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婷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古琴和漆艺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述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创新性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论述笔者工作单位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近几年在岭南古琴演艺传习创新与漆艺古琴制作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和优异成果。通过阐述重要举措和特色做法,分析效果,阐明本校与古琴大师工作室、漆艺大师工作室开展深度合作,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了校行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优势。
关键词:岭南古琴文化 漆艺古琴 漆艺古琴制作人才 古琴演奏人才 技能大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5-0020-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O——2020)》,将高技能人才列为国家六大人才队伍、十二大人才工程之一,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国家重点支持100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基本形成覆盖重点行业、特色行业的技能传承与推广网络。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聯合下发《国家高技能人培养计划》,鼓励各级政府、行业、企业,选拔生产、服务一线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依托其所在单位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按照《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形成办学规模适合市场需求,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校企融合贯穿办学过程,教学改革实现工学结合,实习实训与工作岗位紧密衔接,技能人才培养层次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提出把培育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重点教育教学方向,贯穿技工教育全过程。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国将重点实施技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鼓励和扶持高技能人才发展。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明确要求落实的重要事项。
古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位居“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之首;漆艺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古琴和漆艺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创新性继承与发展,既可以赋予它们新的活力,又可以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要保护,是因为其中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蕴藏着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本文依托的研究项目立足于岭南古琴音乐文化和传统漆艺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古琴大师技能工作室、漆艺大师工作室为依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及国家级漆艺工艺美术大师为带头人,从文化推广、技艺传承、教材建设、演奏展演、古琴制作、校行企合作、师资建设、讲座交流、完善教学环境设备等各个方面推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逐步实现建成“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总体目标,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岭南古琴演奏传承人和漆艺古琴制作传承人。
本项目将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地整合起来,借助广东省文联、艺术类高职院校、广东古琴研究会以及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平台,借助大师级的工匠专家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力量,运用现代学徒制下“师傅带徒弟”的工作室制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设计制作,扎实培养传习,达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岭南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与古琴大师、漆艺大师开展深度合作,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行业教育参与度,发挥好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优势,促进了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
2016年起,经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多方调研考察,对行业企业的访问发现,古琴作为独具一格的高雅艺术,正进入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生活当中。社会艺术培训中心不乏开设古琴课程的,亦有不少专门授课、研习的古琴社,更有多种高端的艺术场合需要典雅的古琴表演。古琴演奏与教学以及衍生的文化产品正在渗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但具有一定的市场和受众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更有走高端消费的趋势。而对于岭南漆艺的发展,政府保护漆艺文化资源的意识逐步增加,投入也逐渐增大,专业教育发展的速度加快,漆艺创作的队伍在扩大,漆艺需求市场日渐繁荣,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岭南漆艺文化必将走出辉煌的道路,岭南漆艺文化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的二级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以原有校内工作室为基础,提出与行业古琴大师、本校设计与美术学院的漆艺大师进行育人及工艺制作合作构想,由音舞学院、设美学院联合技能大师共同设计出品漆艺工艺装饰古琴,培养漆艺古琴制作人才、古琴演奏人才,弘扬岭南古琴和传统漆艺文化,拓展广阔的艺术市场。同时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满足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需要,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得到共同发展。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是一所艺术类高职院校,将学校所具有的专业优势和企业所具有的生产优势结合起来,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为行业和企业培养具有竞争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此外,将漆艺古琴展览、漆艺古琴演奏等活动与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扩大了人才培养基地的影响,对漆艺和古琴这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项目研究过程和方法方式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选拔学员、考察学习
