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2-05-08 05:50汪秋菊马钰莹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2年4期
关键词:遗迹矿业矿区

汪秋菊,王 玥,马钰莹,张 波

(1.北京联合大学 旅游学院,北京 100101;2.北京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101)

废弃矿区是(Abandoned Mining Area)隶属于棕地(Brown land)的一种土地类型,是因采矿活动(Mining Activity)占用、破坏后弃置不用的,未经处理而无法使用的用地,由一个或多个矿山构成,涵盖矿业生产与生活所占用的空间[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不断深入,很多矿区退出生产,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严重地威胁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废弃矿区经济转型发展已成为其所在地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产业是绿色朝阳产业,以其带动性强、渗透性广的特点,在促进废弃矿区经济转型、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等领域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视为废弃矿区缓解经济衰落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工具。我国自2004 年就开始废弃矿区旅游开发的探索,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度支持工业旅游发展。《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 年)(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基地和工业旅游城市等;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明确了激励政策,吸引社会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培育文化新业态、发展工业旅游,活化利用工业遗产。这些制度政策为废弃矿区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政策制度保障,废弃矿区迎来了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旅游资源的识别与评价是开展废弃矿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基础。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旅游资源评价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评价内容上主要聚焦于视觉质量、文化遗产价值与货币价值3 个维度[2],评价方法上主要采用定量化评价模型。我国也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18972-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并在理论研究方面探索构建了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这些研究和实践为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由于废弃矿区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特点,一般意义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不具有适用性,并且目前废弃矿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3],对旅游资源关注重点不同,研究视角不同,价值评价体系也就存在巨大差异。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识别与评价的意义重大。

笔者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废弃矿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旅游资源识别、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选择等研究存在的不足,结合废弃矿区资源特点,在识别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以需求为导向,分步骤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为我国废弃矿区旅游理论研究和开发实践提供支持。

1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现状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主要围绕旅游资源识别与分类、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选择三个方面展开。

1.1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识别与分类

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助力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对于旅游资源的认识决定了资源评价的范围。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关于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的权威定义。很多学者都是基于矿业遗迹的内涵与分类来认识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的。矿业遗迹是矿业开发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与采矿活动相关的踪迹与实物[4]。按照矿种分为金属矿(如铁矿矿业遗迹、铜矿矿业遗迹)、和非金属矿(如煤矿矿业遗迹、盐矿矿业遗迹等);按照矿业生产活动与过程,分为探矿遗迹、采矿遗迹、选冶遗迹、加工遗迹、人文矿业遗迹、矿产地质遗迹六大类[5];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布的《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指南》[6]将矿业遗迹分为矿产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迹、矿业制品遗迹、矿山社会生活遗迹和矿业开发文献史籍等五大类[7]。很多学者在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类细化,将地质遗迹、水体遗迹、周围景观与地质灾害遗迹归纳为矿产自然遗迹。地质遗迹又分为地质构造、能源地层剖面、生物化石遗迹等[8];水体遗迹依据所在空间位置分为地上水体和地下水体遗迹;周围景观依据是否具有生命力分为生物景观和非生物景观;地质灾害遗迹按灾害类型分为崩塌灾害遗迹、地面塌陷灾害遗迹、地面沉降灾害遗迹和土壤侵蚀灾害遗迹等[9]。矿业生产遗迹主要是指矿业活动中因勘探、采掘、选矿、冶炼和加工等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物质遗迹,分为建筑和设备2 个亚类。矿业社会遗迹是与矿工生活、贸易行为、文化行为等社会交往活动相关联的物质遗迹,根据体量大小分为矿业城镇景观和小品建筑[10-11]。矿业制品包含未加工、粗加工品和精加工品矿业制品。文献史籍资源包括与矿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书实物与历史文献资料等[12]。矿业遗迹的分类研究为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识别奠定了重要基础,但矿业遗迹的研究更注重矿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实物留存,忽视了人文资源维度。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矿业遗产的视角来理解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矿业遗产(mining heritage)是历史上在矿业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矿业文化遗迹,包括矿场、设施和建筑物等物质文化资源,也包括工艺技术、传统风俗、宗教信仰等非物质文化资源[13]。虽然矿业遗产关注了非物质文化资源,但对天象、气候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上社会、经济与文化系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资源,如人事记录、传统节庆、精神象征等认识不足,并且并非所有的矿业遗产都是旅游资源,都会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因此,无论从矿业遗迹还是矿业遗产理解废弃矿区旅游资源都是存在偏颇的。

