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安,岳良琪
(湖北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温度”的解释是“物体冷热的程度”[1]1370。我们生活中所说的“温度”,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认识。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温度”不仅指人们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知,也可以表示人们的内心感受。
宋玉是由辞到赋最具关键性的作家,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屈原的优良传统,并且为汉代宫廷大赋奠定了基础,在艺术创造方面有独到的成就。宋玉赋的真伪问题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吴广平先生的观点[2,3][4]86-111,认为宋玉赋包括14篇作品,分别为《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微咏赋》《御赋》《对楚王问》。本文主要对这14篇赋中出现的“温度”类词语进行考察分析,分析宋玉赋中“温度”类词语的使用及其运用艺术,了解宋玉赋“温度”类词语的特点,并帮助我们鉴赏宋玉赋的文学价值。
自宋玉《九辩》以来,文人便有“悲秋”一说。“悲哉,秋之为气也!”文人悲秋始于宋玉。宋玉将秋景秋物、秋声秋色,与自己的悲惨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意境。这些意境的营造离不开“温度”类词语的使用。
“温度”类词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义域不能拿准确的度数来确定[5]135,我们以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标准,将温度词划分为热感温度词和冷感温度词。宋玉赋中温度词共有14个,其中冷感温度词12个,热感温度词2个。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知,宋玉赋“温度”类词语以冷感温度词为主。赋中出现的14个“温度”类词语,有常见的,也有不常见的,下文将对赋中出现的部分温度词进行分析。
表1 宋玉赋“温度”类词语一览表
1.温:《说文·水部》:“温,水,出犍为涪,南入黔水。”本义是古水名。《广雅·释诂三》:“温,煗也。”表示暖和,不冷不热。“温”多表示事物的自身特征,宋玉赋中出现的“温”一个表示具体事物衣服的温暖,另外一个表示客观环境的温暖。
2.阳:《说文·阜部》:“阳,高明也。”本义是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汉语大字典》中“阳”有一个义项为“温暖”,宋玉赋中“阳”就是“温暖”义,主要是形容春天、初夏时节气候温暖。
3.凄:《说文·水部》:“凄,云雨起也。”本义是云起貌。《正字通·水部》:“淒,寒凉也,通作‘凄’。”表示寒凉的意思。宋玉赋中“凄”共出现5次,其适用对象可表示具体事物、客观环境和作者感受,赋中意义为寒凉。
4.清:《说文·水部》:“清,朖也,澂水之貌。”本义是表示水纯净透明。宋玉赋中“清”出现次数较多,不仅有表示温度低的意义,在形容水时,还表示“清澈”义,例如《九辩》中“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的“清”就表示水清澈。宋玉赋中表温度义的“清”适用对象主要表现具体事物、客观环境和作者内心感受。
5.泠:《说文·水部》:“泠,水,出丹阳苑陵,西北入江。”本义是古水名,《汉语大字典》中“泠”有一个义项为“清凉貌”,宋玉赋中“泠”就是“清凉”这一义项,表示风的清凉。
6.湫:《说文·水部》:“湫,隘,下也。一曰有湫水,在楚地。”本义是古水名,《汉语大字典》中“湫”有一个义项为“凄凉;清净”。宋玉赋中“湫”与“凄”连用,分别形容风、雨,营造凄凉意境。
7.惏慄:《汉语大词典》:“惏慄,寒冷貌。”宋玉赋中用“惏慄”表示大王之风吹向人时的清凉爽快。
8.憭栗:《汉语大词典》:“憭栗,凄凉貌。”宋玉赋中用“憭栗”来表示秋天的凄凉。
