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欣静?王高玲?张绍峰
摘要:互联网+医疗服务作为卫生行业的新业态,在促进卫生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互联网诊疗在实践中应用,指出存在不足。提出加强政府监管、线上线下同质化管理、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完善收付费制度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医院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8--02
Abstract:As a new format of the health industry,Internet+medical servi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industry..Expla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nternet+healthcare in practice,and point out that there are deficiencies.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supervision,online and offline homogeneous management,strengthen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struction,and improving the collection and payment system.
Key words:Internet plus;internet hospital;Development ideas
從“互联网+医疗健康”兴起到逐渐成熟,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并支持各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1]。在2021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及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均提出要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统计,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规模1961亿元,同比增长47%,预测2021年2831亿元,同比增长45%[2]。互联网医疗是一把双刃剑,通过互联网将患者与医疗服务链接起来,让患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相关的风险。2021年4月27日国家卫健委规定互联网医院一定要以实体的医疗机构为依托,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本文阐述互联网诊疗在实践中的应用、蕴含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新思路。
1“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实践中的应用
1.1改变患者就医模式
患者利用互联网进行预约挂号、体检预约,根据预约的时间到达医院,医生的医嘱、检查项目、甚至挂号费、检查费、诊疗费等都可以在手机“一站式解决”,避免了以往的长时间等待。医院的检查结果在医院的检查结果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查询,避免来回奔波。据国家卫健委统计全国三级医院开展预约诊疗的比例超过50%,7700多家二级以上的医院建立了预约诊疗制度,其中能够做到分时段的精准预约诊疗的超过80%。有长期用药需求的复诊患者可以选择图文或视频方式就自己的病情与医生进行交流与咨询,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在线开具处方,药品经由第三方配送服务或患者拿着电子处方在家附近的药店购买。在特殊时期多地规定通过互联网医院的药品配送服务可以为慢性病患者开具3个月的药品,给患者带了极大的便利。
1.2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5G技术融入医疗服务领域,使得医疗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高效流通,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带教、查房,在医院间远程直播复杂且有教学意义的手术,提升医疗水平。同时远程医疗向医联体成员单位辐射,包括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借助这一载体,为不具备良好医疗资源地区提供服务,引导资源下沉,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另一方面帮助成员单位的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提升公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心,极大地惠及公众。据卫健委公开资料,目前我国远程医疗服务覆盖了全国约90%的县区,覆盖了全国100%的贫困县。
1.3实现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管理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019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3]。这部分群体总体呈现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现象。随着各种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在不断扩大,因此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在持续增加。需要合理的慢病管理帮助他们完成治疗方案、加强自我管理。通过互联网医疗对出院的慢性病患者实现随访跟踪,进行服药定时提醒、用药教育、康复运动的音视频资料推送,进一步提升慢性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和有效性,打破了以往片段式、分散式医疗模式,对慢性病患者实现连续性、精准性、个性化的全病程管理。
2 互联网+医疗服务存在问题
2.1监管短板制约互联网诊疗发展
从制度设计上来看,各地在审批互联网医院之前一定要先建立省一级的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的监管平台。到目前为止,全国除了西藏和兵团之外,其它30个省市都已经建有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但是平台能实现的功能、监管手段、方法监管效果等存在不平衡现象。不同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在服务语言、病历书写、内部管理规范及制度建设存在发展差异性问题。尤其在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在医疗规律、制度建设方面面临更多的问题。此外针对互联网医院是否开放首诊、医生准入如何审核监管、接诊医生的培训、医生在其他互联网医院执业需要的手续、人工智能能否应用于接诊、互联网医院的校验、诊疗信息保存期等等监管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2.2患者隐私保护
随着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互联网诊疗互动的开展与深入,医院内外部网络和业务系统的打通和信息共享,也对信息安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尤其重要。医疗信息安全环境并不乐观,黑客入侵、信息泄露等不容忽视。信息安全事件频发。2020年4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的6000多名患者信息遭泄露。患者的个人数据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据《2019-2020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每年都有信息化固定预算的医院比例为84.56%,较2018-2019年度的66.53%有所增加,没有信息化建设预算的医院比例为15.44,通过三级等保测评的医院比例为21%[4]。
