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素娇?陈婕?黄利芳?王继玲
摘要:目的研究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采取气道冲洗吸痰法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本院选取60例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咳嗽反射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吸痰处理,对照组采取传统吸痰法,研究组采取灭菌用水气道冲洗后吸痰,对比两组干预后临床效果,观察两组吸痰前、后痰液粘稠度,对比两组气道阻塞发生情况、痰培养阳性率,同时观察两组每日总痰量。结果两组吸痰前痰液粘稠度对比无差异(P>0.05),吸痰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痰液粘稠度均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气道阻塞发生率低,阻塞程度优(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第1d、2d、3d吸痰量均高,第4d、5d吸痰量均少(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采取气道冲洗吸痰法具有良好的吸痰效果,可显著减轻痰液粘稠度,增加吸痰量,降低气道阻塞发生率,预防肺炎发生,值得借鉴。
关键词:危重患者;气道管理;气道冲洗吸痰法;传统吸痰法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8--02
危重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与高死亡率等特点,特别是具有明显呼吸困难症状患者,患者需长期卧床、被动体位与无法自主活动,极易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痰液聚集在肺内咳不出,而增加肺炎发生风险,若不尽早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极易导致预后不良[1]。因此为赢得抢救与治疗时机,需尽早建立人工气道,以保障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气体交换,以提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因此针对危重患者采取有效的吸痰护理至关重要。传统吸痰因设计较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医护人员操作,极易造成痰液吸不出、痰液残留等[2]。气道冲洗吸痰法主要是利用液体的冲击、振荡,促使附着在套管壁痰痂稀释、松动,以促进痰液稀释,并刺激患者有效咳嗽,排出痰液[3]。因此本文就本院选取的60例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咳嗽反射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灭菌用水气道冲洗后吸痰的应用效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选择的60例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咳嗽反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入组标准:(1)入重症监护病房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咳嗽反射,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4]相关疾病诊断标准;(2)建立人工气道后治疗时间≥10d。排除标准:(1)伴口腔严重糜烂、高热等;(2)伴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3)意识不清;(4)因自身疾病原因无法做纤支镜的患者;(5)无咳嗽反射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男、女各18、12例,年龄在50~75岁,均值为(61.25±2.31)岁;对照组男、女各17、13例,年龄在50~75岁,均值为(60.85±2.42)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吸痰法,即判断吸痰指征,阻断吸痰管负压,將一次性吸痰管12F阻断负压插入气管导管直到有阻力感或估计吸痰管接近气管导管末端,将吸痰管后退1-2cm,随后向上提拉进行左右旋转式吸引,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研究组采取气道冲洗吸痰法,对患者吸痰指征进行判断,选择2人配合法,一人将一次性吸痰管12F关闭负压插入气管导管直到有阻力感或估计吸痰管接近气管导管末端,一人用注射器抽取10ml~20ml的灭菌用水(去除针头),连接吸痰管行气道内(至隆突)注入灭菌用水进行气道冲洗,随后分离注射器,数秒钟后患者出现呛咳时迅速予以吸痰管连接负压进行吸痰,可反复冲洗3次~5次,操作后给予纯氧2min。
1.3观察指标
(1)痰液粘稠度:以肉眼观察法评估痰液粘稠度[5]:Ⅰ度:痰液白色泡沫样,吸痰后管壁无痰液黏附;Ⅱ度:痰液黏度增加,管壁内有少量痰液附着,易被水冲洗掉;Ⅲ度:痰液呈黄色,存在血痂,吸痰管易塌陷,管壁中大量痰液附着,难以用水冲洗。
(2)气道阻塞: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堵塞程度,堵塞程度评价标准[6]:0度:气管内无结痂;1度:管壁存在少量结痂,可及时吸引清除;2度:结痂物堵塞1/3气管,通过冲洗可清除,3度:堵塞1/2气管,冲洗稀释后吸引清除,4度:堵塞>1/2气管。观察两组气道阻塞发生率,气道阻塞发生率=(2度+3度+4度)/总例数*100.00%。
(3)统计两组痰培养阳性率。对痰标本做一般细菌培养,观察两组痰培养阳性率。
(4)排痰量:观察两组吸痰第1d、2d、3d、4d、5d排痰总量。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系统计算数据,x±s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表达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达。
2结果
2.1两组痰液粘稠度对比
吸痰前两组痰液粘稠度对比无差异(P>0.05),吸痰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气道阻塞发生情况与痰培养阳性率对比
研究组气道阻塞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46.67%,且堵塞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13.33%低于对照组53.33%,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每日吸痰量对比
研究组第1d、2d、3d吸痰量高于对照组,第4d、5d吸痰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因多因素影响,我国危重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同时缺乏自主动力,痰液多聚集在口腔、肺部渗出等,无法自行咳出,长此以往患者极易产生口腔异味、细菌等,增加院内获得性肺炎等发生风险,甚至降低患者正常呼吸功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延长其住院天数[7-8]。