1.从全院学生中选拔人材,分为漆艺古琴制作与漆艺古琴演艺两个选修课,培养学生对古琴演奏和漆艺古琴制作的浓厚兴趣;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传授。2.课题组2018年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中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福建龙人古琴文化村进行考察学习,学习了古琴文化课程,观摩了古琴斫琴过程。
第二阶段中期培训:技能学习和提升
1.古琴演艺方面:通过丰富而精细的传习课程,拓展学员的古琴文化视野;能够较好地演绎一定数量的初级琴曲,如《仙翁操》《秋风词》《双鹤听泉》《良宵引》《酒狂》等,古琴弦歌如《南风歌》《桃夭》《游子吟》《春晓》等。
2.漆艺古琴制作方面:能熟练掌握合琴、修面板弧度、裱布、粗灰、中灰、刮面板漆、刮底板漆、打磨、细灰 、补平、上配件、上岳山、上冠角、刷面漆、推光、上雁足、上弦等工序,生产出一定的成品。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古琴演奏展示音乐会、漆艺古琴成品展示。
几年来,项目培养了30多名古琴学员、12名漆艺古琴制作人才,开设了主修课(核心课程)《古琴》及全校公选课《古琴艺术鉴赏》,将古琴文化推广到学生群体及周边社区,为行业培养了优秀的文化传承人才。
二、建设专兼职古琴教学创新师资团队
岭南古琴的传承和发展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岭南古琴的专业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高技能人才缺少,人才培养滞后,师资队伍不足,因此,建设一支优质教师队伍迫在眉睫。本項目合作的技能大师与企业有多种合作,在推广岭南古琴方面有卓著的成绩;在教学和培育人才方面,亦深受人们的欢迎和肯定,培养众多优秀的古琴演奏人才,研究硕果累累,为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师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技术保证和行业企业信息。建设过程中,依托古琴大师技能工作室,加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专兼职古琴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了本校古琴教师和校外行业导师培养计划,采用“传、帮、带”模式开展师资培训。通过开展古琴演奏与教学技术培训,提高专兼职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参加省内外古琴学术研讨会、技术研究会,全面提升团队的综合教学水平;通过“修竹琴社”顶岗,让教师在企业锻炼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打造了一支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的专兼职古琴教学创新师资团队。
三、联合行业企业开展古琴和漆艺课程体系教学建设
广州岭南古琴的传承和发展,除了上述所说的师资力量不足之外,还面临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由于岭南古琴属于新专业,少资源、缺素材,因此项目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同时本校亦联合行业共同开展漆艺制作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完成了古琴和漆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了古琴课程体系,制定了《古琴艺术鉴赏》《古琴》课程标准及评价体系。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板块:漆艺板块、漆艺古琴制作板块、古琴演奏板块、公共课程板块。为体现“高素质”人才,公共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以《中国古代经典作品赏析》为核心,开设包括思政、心理、体育、英语、计算机在内的公共课程。在漆艺、漆艺古琴制作、古琴演奏等各个板块安排实践项目,以期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鉴于拓展学生视野、强化专业知识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的需要,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定期来校讲座,充分利用省文联的平台优势,联系全国各地的古琴演奏大师、漆艺专家、漆艺古琴制作专家以及其他门类的国乐大师来校,从不同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以达到触类旁通、深化升华的作用。通过企业走访,掌握行业最新信息,了解企业需求,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将收集到的行业信息、企业需求等进行整合,融入到实际课程中,研发的系列课程可以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
四、校行企联合共同开发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现知识和技能传递、实施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研究组融入漆艺制作和岭南古琴的演奏技术技能知识点,运用行业知识和行业观点,撰写并出版了著作《广东髹漆简史》、撰写了古琴入门教材讲义《岭南古琴入门教程》,供广大学习漆艺、古琴演奏的社会人士、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使用。
五、向国内、国际舞台展示和推广岭南传统民族音乐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课内、课外、社会”——三舞台课程体系,以“校政”“校行”“校企”“校校”合作演出项目、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大量参加校外比赛、校外演出、录制演奏视频,深化岭南古琴课程教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推动以国内外音乐交流为基础的应用型古琴演奏人才培养再上一个新台阶。
六、教学环境建设
近年学校为古琴大师工作室、漆艺大师工作室投入了大量环境建设、教学设备建设资金,建成一个中国风浓郁、拥有小型舞台,面积为60平方以上的古琴演奏室以及一间古琴展览室,提供了订制古琴、古琴专用琴桌椅、相关教材、音响资料等教学设备。漆艺工作室也建成了两间拥有成熟技术设备的工作室供大师及学生教学使用,逐步提升和改善实训实习的条件。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实训实习设备、器材及耗材管理制度和保养设施,为建成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也为老师学生提供质量优越的实训实习场所,使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七、精准对接进行行业企业考察学习