2.3收付费政策与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不配套
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做好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收费与医保支付政策文件,规定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包含4个部分,10个项目。政策出台时间相对较短,各地执行存在差异,有的地方没有出台细则。部分已设置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机构未出台互联网诊疗服务收费政策,未出台远程医疗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已拟定细则的地域间收费差异显著,普遍不高。项目内容少,不齐全。部分已拟定收费标准未实现差异化,比如正高博导、主任、副主任等的收费是一样的,不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相应而来的医保支付、结算、监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5]。
3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思路
3.1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层面细化互联网诊疗监管制度、规范、内容[6]。相关监管部门在实践中,切实实现事前准入、事中闭环、事后评估管理。对机构、医师、服务准入,流程合规性,数据安全,诊疗行为,处方等进行监管。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评价机制,把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诊疗服务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建立具体的考核指标和互联网医院运营分析的模型,综合量化评价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的服务效果,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发挥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的功能,使得监管更加有效,并对各地监管平台运行情況和发挥的监督功能进行评估。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数据标准、建立数据共享管理办法,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集成和互联互通共享,使得医疗信息打破医院的围墙,服务更广范围的患者。
3.2线上线下同质化管理
互联网+医疗服务是将线下优质医疗资源搬到互联网端,让公众享受到方便的、与线下同质化的医疗服务。虽有国家相关监管文件,到具体实践层面,各机构要探索创新自身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根据自家的规划、定位、性质、等级实现互联网医院功能定位、需求差异化发展。需要各机构细化出台相应管理规范文件,如互联网诊疗相关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处方管理制度、电子病历管理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制度等。同时设置制度与技术相结合,实现督促医师线上准时就诊。通过医生工作组方式,筛选和分组患者,不同病情的患者对应不同级别的医生,提高医生线上诊疗服务效率。严格医师准入管理,确保医师依法执业,通过不同形式定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操作流程、问诊技巧等内容培训,确定考核与退出机制,设置质控专员,监管日常工作,评估诊疗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汇总分析并改正。
3.3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互联网+医疗服务需要在医院与各主体间信息相互联通,做好信息安全建设尤其重要。要寻求数据开放与安全防护的最佳均衡。增加信息系统建设投入,达到国家规定达到三级等保的标准,提升系统防护能力。严格执行相应法律法规,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治理。完善院内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定期开展信息安全自查,排除隐患,建立起主动防御态势感知体系。配备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如云上开启管控权限的堡垒机、使用防止攻击的web应用防火墙等。开展全员培训,工作中切实保护患者信息。应对好三类安全问题,防范成倍增长的外部入侵、防范数据窃取、做好患者和医生包括医嘱平台数据的安全管控。
3.4完善互联网诊疗收付费制度
在现有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前提下,适时把技术适宜的项目纳入技术规范。如互联网医疗服务中的药事服务—电子处方审核、合理用药指导等。顶层制度出台互联网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相关规定,客观测定成本,综合定价,使价格与实际相符,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分层管理,实行差异化收费标准,不同级别的医生对应不同的收费标准,促使医务人员有动力去参与互联网医院建设。未出台互联网诊疗相关收费政策的医疗机构切实出台相关政策,将适宜的病种拓展到互联网医院,将药品目录拓展到互联网医院,针对药品合理使用上线前置审方系统。将适宜条件的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通过相关信息系统对医保费用智能监管,确保基金的安全与规范使用。
参考文献:
[1]于广军,寸待丽.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分析[J].上海医药,2018,39(18):3-5.
[2]中国互联网医院协会.中国互联网报告2021[EB/OL].(2021-12-12)[2021-10-19].https://www.isc.org.cn/zxzx/xhdt/listinfo-40203.html.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EB/OL].(2020-12-23)[2021-12-12].https://www.sohu.com/a/440141342_655881.
[4]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2019-2020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EB/OL].(2021-3-21)[2021-12-12].http://www.199it.com/archives/1219398.html.
[5]徐晗宇,张赫楠,徐文轩等.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医疗服务法律监管之完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6):672-676.
[6]孙华君,于广军.互联网医院的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J].2020,41(17):3-5.
通讯作者:蒋欣静,Brittanyjj5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