相关,研究时需全面考虑变更的影响,从而开展切实有效的受试物分析,為评估药物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致性评价;用法用量;非临床试验;受试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7--01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1]中明确规定,一致性评价过程中需检索并跟踪参比制剂说明书的变更情况,参考最新版参比制剂说明书,合理拟定一致性评价药品说明书。由于稀释液的种类、浓度等均对注射剂的使用时有影响,因此参考参比制剂用法用量修订说明书,和根据参比制剂变更处方工艺,均会增加潜在的安全性风险。因此,一致性评价中结合用法用量变更开展特殊安全性试验,为变更后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意义显著。

开展特殊安全性试验,离不开受试物分析。受试物分析系指对供非临床研究的药物的特性进行分析,如与溶媒混合后的稳定性分析、均匀性分析、含量准确性分析等。《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等非临床研究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均对受试物分析提出了要求,原则中明确指出化学药物试验过程中应进行受试物样品分析,并提供样品分析报告。成分基本清楚的中药、天然药物也应进行受试物样品分析。

本文结合一致性评价过程中注射剂产品用法用量的变更,简单阐述了一致性评价中非临床试验的受试物分析及考量因素,为开展切实有效的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评估药物安全性提供参考。

1 用法用量的变更情况

1.1 用法用量无明显改变

部分注射剂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相对简单,一致性评价时改变了某个生产工序即可达到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其处方组成变化微乎其微,用量与参比制剂大同小异,用法不涉及稀释液种类和配伍浓度改变。例如,氯化钾注射液,一致性研究时,去掉了活性炭吸附,去掉了pH调节剂的使用,而用法用量和参比制剂无明显差别。基于用药基础没有改变,其测定方法收载于药典,受试物分析方法成熟可靠,引发非临床安全性的风险较低。

1.2用法用量显著变化

基于参比制剂的处方组成,部分注射剂发生了涉及处方和工艺的一项或多项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如去掉了金属络合剂、防腐剂,改变了灭菌工艺等。对比药品说明书会发现,临床配伍使用的稀释液的种类或配伍浓度也存在明显差别。这种情况下,修订用法用量时兼顾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进行完备的受试物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硫酸阿米卡星注射一致性评价时去掉了防腐剂、改变了处方组成,发生了影响产品质量的改变,从而导致受试物基础变化较大。已上市药品说明书中显示,成人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单纯性尿路感染对常用抗菌药耐药者每12小时0.2g,用于其他全身感染每12小时7.5mg/kg,或每24小时15mg/kg;成人一日不超过1.5g,疗程不超过10天。而参比制剂说明书中规定,在静脉输注的情况下,药物应以100mg~200mg溶于100至500ml的稀释液中,并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药。与参比制剂相比,已上市药品说明书中没有明确的稀释配制要求。柯英[3]调研显示,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临床常采用的配伍方法是:每500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或其他灭菌稀释液100ml~200ml;溶媒最常选用[3]100~250 ml 0.9%NS稀释液、其次是5%GS稀释液、再次是5%GNS稀释液。对比可知,药品用法用量的修订与临床使用稀释液种类和配伍浓度密切相关。

2.供试品分析

2.1一般性分析

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无明显变化时,基于用药基础没有改变,受试物分析方法成熟可靠,风险较低,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时进行一般性受试物分析,即做好受试物的配制方法、配制后的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均一性的检测和验证。例如,对过敏性、溶血性和局部刺激性试验开展的一般性受试物分析,需考察供试品配置稳定性、均一性,采用高、中、低浓度从上、中、下三层取样,各测定结果相对误差需符合±10%以内的试验要求;考察受试物配制方法的稳定性时,样品需平行配制3份,分别从中层取样检测,各测定结果相对误差需符合±10%以内的试验要求。

2.2全面分析

全面的受试物分析涵盖方法建立、方法验证等,包括分析配制和储存过程中对供试品浓度和含量影响的稳定性分析、配制后的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分析以及各溶液的均一性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分析配制和储存过程中对供试品浓度和含量影响的稳定性分析、配制后的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分析以及各溶液的均一性分析等,涉及的具体试验如系统适用性试验、特异性分析、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与准确度、溶液稳定性、均一性(上、中、下三层)等。分析配制和储存过程中对供试品浓度和含量影响的稳定性分析一般在开展非临床研究前已完成,在不同实验室开展研究注意需做好方法转移与确认。对于配制后的受试物分析则需在GLP实验室完成。

受试物分析时,系统适用性试验中连续5次峰面积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特异性试验比较稀释液、溶媒和标准曲线溶液的色谱图时,待测化合物保留时间处无干扰峰或干扰峰不影响定量下限;拟合标准曲线的有效浓度点至少6个,准确度建议在90%~110%之间,相关系数应大于0.995;系统残留试验中比较稀释液及标准曲线溶液的色谱图时,注意稀释液在待测化合物保留时间处应无干扰峰或干扰峰不影响定量下限。精密度、准确度试验中需同批运行质控样本,每批高中低浓度水平应至少有5个质控样本,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需介于90%~110%之间,批内批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内。考察配制后的储备液的稳定情况时,放置若干时间前后储备液的峰面积比值在95%~105%。采用溶媒稀释后测定样本稳定性时,每个浓度至少平行配制3个样本,各条件下配制即刻和放置n小时后的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介于90%~110%,且每个浓度样本精密度不大于10%,若溶媒更换,则需要重新进行验证。均一性试验中,建议测定结果的平均准确度在90-110%以内,均一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内。

3.结语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供试品检测,要求对供试品制剂进行质量分析[4],并规定配制后的溶液浓度与理论浓度的可接受偏差规定为±10%,混悬液为±15%。但实际试验时,由于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与供试品的理化特性、稀释液的不同种类、临床配制的不同浓度等的戚戚相关,需要根据品种特点、临床用药习惯和用药基础,结合《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供试品检测要求的Q&A》[5],全面考虑,在合理进行用法用量变更的同时,兼顾开展切实有效的供试品检测[6],为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支持,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S]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一般药理学、依赖性、免疫毒性、局部毒性)技术指导原则[S].

[3] 柯英.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真实世界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1,29(4):305-308.

[4] 李耀庭,梁金强,黄芝瑛.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供试品的检测与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5,37(6):541-543.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供试品检测要求的Q&A[S].

[6] 胡晓敏,王庆利.重视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供试品的检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9):838-839.

作者简介: 谢爱芳(1978—),女,工程师,华润双鹤利民药业(济南)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药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