危重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需建立人工气道,可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等提供有利条件,但人工气道对天然屏障会造成一定破坏,气道开放与机械通气,可增加呼吸道水分蒸发量,造成黏膜干燥,加之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削弱,导致痰液黏稠,极易聚集在细小支气管,不易吸出、咳出,严重时可形成痰栓与痰痂,造成气道堵塞,减少有效通气[9]。同时因患者呼吸道防御能力降低,空气中细菌极易进入气道中,增加感染发生风险,增加患者死亡率[10]。因此加强危重患者气道管理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吸痰护理,以促进痰液排出,促进患者预后恢复[11-12]。近年来,临床常用吸痰方式,主要是将一次性吸痰管置入气管中,使其达到一定深度后,再次实施吸痰,该吸痰方式患者处于被动吸痰,加之经鼻/口气管插,因管道较为狭窄,极易形成痰痂,虽能够有效清除支气管中痰液,但对细小支气管中痰液清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痰液极易在此处形成痰痂,影响痰液清除,增加肺部感染发生风险[13]。气道冲洗液吸痰法是一种新型吸痰方式,该吸痰方式具有操作便捷、低耗、高效率等优点,可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在吸痰同时,又可维持口腔内清洁,增加痰液清除效果[14]。且气道冲洗吸痰,可湿化支气管黏膜,保护其功能,同时可稀释痰液减少吸痰次数;加之冲洗液刺激气道黏膜可引起有效咳嗽与深呼吸,进而使深部痰液排出,以促进气体交换;同时使用灭菌用水,可弥漫在气管与支气管黏膜,发挥持续灭菌作用。相关研究显示,气道冲洗吸痰可显著减少吸痰次数,充分利用患者自主呼吸咳嗽功能将被动吸痰转换为主动吸痰,进而减少对患者的机械刺激,且也具有杀菌治疗效果,促使危重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风险降低。本文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吸痰后痰液粘稠度优,表明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采取气道冲洗吸痰法,可有效降低痰液粘稠度,提升痰液稀释效果;且本文研究得出,研究组较对照组气道阻塞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均较低,阻塞程度优,由此得出,气道冲洗吸痰法可避免气道阻塞,降低痰液培养阳性率,减少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风险,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同时本文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较对照组第1d、2d、3d吸痰量均高,第4d、5d吸痰量均少,由此得出,将气道冲洗吸痰法应用于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可提升吸痰效果,增加吸痰量。
综上所述,将气道冲洗吸痰法应用于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更有利于患者痰液排出,减少肺炎发生,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借鉴。但本文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样本数量少,研究时间短以及未引用客观性指标等,故在今后研究中,可进一步增加样本数,延长研究时间以及引用具有说服力的指标等,以深入分析气道冲洗吸痰法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思兰,谢姝.不同护理液口腔护理联合声门下冲洗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2):162-164.
[2]魏琦,李映霞,徐超,等.寒咳宁加味联合鼻腔冲洗治疗风寒恋肺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3):265-269.
[3]郭凤娟,安昱.体位交换及危重症专职管理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呼吸动力学、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241-244.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8-180.
[5]高艳红,罗政,王晓媛.4例高龄气管插管患者应用自动气道管理系统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4):585-588.
[6]温燕玲,李哲,杨静雯,等.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气道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J].护理与康复,2021,20(7):46-49.
[7]郑黎,马红梅.加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人工气道管理效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218-221.
[8]陈华玉,许勤,李菊花,等.序贯式精准化非人工气道管理在老年颅后窝神经病变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3):318-320.
[9]魏志杰,张靖华,孟利芳.呼吸道管理及呼吸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指标、排痰效果、肺部感染及康复情况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1,19(13):1386-1389,1402.
[10]马艳艳,李小杰,孟晓利,等.品质管理圈活动对人工气道管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7):3073-3077.
[11]孟晓冰,陈云霞,陈梦琳.气道管理小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7):51-53.
[12]王淑君,鲁虹言,张燕,等.定时分步分段吸痰法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氣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0):4171-4175.
[13]郭卿,赵莉莉.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0):1273-1274.
[14]朱丽琴,张宏强,吴湘靓.人工气道帽在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3):1793-1796.
课题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申报书(Z2019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