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互嵌 多元融合
——天津市探索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新模式

2022-05-07 02:13徐德明
天津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育人

■本刊记者 徐德明

众所周知,一年级是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转折的关键阶段,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心理与行为适应,对于缓解学生入学焦虑,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学习质量有重要影响。有关研究显示,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关系和期望水平的“断层”,30%—40%的儿童进入小学后,在生活和学习上会遇到一些问题,产生紧张焦虑等不适感,这给学生、教师和家长带来很多困扰。

为此,“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白学军领衔主持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积极探索入学适应心理教育模式的路径和策略。

三年多来,该项目取得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小学新生的适应能力明显提升、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该项目获批天津市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获评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破题——解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之难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天津市在小学新生适应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成果突出。然而,研究团队认真分析发现,已有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存在着一些需要突破的难点。对此,白学军教授介绍,破解小学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的入学适应不良的问题,主要解决小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入学适应教育的目标不清晰;二是入学适应教育的内容不全面;三是入学适应教育的策略不完善。

白学军进一步解释说,一是目标不清晰。入学适应教育的目标侧重于适应当前的环境变化,忽略从终身发展视角对儿童未来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培养。这要求入学适应教育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视角提出教育目标,坚持未来取向,培养儿童适应未来多变环境的能力。二是内容不全面。当前,入学适应教育内容侧重于学生一般知识、言语领域的发展,较少关注情绪和社会性领域的发展,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平衡。这要求在入学适应教育中树立全面、系统的教育观,既要关注认知领域的发展,又要关注情绪、社会性领域的发展,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三是入学适应教育的策略不完善。首先,偏重学生发展或学习结果,轻视过程发展,导致忽视了过程性策略;其次,策略的公平性问题,农村儿童在学校生涯上的起点低、发展慢,且师资、教学条件与城市小学差异很大,处于不利的发展地位,这就需要加强入学适应教育策略的公平性,确保对所有儿童的发展都有利。最后,重视学生个体准备状态,忽视学生发展的背景支持。学生入学适应,不仅是指儿童个体的准备,而且包括家长、社区、幼儿园以及小学在内的成长背景的准备。因此,入学适应教育模式中,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准备状态和发展的背景支持因素,采用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协同教育,确保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很多企业都渴望利用财务共享中心来实现降低成本目标,这其实是对财务共享中心的概念不明确的表现,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也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首先要明确,财务共享中心并不能帮助所有企业实现财务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并不能帮助所有企业降低财务成本,节省人力资源。施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首先要保障企业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并且要拥有一定数量且分布各地的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办事处和销售点,而且在国外的分公司实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收到当地的法律保护。目前而言,适合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多为金融企业、服务企业以及销售企业。

基于此,研究团队开展加强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模式的探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校正确把握育人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入题——探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之规律

规律一:聚焦学生未来素养发展,凝练入学适应教育目标。

研究团队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国家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知名小学教师的建议,提出入学适应教育的目标应该具有前瞻性、发展性和公平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将入学适应教育目标从“学生被动适应当前环境”转变为“学生积极适应未来环境”,拓展入学适应教育目标的内涵。

规律二:精准把握入学适应心理教育内容。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师贾绪计全程参与该项目。他介绍,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对教师和家长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科学确立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的内容。研究团队联合天津市教委小教处(现中小学教育处)提出入学适应心理教育包括环境适应、校园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自理、安全自护五大内容,并在2018年出台的《市教委关于实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指导意见》中体现。

同时,研究团队主动对接天津市教委中小学教育处,先后调查了近万名学生家长和小学班主任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及其教育内容重要性的认同程度。结果表明,入学适应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广泛认可,97%以上的家长和教师认为,入学适应教育的内容合理且非常重要,符合该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

规律三:科学谋划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的策略。

针对新生入学准备水平存在差异这一现实,结合新生身心发展规律,天津市提出以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编制新生入学适应家长指南、建构幼小学习共同体、开展线上或线下专家讲座、搭建入学适应教育交流平台、挖掘并充分利用大学(教育理念)—政府(组织管理)—学校(具体实践)的优势,强化家庭—学校—社区三者联动育人机制。

据悉,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在天津市小学和山西省部分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应用。一方面,促进了小学生积极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更新了小学教师和家长的入学适应教育理念,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增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效能。

规律四:精心建构入学适应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如何评价入学适应教育的效果,评什么内容,谁来评,评价结果如何用……带着这些问题,研究团队做了大量访谈和问卷调研,最终建构了具有高信度和高效度的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效果评价问卷。考虑到小学新生参与评价的能力有限,最终确定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两大群体——学生家长和教师,作为入学适应教育评价的主体。分别请家长和教师基于五大内容,即环境适应、校园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自理和安全自护,对学生的入学适应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的形式向各区小学逐级展开。第一阶段调查涵盖全市部分小学新生家长和一年级班主任;第二阶段选取部分小学进行追踪研究,考察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效果的持续性。”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李馨表示,评估结果主要从三个不同层面反馈:一是个体层面,家长、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入学适应状况,及时发现适应不良的学生;二是学校层面,评估全校学生入学适应整体状况,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三是市、区层面,评估监测全市学生入学适应教育整体状况,为教育政策的完善提供实证依据。入学适应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在三年的实践检验中逐渐趋于成熟,成果得到教育专家、学校教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答题——结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之硕果