根据前文对宋玉赋“温度”类词语的概况分析,我们发现宋玉赋中热感温度词较少,大体以冷感温度词为主。首先,赋中用大量冷感温度词营造凄凉冷清的意境,这奠定了宋玉赋凄凉的感情基调,对后来悲秋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其次,通过对宋玉赋中适用对象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宋玉赋中“温度”类词语主要集中在表现具体事物和表现客观环境两方面,表现作者内心感受的温度词相对较少;最后,宋玉还在赋中用冷感温度词来表达内心感受。赋中塑造环境的冷感温度词通常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意境,由环境的悲凉隐射人内心的凄凉。赋中用“清、凉、寒、凄”等温度词来表现自己因外界环境、遭遇等而感到内心悲凉、凄惨。
通过对宋玉赋中“温度”类词语出现的位置、数目、以及意义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宋玉赋中“温度”类词语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句中位置,灵活多样;二是同义异形,形容贴切;三是语义扩大,以点带面。
我们对宋玉赋中“温度”类词语位置的考察,发现其灵活多变,主要可以分为句中单用、句中连用和句间并用三种形式。
1.句中单用宋玉赋温度词在句中单用的情况比较普遍,在赋中出现较多。
(1)衣不苟而为温。
(《九辩》)
(2)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九辩》)
(3)冽风过而增悲哀。
(《高唐赋》)
(4)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
(《九辩》)
(5)挫糟冻饮。
(《招魂》)
以上是宋玉赋“温度”类词语在句中单用的情况。句(1)中的“温”表示温暖,位于句末,是名词。句(2)中的“清”形容秋天的天气,表示“清凉”,位于句末。句(3)的“冽”位于句首,是形容词。宋玉赋中用“冽”来形容风,表示风的寒冷。句(4)和句(5)是句中温度词,“凛秋”“冻饮”中的“凛”和“冻”是形容词来修饰秋天的寒和醇酒的冰凉。
2.句中连用
(1)酎清凉些。
(《招魂》)
(2)清清泠泠。
(《风赋》)
(3)状直惏慄慘凄。
(《风赋》)
(4)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九辩》)
句(1)是“清”“凉”连用,这种形式在宋玉赋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代汉语中,“清”和“凉”是两个词语,都表示“不热,凉爽”,发展到现代汉语,“清”“凉”组合成一个双音节词,表示“凉而使人爽快”[1]1066。句(2)是四个温度词连续使用,“清”“泠”都是表“清凉”的温度词,在这里连用共同表示大王之风的清凉。句(3)是两个词连用,宋玉赋中“惏慄”和“凄惨”两个词连用,一同来表现大王之风的寒,避免词语重复,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句(4)连绵词“憯凄”和“寒”两个冷感温度词连用,加深程度,避免文章单调,表现秋天的寒意。
3.句间并用
(1)湫兮如风,凄兮如雨。
(《高唐赋》)
(2)状直惏慄慘凄,清凉增欷。
(《风赋》)
句(1)中的“湫”和“凄”;句(2)中的“惏慄”和“清凉”分布在两小句中,都表示“温度低,冷”的意思。句(1)的“湫”和“凄”分别位于各小句的句首,用“湫”来形容风,用“凄”来形容雨,而这形成对照,句式工整。句(2)前一小句用连绵词“惏慄”来表现风寒,后一小句用“清凉”来写人感寒之貌,二者前后联系紧密。
宋玉赋中温度词运用精细生动,对不同事物、场景运用不同的温度词来描写,形容贴切。
宋玉赋中针对所描述对象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温度词。“清”和“凄”是同源词,都表示“清凉”。二者在宋玉赋中运用比例较高,但“凄”和“清”针对表现不同对象的需要,职能有所分工。“清”常用于说明、描写,《招魂》中“酎清凉些”的“清”说明具体事物酒的清凉;《风赋》中“清清泠泠”的“清”是说明风的清凉。“凄”也属于“清”的范畴,多用于形容。在《高唐赋》“凄兮如雨”中“凄”主要用来形容具体事物“雨”的寒冷。
