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芳 李玉宁 郭琼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咽喉头颈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口腔颌面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较为常见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组织是临床防止该疾病复发以及达到彻底治愈目的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扩大切除组织过程往往会造成大面积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就此状况而言,常常需对游离复合组织瓣进行吻合,但是在游离血管端时会因吻合口痉挛或栓塞,造成血流不通畅,器官或组织出现缺血、淤血现象而引起的血管危象。就此状况而言,临床常借助去枕平卧位头颈部制动方式,以达到减少因血管痉挛、扭曲折叠或张力过大而导致的血管危象发生的目的。但长期去枕平卧一方面易使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切口处,降低痛阈,增强痛感,不利于生命体征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平卧位状态下患者头颈部与床之间保留有一定间隙,此间隙易产生不适感,影响手术效果[2]。低半卧位是一种借助软枕使患者头部抬高的一种体位,杨虹在其研究中表明低半卧位可通过减轻头面部静脉以及淋巴回流状况而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轻术后疼痛[3];故笔者猜测将该体位用于口腔颌面肿瘤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患者中亦可有效。基于此,我院进行术后低半卧位对口腔颌面肿瘤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患者创面愈合效果、疼痛及生命体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期间收治的113 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
纳入标准:须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临床资料完善者。排除标准:口腔疾病手术;史伴有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伴有严重意识或精神障碍者;有腰部手术史者。
对照组男29 例,女27 例;年龄50~70 岁,平均年龄61.36±8.21 岁;原发病类型:腮腺恶性肿瘤20 例,牙龈肿瘤9 例,舌肿瘤11 例,颊黏膜肿瘤8 例,其他8 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0~24 kg·m-2,平均BMI 22.01±1.78 kg·m-2;手术时间1.5~2.5 h,平均手术时间2.15±0.24 h。
观察组男29 例,女28 例;年龄48~72 岁,平均年龄60.56±7.57 岁;原发病类型:腮腺恶性肿瘤21 例,牙龈肿瘤10 例,舌肿瘤12 例,颊黏膜肿瘤7 例,其他7 例;BMI 19~25 kg·m-2,平均BMI 22.41±1.86 kg·m-2;手术时间1.5~2.6 h,平均手术时间2.18±0.23 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两组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病情观察: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等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状况;口腔护理:遵医嘱运用 0.5% 氯己定液或生理盐水对口腔黏膜及皮瓣表面、牙齿以及创口进行擦拭,以此达到清除牙面的软垢或菌斑、黏膜表面渗出以及附着物的目的;饮食护理:皮瓣移植术后进行鼻饲饮食,少量多次食用流质、高营养、高能量易消化食物。
对照组予以去枕平卧位:术后返回病房后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即撤除枕头,使患者头、颈、躯体处于同一水平位,保持该体位4 h。观察组给予低半卧位:制作头颈部固定枕的。使用纯棉布料制作枕套,以缓解头部受压部位的压力;用缝线将枕套两侧隔成长方形袋,并在其外侧做一开口,沿此开头在枕套内放入两个砂袋,保持两个沙袋相距10 cm。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将头颈放入软枕内,并使头部抬高15°,保持该体位2~6 h。
两组均观察至患者出院。
1.3.1 创面愈合效果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血肿及皮瓣局部坏死发生率。
1.3.2 疼痛程度
术后12、48 小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ale)量表[4]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本量表总分1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剧烈。
1.3.3 不良反应发生率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排尿困难、机体麻木、烦躁、腰肌酸痛的发生率。
数据录入SPSS22.0 软件中分析,创面愈合率、血肿及皮瓣局部坏死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²检验;年龄、BMI 以及疼痛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观察组创面愈合率(98.25%)高于对照组(89.29%),血肿及皮瓣局部坏死发生率(17.54%、3.51%)分别低于对照组(33.93%、16.0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对比(n,%)
术后12、48 h 观察组VAS 评分5.35±0.85 分、4.05±0.24 分均低于对照组7.01±0.57 分、5.49±1.07分(P<0.001)。
术后,观察组排尿困难和烦躁分别发生15 例,发生率为15/57(26.32%),机体麻木发生8 例,发生率为8/57(14.04%)、腰肌酸痛发生9 例,发生率为9/57(15.79%),对照组排尿困难发生25例,发生率为25/57(44.64%),烦躁发生29 例,发生率为29/57(51.79%)、机体麻木发生19 例,发生率为19/57(33.93%),腰肌酸痛发生19 例,发生率为19/57(33.93%)。
观察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扩大切除组织是临床防止口腔颌面肿瘤复发的有效手段,但术中对游离复合组织瓣进行吻合,易造成血流不畅。临床常借助去枕平卧位的方式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但长期去枕平卧不利于生命体征的有效控制[5]。低半卧位是将患者头部抬高的一种体位,将该体位用于口腔颌面肿瘤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患者中亦可有效。本研究中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低半卧位可减轻疼痛程度。可能是因为低半卧位可以改变患者角色强化的心理状态,转移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降低疼痛等应激因子的释放[6]。另外本研究中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血肿及皮瓣局部坏死发生率以及排尿困难、机体麻木、烦躁、腰肌酸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低半卧位不仅可促进创面愈合,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原因是枕平卧时使患者头部悬空,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同时由于患者需采用此状态持续制定一星期,进而增加术后腰肌酸痛等不良反应。但在此卧位时于颈部垫一软枕,可改善头部悬空状态,使头颈部空隙得以支撑,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口腔颌面肿瘤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患者采用低半卧位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