三年来,天津市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模式的建构和推广,成功解决了教育目标短视、教育内容偏颇、教育策略不完善等问题,显著提升了小学新生的入学适应能力,提高了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满意度,为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

天津市7103名小学新生家长和2230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参与的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效果调查(入学适应教育后一个月)显示,9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环境适应好;80%的家长认为孩子人际交往、生活自理方面适应好;7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安全自护方面适应好。80%以上班主任教师认为,学生环境适应、学校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自理、安全自护方面均能较好适应。这说明,通过入学适应心理教育,学生的积极心理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随后三个月对河西区、河北区、宝坻区、西青区各三所小学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效果一直在稳步提升。

可喜的是,天津市各小学的实践检验表明,教师和家长在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过程中的育人素质和协同育人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提升孩子心理健康策略、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和提升育人效能感方面。该项目的研究团队以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撰写教师心理调适科普书籍、撰写科普短文等多样化形式,为天津乃至全国的教师心理素养和育人素质的提升作贡献。

2018年8月,白学军教授在市教委组织的幼小衔接工作会议上,为市教研室、各区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及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作入学适应教育专题报告;2020年6月,为宝坻区全区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校长、骨干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教会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入学适应不良等问题学生的心理,增强教师的育人效能。2020年11月,再次为河东区学科领航教师培训班作“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和自我减压”专题讲座。

研究团队认为,基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视角,聚焦培养学生积极适应未来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养的提升。该目标内涵更丰富:适应具有前瞻性,涵盖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等不同学段衔接中个体适应能力的提高;适应具有主动性,由“让学生适应”转变为“为了学生适应”,更加重视家庭、学校、社区主动为学生适应做出积极准备和改变;适应具有公平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如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

经过一番探索,如今,天津已建构起“多维互嵌、多元融合”的入学适应心理教育新模式。

对此,白学军教授介绍,多维互嵌指环境适应、校园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自理、安全自护五大维度内容与学生心理互融互嵌,即与小学新生对上学的认知、情绪、态度等心理要素紧密相连。多元融合指育人主体多元(家长、教师、社工),育人资源多样(课程、活动、管理、文化、实践),育人路径多维(家、校、社、家—校、家—社、校—社)的有机融合。简称育人的“1356”原则,即一个核心、三大主体、五种资源、六条路径。

“一个核心,即以全体学生适应作为入学适应教育的核心。用三棱结构图的顶点表示。三大主体,即家长、教师、社工构成的育人责任主体。用三棱结构图的底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五种资源,即课程、活动、文化、管理、实践五种优质资源。用内椭圆代表课程、活动和管理,外椭圆代表文化和实践。六条路径,即家庭、学校、社会,家—校协同、家—社协同、校—社协同六条路径。用三棱结构图的三条边和三个面表示,‘边’代表家庭、学校、社会的单独作用路径,‘面’代表家—校协同、家—社协同、校—社协同路径。”白学军具体分析。

入学适应教育效果的评估,是全面、系统的。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协同性等原则,建构了内容明确、多元参与、多级评价反馈的入学适应教育效果评价体系。该体系基于教师和家长两大主体的认识进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效果评价,内容涵盖环境适应、校园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自理、安全自护五个维度。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评估结果可以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反馈(多级评价):一是个体层面,家长、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入学适应状况,及时发现入学适应不良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干预;二是学校层面,整体评估全校学生入学适应的整体状况,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三是市、区层面,评估监测全市、全区小学生的入学适应教育整体状况,为幼小衔接等教育政策的完善提供有力依据。入学适应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持续提升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

谈到未来,白学军教授表示,尽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基于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教育需求,团队还将在以下方面作进一步探索。“首先,要长期追踪监测学生入学适应状况。入学适应涵盖幼儿园升小学、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等不同阶段。小学新生的入学适应不良,是家长和学校对入学适应的准备不足,还是学生自身的人格特质导致的。不同问题需要探索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尤其是重点关注入学适应不良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特征,坚持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长期辅导与短期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及时辅导干预,并持续追踪其未来的发展。其次,要强化对学生适应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如何摆正新生的入学适应和对危机事件心理适应的位置,采用哪些路径和策略能将它们融合并解决,共同推动学生适应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适应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入学适应的科研和实践融合,用科研引领推进入学适应教育。最后,实践检验还需要继续推广。目前,本成果主要在天津市有关小学和山西省部分小学开展实践效果检验,效果显著,说明该成果具有可推广性。后续将在全国更多省、市以及不同类型学校(如特殊教育学校)展开,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研究成果,让更多人群受益。”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重获新生 庇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新生娃萌萌哒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