近年项目组成员先后赴福建省龙人书院考察学习,龙人古琴文化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马洋溪国家级森林公园。内设学堂、讲堂、乐堂、藏书阁、百琴堂、多功能教室,开展以古琴文化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与研究活动,是国家级古琴专业研究机构,汇集了当代优秀的琴家、学者,集众家之所长,开展打谱创作、古琴制作、琴弦研制、琴学琴史研究、课程开发、古籍整理、编撰出版等工作。龙人古琴研究院编撰出版有《鹭门古琴》《中学生古琴文化教程》,建设有福建龙人古乐团。通过考察,项目组了解到近年来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纷纷组团来到文化村,开展党建、团建和文化之旅等以传统文化教育传播为主题的各项活动,除自备课程外,还融入古琴文化体验课,通过了解古琴,从而喜欢古琴,坚定文化自信。而龙人古琴文化村的龙琴坊设有古琴材料研究室、冰弦实验室、木工坊、漆艺坊、名家工作室等,是国内最专业的古琴制作工坊。每床龙琴均历时七年,手工斫制完成。项目组成员亦参加了古琴课程学习,以古琴音乐欣赏、琴与诗歌、琴与书画等多种主题形式,让广大群众认识古琴、喜欢传统艺术,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八、突出特色做法
第一,研发特色课程“岭南古琴研习课”,系统地传承岭南古琴艺术;研发古琴公益课程“大学生青竹班古琴课”,讓广大学子体验“琴以修身”。古琴大师引领提升团队教学水平效果显著,提高岭南古琴教学水平,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年均为企业或社会培养8个以上古琴青年技术技能骨干。
第二,漆艺大师通过校内漆艺工作室,带领学生共同制作了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专属定制“校训”练习级古琴,以及“春夏秋冬”演奏级古琴。古琴漆工艺几乎包含了整个传统漆器基础制作工艺最完整的部分精华,不论对材料的选择,还是制作工艺的严谨性,均是漆器工艺中最系统、最严格也最难学的。通过项目训练,学生能熟练掌握:合琴、上配件、上岳山、上冠角、刷面漆、推光、上雁足、上弦等各道工序。同时,在传统古琴型制和琴体表面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导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季节文化”内涵,创新创意设计制作漆艺古琴,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气候观念、物候观念,用名人书法、字画、篆刻等形式通过天然大漆材料和多类漆艺技法制作工艺,在古琴上绘制。这批古琴作为本校的漆艺人才培养教学成果,既可以作为师生练习演奏表演之用,又可作为附加值高的增值艺术品,且永久珍藏。
第三,参加广东省财政厅和教育厅共同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展演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国家或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古琴演奏教学品牌影响力,常年指导学生团队排演岭南古琴经典作品,举办多场次讲座以及演奏技术交流,举办古琴音乐分享会、古琴雅集、古琴弹奏体验课等。
九、项目社会影响和效益
(一)文化惠民演出的社会影响
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在社区开展文化艺术共建工作有着天然的优势。将漆艺古琴展览、古琴演奏等活动与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又可以扩大文化影响,增强文化自信,还可以对漆艺和古琴这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挥巨大作用。如配合广州市文化惠民工程,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形态,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文化修养,古琴演出是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参与该惠民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
(二)出版教材的社会影响
岭南古琴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琴谱与琴学论著,发展至今,亟需根据当代教育现状和社会需求编制新的古琴专业教材,以便系统性、专业性传承古琴技艺。项目组古琴技能大师在编创新曲、打谱古曲等方面屡有建树,现有多首创作曲目及打谱曲,都将陆续编辑并出版成谱集,计划出版书籍包括:岭南古琴传曲谱集、技能大师创作谱集、弦歌谱集、打谱集、岭南琴史等相关书籍,助推岭南古琴教育教学、人才培养长足发展。
(三)行业跨界合作的社会影响
古琴通常以独奏演绎形式居多,课题组已多次尝试将古琴与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在演出活动中,与其他民乐或西方乐器、声乐、粤剧、舞蹈、服装等,在演绎形式上力求突破点与出圈点。坚守岭南古琴的深度与高度,同时依托学校现有专业,如舞台设计、动画、影视剧制作、戏剧、新媒体传播等专业,借用当代科技实现舞台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焕发岭南古琴新活力。
(四)琴学研讨、古琴打谱交流会的社会影响
因为琴曲传承断代,如今已不能直接弹奏,亟需当代琴人进行深入的琴学研究,并结合自身的音乐专业素养进行二度创作——打谱,让经典琴曲再现。课题组技能大师在打谱方面有不少代表作,经验丰富,见解独到,可以以此为依托,举办琴学研讨会和打谱交流会,邀请各地优秀琴人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交流,将成果推向社会广受好评。
十、学校高度重视支持科研项目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
近年来,学校印发了《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本办法为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 年)》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建设。音乐与舞蹈学院一贯重视工作室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工作条例和规章制度,为工作室的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修建古琴演奏教学工作室、古琴教学设备以及古琴制作展馆、漆艺大师工作室等,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岭南文化传承人才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国家致力于岭南传统古琴演艺项目、漆艺工艺品展览传承、创新与推广,结合当代人群的审美、现代流行元素、大湾区旅游文化,联合景区制作、演出古琴节目产品,通过线上互联网平台和线下演出展览,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这是本项目未来研究和推进的重点方向。综上所述,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地处岭南,对于传承岭南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立足广东,坚持“面向文旅产业、服务文旅产业”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一带一路”,着力建设岭南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借助广东省教育厅、省文联的平台优势,整合各艺术领域优质资源,吸引、联合社会各界文化艺术名家名师共同推动该项目的开展,对漆艺古琴制作、古琴演艺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借助大师级的专家和传承人的力量,创新设计制作,扎实培养传习,达到传承岭南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平.古琴丛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2]程智,梁志钦.广东髹漆简史[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