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构·深挖掘·再应用·联现实”的二轮复习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2022-05-09 11:44广西陈广云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2期
关键词:春秋战国孟子时期

广西 陈广云

(作者单位:梧州高级中学)

笔者对春秋战国阶段进行二轮复习时,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重建构·深挖掘·再应用·联现实”的复习策略,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侧重学生的思考、探究、表达、练习以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以高考题为素材,将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全国卷高考真题作为本课复习的主要史料,增加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利于学生把握高考方向与趋势;充分应用希沃白板和信息技术2.0 的相关能力点,提高复习课的生动性和复习效率。

一、重建构——基础知识共落实

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笔者注重实施精准教学。在导入环节设计了基于希沃白板使用的课堂活动竞赛游戏——选择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在游戏中,将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个事件和其他时期的八个事件混在一起,两名学生参与比赛进行选择。通过比赛的过程,可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进行自主学习活动“高考小题限时测”,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2017—2021 年全国卷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真题,教师即时批改后,通过学生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重要考点的掌握情况。通过以上活动,教师可以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

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进入基础知识落实环节。由于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以及高三的一轮复习中,教师主要采用专题史的形式,学生没有形成通史结构。因此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要立足重点知识进行归类重组,使学生能超越教材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形成一个多维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通史知识系统。学生在课前自主复习并在课中讨论,共同构建了如下表的知识框架图。表格中将北师大版必修一、二、三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专题内容进行重构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和阶段特征有整体的把握,利于方便快捷地提取、应用。这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化和完善。

续表

二、深挖掘——核心素养上高度

在重建构环节中,学生完成了大事年表,但该年表不能够反映出内部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构建起内部事件以及前后事件的逻辑关系,教师还需进一步深挖表格的内容从横向厘清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纵向理解早期文明与后代文明的关系。

因此,笔者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层级问题环节。具体层级问题如下:①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图;②请从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角度,论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期”这一观点。

学生经过小组深度分析、挖掘,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画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关系图,如下图。图片内部的逻辑关系是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体现,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厘清事件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在探究第二问时,学生能够灵活地提取和运用表格的相关史实,从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角度进行论证,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图春秋战国时期事件关系图

学生充分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了如下的论证:在制度方面,县制、军功爵制等为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一定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思想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与繁荣,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文学艺术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优伶是后来戏曲的基础。在科技方面,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为后来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文化,是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基础,对中国古代甚至现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坚持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再应用——举一反三重应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应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迁移、学会应用的效果。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面对不同的设问,如何选择史实或者阶段特征加以应用?为了教会学生应用,笔者设计了应用环节,在课堂中布置学生自主限时完成基于真题调整的试题。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摘编自《孟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这道高考题考查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思想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读材料,可以得出孟子的法制观念为国家需要用法律治理、统治者不能干预法律、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即需要应用到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基本史实或者阶段特征。在回答本题时可以选择与孟子法制观有关系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来回答,如政治上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频繁法律地位提高以及商鞅变法的影响;思想上法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的影响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

为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笔者还布置了一道模拟题供学生课后完成,通过多次练习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材料二荀子强调“隆礼”“重法”,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不过他的“礼”并非完全沿袭孔子,他认为“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他也反对孟子言必称“三代”、盲目崇拜“先王”,而是立足现实,追求“以近知远”。他还对统治者进行告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那时,复古主义盛行,有人宣称今不如古:“上世乏人质朴易化,下世之人文薄难治”。王充则认为后代总是超过前代,比如汉代社会比周代发达。王充研究“礼治”,发现“礼治”与历史治乱、与人民生活有关联,他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让生于有余,争生于不足。”他甚至主张“去信存食”,认为只有让人民吃饱肚子,政府才能树立信用。

——摘编自《荀子》《论衡》等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与王充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共同点并分析荀子社会历史观出现的社会背景。

学生完成高考真题和同类型模拟题,通过多次反复地练习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联现实——各抒己见谈感受

现实由历史而来,现实也往往有历史的影子。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的历史对今天的影响仍然深刻,学习这段历史更要让学生感受春秋战国时期这段历史的伟大之处,因此笔者联系现实,设计了各抒己见的环节。

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的奠基及元典(即经典中的经典)创制期。请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今天的影响,你有何启示?

通过这一设问,学生们将春秋战国时期这段历史与当下现实结合起来,发表他们的认识与见解。有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谈认识,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文化,是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基础,对中国古代甚至现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坚持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还有学生从政治的角度谈看法,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由分裂走向统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版图格局基础,县、郡县制的出现奠定了中国中央集权制的基础,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我们应该坚持制度自信。也有学生从经济的角度谈启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提高了生产力,使中国小农经济出现,为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农耕文明、思想文化甚至近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度学习不只在课内,还应延伸到课外。笔者布置了课后任务,如阅读冯天瑜的《中华文化史》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后,撰写一篇读后感,或根据本课考点及内容编一道选择题或材料题。通过以上环节,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

“重建构·深挖掘·再应用·联现实”的二轮复习深度学习策略,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积极应用必备知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解现实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春秋战国孟子时期
学富五车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萌芽期|春秋战国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磨刀不误砍柴工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历史喵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