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贵娟
根据国家“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通过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提高教师核心素养,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多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措施来推动教育的发展。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分流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高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更好地发展高中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将成为各地高中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 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公平是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但是鉴于各地经济、政治状况的不同,教育水平的差异性依旧非常明显。为全面提高地区教育的整体发展,就必须要尽可能的推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1)真正打破教师的市、县、乡、村的界限,使得支教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职称晋升的一种手段。现有制度之下的支教活动形式主义过于严重,有的地区或者学校因为师资缺乏,对于申请支教的教师只是填表审批,在原单位承担着比支教学校还要重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支教其实际意义并不明显,不仅没有起到送教下乡的作用,同时支教教师需要两头跑,增加了负担,对现有职称评定政策也是不满情绪增加。若想改变这种形式主义,需要对支教的时间进行严格规定,同时对支教的内容和形式也做严格要求。当然,这需要地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职称评定的标准及支教教师的后顾之忧做妥善的安排和资金的支持,总的来说,就是支教的目的是为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而做,而不应该成为职称评定的条件。对于能够坚持长期支教,并且在支教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设立特殊奖金或者破格晋级的优待。让真正有志向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的人去做支教,而不是为了晋级而去争取形式上的支教指标。
(2)举办系统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活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对所管理的教师业务能力进行整体的合理的考核与评价,组织优秀教师在区域内进行系统的讲座和示范等活动,把先进的理念和适用教学方法进行分享。
(3)一定区域内的高中学校实行合作办学。2021年山东省邹平市内高中实行合作办学。即市内几所高中学校没有重点和普通之分,没有不同校的录取分数线的差异。所有生源按照户口区域划分,市内所有高中教师由教育局组织,各校长“盲抓”的方式进行分配,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各小区的硬件设施进行评估,补齐短板。以此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公平,我觉得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方式。
二、提高教师核心素养,引导教师潜心育人
新的课程标准下,各个学科都提到了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的第一践行者是教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势在必行。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教育思想、职业道德、知识结构、教育能力和身心健康等多方面。
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以上这些是我们传统教育下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都比较重视的内容,而我觉得在当今时代更应该关注的是教师的健康问题。
教師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教师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高低和学生的长远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幸福程度,所以对教师的关心和关注需要向身心健康方面倾斜。
(1)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定期和系统地为教师组织心理减压活动,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而不是单纯的工作要求。
(2)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职业,而不是人人喊打的代名词。种种舆论和观念压得教师喘不过气,甚至有些教师在公共场合不敢表明自己教师的身份,从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佛系”教师,“佛系”教师怎么可能改变越来越多的“躺平”学生。所以说想要学生有骨气,必须保证教师有“血性”,而“血性”的基础是尊严。
三、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推动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马斯洛的需求结构提到人的需求分为六个层次,最基本也是最低需求是生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的需求已经不再单纯是满足生存的需要,需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多的人要追求权力和自我的价值。如何展现自我和如何得到认可是不愁吃穿的当代青少年所面临的最大困扰,我们如何看到孩子的需求和如何认可孩子的价值的标准需要迫切的改变。
(1)尽早完善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做正面的评价与认可。传统的评价体系更注重分数的高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高中教育在评价体系上要跟紧国家的政策,符合时代的需要。严格朝着“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坚决贯彻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教育核心功能,贯彻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高考评价维度,在基础教育中落实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2)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实施,使得教育真正实现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三大有机结合。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一直以来家长把教育的责任过多地推给了学校,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儿。而事实上家长才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是孩子一生的导师。所以为促进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快的体现,尽快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还需要对家长进行系统且有效的培训,帮助家长尽快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终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教育会在多方努力下走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