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华静,马天利,周 捷,杨 洁
(1.光明食品集团上海青年农场有限公司,上海 202150;2.上海市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2150)
上海崇明拥有淡水养殖面积4万亩,其中主养淡水鱼鲫鱼经过多年的养殖,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发病率高,广大养殖户急盼有较好的养殖品种进行换代,以达到品优、高产、高价的养殖结果。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下,本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光明集团上海青年农场有限公司开展异育银鲫“中科5 号”池塘主养试验,希望通过对养殖模式、水质调控、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健康养殖几大关联因子的配套,总结出一套适合崇明地区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池塘主养技术,以稳定本区的大宗淡水鲫鱼养殖状况。
异育银鲫是鲫鱼改良新品种中的主力,产量约占全国鲫鱼养殖总量的70%。从20 世纪80 年代起,水产科学家们共培育出了5 代异育银鲫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作为第五代异育银鲫新品种,背高、头小,资料显示其生长速度快,能适应低蛋白质的饲料配方,抗病方面也较前几代有明显的提升。
池塘面积10 亩,呈长方形,水源为养殖场外北横引河支流河水,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深1.8~2 米;池底平坦无物,淤泥厚度15厘米;池塘进排水方便,配有两台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和1台投料机。
鱼种来源于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崇明试验片,其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主养鱼投放时间为2021 年6 月10 日,规格30~40尾/千克。放养比例为:亩放养异育银鲫“中科5 号”2034 尾、草鱼101 尾、白鲢38 尾、花鲢72 尾,具体放养明细见表1。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5~8 分钟,以杀灭鱼种体表的病原菌及寄生虫。
表1 苗种放养情况
养殖中全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以26%蛋白质水平为主。投喂方法遵循“四定”原则,并根据水温、水质、溶氧及鱼体大小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每日投喂1~4 次,日投饲量1.5%~3%,达到八分饱即可。做好日常养殖管理和生产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调整日投饲量。
从鲫鱼习性及发病规律等方面出发,对试验塘口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水质和病害等防控措施:一是每月定期进行1次内服保健,主要是免疫增强剂和复合多维类产品。二是每月中旬进行1 次消毒,主要是碘制品。三是养殖前期每月中旬进行1次化学底改,以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为主;养殖中期每月两次底改,中旬化学底改,月底生物底改以芽孢为主。四是根据水质情况定期外泼微生态制剂和生物肥料。
养殖过程中,鱼的生长情况采取定期打样。异育银鲫“中科5号”长势情况如图1。
图1 异育银鲫“中科5号”生长趋势
坚持早、中、晚巡塘检查,检查有无病死鱼或其他有害生物;注意池塘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水深;每天关注天气预报和大风暴雨警报,在大风暴雨来临前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
根据塘口放养、投饲及打样数据,可以得到试验塘口的产量情况,见表2。试验前期考虑鱼种规格较小,需要拉骨架、壮体质,故6 月饲料以30%蛋白质水平为主,且添加了含钙类产品,以满足其对蛋白质和钙元素的需求,7月后再逐步过渡到26%蛋白质水平至养殖周期结束。从投饲情况来看,异育银鲫“中科5 号”能较好地适应低蛋白质水平饲料,饵料系数维持在1.8。
表2 产量情况
从6 月10 日开始到目前为止,塘口养殖比较平稳,出血病及孢子虫等病害没有发生,未发现大量死亡的情况;在养殖后期出现两次蓝藻反复的现象,这与后期投喂量加大、水体环境变差等有关,在养殖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研究,所幸未对鱼造成影响。水质和疾病防控的思路还是常说的以防为主:常消毒、勤改底、多用菌、适当添加。
从图1 可以看出,异育银鲫“中科5号”前期生长较后期平缓,与该阶段有梅雨季和高温期有关。6-7 月的梅雨季节一般会控料;7-8 月处于30℃的高温期,水体负荷较大,因此生长不如秋季快;9-10月水温基本维持在25~29℃,该阶段是鲫鱼生长的最佳时期,养殖户一般会在这个阶段做好管理,争取翻倍生长。本试验塘口基本完成了翻倍增长的目的。
一般鲫鱼在0.5 千克/尾左右价格较高且有产量,而试验塘口只有0.41 千克/尾。分析原因如下:一是放养时间较晚,6月才开始放养,错过了前期的生长期;二是放养的鲫鱼种规格较小,再加上试验塘口2020 年是养殖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的,没有完全清塘,存留一部分鱼种在塘口,放养密度比实际密度要高。
总体上该试验能满足设计的目的和期望,但因一些原因只进行了1个塘口的养殖试验,相关试验数据和情况需要继续验证。考虑以上这些原因,来年将继续进行探讨,以寻求适合崇明地区最优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