1.2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1.2.1 评价体系的构建

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旅游资源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20 世纪70 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开展了“景观评价”(landscape evaluation),把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作为旅游资源评价的重点。而后,一些学者在景观视觉研究的基础上,将评价对象分为科学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等3 个论题[14],与此相对应的是视觉质量、文化遗产价值与货币价值3 个评价维度。这些研究成果为旅游资源评价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内外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2003)》、GB/T 18972-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指南(2004)》等都涉及了与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相关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在《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中,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的选择主要围绕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审美启智价值、独特性价值,以及稀缺性价值。在GB/T 18972-2017《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中,资源价值评价因子设为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概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在《保护准则:历史环境可持续管理的政策与导则》中,评价指标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到工业遗产特有的产业链、生产线、设备、设施等,同时关注了非物质遗产部分。在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我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2017)中,评价指标分为2 个层次,第一层是对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进行深化提炼,第二层增加了真实性、完整性、代表性、稀缺性、脆弱性、多样性、文献记录状况、潜在价值等其他影响遗产价值的评价因子。在《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工作指南》中,矿区资源的选择标准为典型性、稀有性、观赏性、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功能,强调其资源具有多类别、多等级、时空完整性等特点。

我国学者也构建了废弃矿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详见表1。各研究成果选取的具体评价指标大都就旅游资源内在属性-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等进行分类评价。研究指标略有不同的是,部分学者增加了对废弃矿区外部环境评价,不同学者选择了旅游市场、地理区位、旅游条件、环境价值等评价指标。

表1 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选择Table 1 Sele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es of tourism resources

目前废弃矿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废弃矿区的旅游开发研究大多都是从矿业遗产的角度出发,关注了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等,没有结合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展开;二是资源评价是“以资源为导向”展开的,没有考虑人需求下的资源潜在用途。事实上,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与人的需求相匹配,与潜在用途相适应。忽略废弃矿区潜在用途,而用统一标准来衡量旅游资源价值,很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27];三是对废弃矿区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及利益相关者关系等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废弃矿区退出生产状态后往往存在一定的污染和安全隐患,且其旅游开发受到矿区企业、开发企业、地方政府、旅游者、社区居民等多个利益相关单位或群体的制衡。因此,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重点关注生态环境、安全风险评价、利益相关者关系等多种因素。

1.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常见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包括经验性的定性评价和技术性的定量评价。旅游资源研究领域中,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定性描述法,采用景观要素(线、形、色、质)和符号来描述景观质量。随着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融入,专家评分法、访谈法和德尔菲等技术方法已应用于评价研究中[28]。近些年来,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开始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目前主要有模糊评价法、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因子分析法等,见表2。

表2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与适用范围Table 2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tourism resources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在旅游资源的评价上虽有一定的优点,但往往因评价过于主观而备受争议,需要新技术方法的引入。

2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展望

通过对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发现,无论是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识别,还是评价体系构建,抑或是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建议围绕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展开研究。

2.1 加强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的全面识别

笔者认为废弃矿区旅游资源是指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发展所利用的企业生产场所、建筑设施、工业流程、生活环境、管理经验、企业文化和生产成果等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总和。废弃矿区旅游资源涵盖了矿业遗迹和矿业遗产中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资源,还包括了矿区历史发展形成的自然、社会与经济系统中所涉及的资源。未来旅游资源识别可以围绕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识别体系(图1)展开,从生物多样性入手识别树木、草原与草地、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物景观;从非生物多样性入手识别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图1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识别体系Fig.1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abandoned mining areas

要加强废弃矿区自然资源的识别,重点识别自然系统发展形成的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特别要重视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等天象与气候景观。与此同时,要加强废弃矿区人文资源的关注。废弃矿区在矿业生产过程中孕育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应关注矿业生产时期矿区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和社会关系的物质载体,如地质报告、技术书籍、地方人物志等文献资料和人事记录等资源。同时,还应关注废弃矿区中蕴含的精神象征、神话故事、宗教信仰、节庆习俗、古代传统医药偏方、地文气象谚语等资源。特别是精神象征,它是我国近现代矿业从业者艰苦卓绝创造的精神财富,涵盖了企业精神、工匠精神、红色精神及劳模精神等。

2.2 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框架

地质遗址资源评价必须考虑主题、价值、尺度和用途。其中,明确潜在用途最为重要,其他内容都是围绕潜在用途展开的[31]。作为地质遗址的废弃矿区,可发展为休闲、体育、消费、研学等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废弃矿区潜在用途不同,其旅游资源构成及其评价体系也不一样[22]。因而,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应首先明确废弃矿区潜在用途,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废弃矿区潜在开发的不同类型旅游市场机会和竞争力,明确废弃矿区潜在用途,而后再识别旅游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资源价值评价,如图2 所示。