宋玉赋中对同一对象,运用不同的温度词。“风”是宋玉赋中常见的意象,赋中用了大量温度词来描绘风。秋风本就给人凄凉萧瑟的感觉,针对这一事物,宋玉用“清、湫、凉、泠、冽、惏慄、慘凄”等词来描绘。在《风赋》中,宋玉用“清”“凉”“泠”来描写风。宋玉向楚王展示“大王之风”时,从“风”这一具体事物以及风吹向人时给人的感觉入手。在《高唐赋》中,用“湫”和“冽”来描写风。宋玉从风雨角度入手,用“湫”形容风,赋中“湫风”“凄雨”相对,营造了秋天的凄凉;宋玉在用“冽”来描写风时,是根据当时环境,从当时祭祀氛围肃穆的角度入手,用“冽”来表现风吹过的寒意。在《笛赋》中,宋玉用“凉”来描写风。宋玉从衡山四周环境特点出发,来描写风的清凉。虽然描绘对象相同,但是宋玉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温度词来描写,避免文章语言单调。
“温度”类词语本是人们对环境的感知,由于词义的发展,语义扩大,“温度”类词语有时也用来表现人的品质,宋玉赋中有这一特征的温度词有“温、清”。
1.“温”表示温度时指不冷不热,温度适中,是一种很舒服的温度,由环境的舒适引申到人的性格和善温润宋玉赋中表示“温润”义的例证如下:
(1)温乎如莹。
(《神女赋》)
(2)苞温润之玉颜。
(《神女赋》)
2.“清”在宋玉赋中还有“正直、清白”义如:
(1)朕幼清以廉洁兮。
(《招魂》)
(2)澹清净其愔嫕兮。
(《神女赋》)
(3)怀贞亮之洁清兮。
(《神女赋》)
这三个“清”均是表示“清白;清净”,表现的是人的某种品质。
宋玉赋中“温度”类词语对文章感情基调的奠定,情感的表达具有较大意义。赋中出现的14个“温度”类词语,服务主题,在意境营造方面能使人身临其境。
宋玉将自然季节变换与人生联系起来,从对自然的伤感移至对人生的伤感,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通过对宋玉赋中出现的“温度”类词语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宋玉赋中冷感温度词词目和出现频率比较高,奠定了宋玉赋整体感情基调。
宋玉《九辩》的主题是悲秋,赋中用大量冷感温度词来营造悲凉氛围,其中出现的温度词共有7个,频率高达10次,除热感温度词“温”外,其余都是冷感温度词。《九辩》全篇共九章。文章第一章首句就点明主题,“悲哉,秋之为气也!”先整体介绍秋天的悲凉,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随后又用“憭栗、清、凄、寒”等温度词从不同角度具体刻画秋天的凄凉。文章用“憭栗”来形容秋天凄凉的整体氛围,用“清”从秋气方面来描写秋天天气的清凉,用“凄”“寒”写秋天的寒凉侵袭人身。第二章借用“美人”意象自喻来表现作者内心的凄凉惆怅。第三章首句“窃独悲此凛秋”中“凛”整体描绘了秋天的寒凉,为下文写秋天萧瑟,万物沉积奠定感情基调。第四到九章主要表现作者“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内心的凄凉感伤,其中第六章第一句“霜露惨凄而交下兮”通过对秋天清晨白霜露水客观环境的描写,用“凄”来表现当时环境的凄凉。
宋玉赋整体给人以一种凄凉之感,这与赋中大量使用冷感温度词有关。宋玉擅长刻画意象营造意境,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融汇于景物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移情于景,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景物。《高唐赋》中在介绍高唐树木枝叶景色时,写秋风吹过枝叶所奏起的凄凉乐章,孤子寡母听此寒心,失职之士闻此叹息,作者仿佛身临其境,闻此哀乐,将人的感受赋予景物之中。《高唐赋》结尾写众方士聚会祭祀奏典雅乐章营造肃穆庄严的氛围时,写秋风吹过与庄严的乐声相映衬,令人深感凄凉冷清,宋玉擅长将自己内心的凄凉与景物相结合,让人身临其境。
本文将宋玉赋中出现的14个“温度”类词语进行统计分类,发现冷感温度词在宋玉赋中分布较为普遍。文章通过对“温度”类词语适用对象的分析,发现“温度”类词语不仅表示具体事物、客观环境,还能够表现作者的心理感受。宋玉赋中出现的“温度”类词语不仅在刻画意境方面,情景交融,而且在文章整体感情基调方面,服务主题。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研究宋玉赋中的“温度”类词语,能让我们更真切地领悟宋玉赋的悲凉基调,从而更具体地理解宋玉赋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