图2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框架Fig.2 Framework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system in abandoned mining areas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应本着遵循国内外准则、体现矿区特色的原则。在综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2003)》、GB/T 18972-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指南(2004)》等基础上,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导向,完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指标,构建分步骤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

2.3 完善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2.3.1 评价指标的完善

废弃矿区是废弃的、未充分利用的、疑为或已经受到污染的矿业用地。相对于一般意义的土地而言,废弃矿区对于自然侵蚀、地质变动等自然活动,及娱乐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更具敏感性和潜在威胁性[32]。因此,在对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到废弃矿区这一特征,增加生态可持续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加以评价。

生态可持续性指标主要反映废弃矿区现存污染破坏程度和未来修复改善的可能性。污染破坏程度体现废弃矿区负面生态环境状态,包含土地污染、水体污染、景观破坏、矿业垃圾等多个方面。修复改善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废弃矿区正面生态环境状态,通过政策法规、财政拨款与企业注资、居民意识等方面来衡量。

安全性指标主要反映废弃矿区在旅游活动中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自然风险和设施风险。自然风险包括地质结构稳定性与复杂性、渗水事故风险、地面塌陷风险等,体现废弃矿区相对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设施风险包括地下空间结构安全性、井下设施安全性、通风排水系统安全性、运输系统安全性等,体现废弃矿区相对可控的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除了要关注废弃矿区本体资源外,还应加强对旅游开发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重视。废弃矿区旅游开发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矿区企业、旅游开发企业、地方政府、旅游者、当地居民等不同利益主体的参与和响应是旅游开发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未来旅游资源评价过程中要从各利益相关者出发,明晰各利益主体与废弃矿区资源在旅游场景下的互动关系,综合各方利益判断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2.3.2 分步骤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

未来的研究可以将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的、共通性指标,即无论是开发何种类型旅游目的地,都需要关注的指标;另一类是差异性指标,主要与潜在用途密切相关的指标。然后在指标分类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分步骤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换言之,根据不同领域的实践需要和细分要求,建立更为细致的评价体系。包括2 个步骤:共通性评价体系构建和差异性评价体系构建,如图3所示。

图3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Fig.3 Evaluation system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abandoned mining areas

第一步,建立废弃矿区共通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如安全性、生态可持续性、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可进入性等评价指标,对于休闲、康体、研学等任何旅游开发类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步,在共通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差异性旅游评价体系。即结合潜在用途的现实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潜在用途不同,指标也不同。如废弃矿区开发为研学旅游目的地,考虑到研学旅游主要满足旅游消费者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亲近感的需求,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应重点关注资源的教育潜力、知识科普价值、体验实践功能等;体育休闲旅游主要为旅游者提供康体、养生等服务,使旅游者身心得到发展,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应侧重休闲保健功能、康体体验价值,康体环境质量及康体旅游服务等。

2.4 创新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为了保证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利用访谈、专家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废弃矿区旅游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利用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量化评估等方式收集、处理与分析数据。

此外,未来的研究还需要引入新技术方法来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如综合指数法和熵值法等在理论上已十分成熟,在其他领域也已得到广泛使用,可用于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熵值法是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事件随机性和无序程度的方法,此方法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指标权数,相对于综合指数法更具客观合理性,相对于因子分析法计算过程更简单[33]。综合指数法是利用指数分析的原理,将独立的、有一定含义的指标,概括为抽象指数的方法,此方法在景观资源要素评价及景观资源比较排序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提升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契机。借助互联网、“3S”技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和智能手机的支持,通过用户贡献内容挖掘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特征,分析旅游资源价值,成为旅游资源价值研究的新方法、新内容和新方向。

3 结 论

a.目前对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的认识仅停留在矿业遗迹、矿业遗产层面,对于矿区自然资源认识不足,忽略了天象与气候景观等旅游资源,与此同时,对废弃矿区人文资源,特别是对历史上社会、经济与文化系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资源关注不足。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仍以资源为导向,忽视了应与人的需求相匹配,与潜在用途相适应。对废弃矿区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及利益相关者关系等反映废弃矿区资源特殊性的指标关注不足。

b.未来废弃矿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应加强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的全面识别,增加生态可持续性、安全性和利益相关者关系等评价指标,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分步骤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创新评价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猜你喜欢
遗迹矿业矿区
煤炭矿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估测
灵渠历史文化遗迹探踪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沙海遗迹
矿区迎来今冬第一场雪
南桐矿业杯 国庆60周年国企风采摄影大赛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