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乐 鲍怡倩 余鹏翔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会计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将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智慧社会是由智能和数据的生产、生活、治理循环驱动构建而成的新型社会形态。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 年,全国60 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64 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 周岁及以上人口有1.9 亿人,占总人口的13.5%。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经验,越来越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数字化改革遇上老龄化,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形成是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杭州市老年群体的实地调查及问卷调查,了解杭州地区老年人在数字化变革中的生活困境,并通过数据分析老年人存在使用智能设备困难的原因。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杭州市老年群体(本文所指老年人均表示年满60 周岁及以上人群),调研的主要内容是数字化时代老年人融入社会的困境及老年人数字鸿沟形成的主要原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列出老年人数字鸿沟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辨别分析将这些影响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为个人维度、技术维度、家庭人际交流维度和社会维度,然后根据各个维度设计不同的指标内容。
个人维度,主要有性别、年龄、学历、养老金来源、退休前职业、关于智能手机对生活改变的态度、数字化生活中的焦虑程度、对智能化设备学习的态度。技术维度,主要有无线网及宽带接入状况、手机上网功能情况、智能手机使用困难程度。家庭人际交流维度,主要有性格特征、居住状况、与亲朋好友联系使用智能设备情况、技术获得途径、亲友是否使用智能设备。社会维度,主要有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课堂、是否参加老年协会。
本次实地调查选择了杭州市区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超市、医院和农贸市场等老年人出现较多的场所,随机对100 位老年人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式问卷调查,收集到100份问卷数据。考虑到大部分老年人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电子问卷字体较小、老年人理解题目有困难等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并未选用时下流行的网络问卷发放调查,而是采用纸质问卷进行一对一面谈形式收集调查数据,以提高调查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但由于一对一访谈效率相对较低,因此,样本容量相对较小。为验证是否会因为样本量太小而导致数据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我们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了200份中青年人群对家中老人使用智能设备情况的调查数据,作横向对比,验证老年人视角的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1.调查了解老人基本情况
首先,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60—75 岁年龄段的老人,占比84%,而76—81岁以上的老人较少。目的是减轻高龄老人记忆衰退等不可抗因素对调查推断的影响。
其次,被调查的老人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其中14%未受过教育,35%是小学,25%是初中,见图1。由此推测,不认识文字是老人们使用手机的主要障碍。
图1 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图
职业的调查数据中,大多数老人的职业是农民,推断常年劳作手指粗糙僵硬,无法掌握智能设备的使用力度。其余小基数占比的家庭主妇职业,推断由于负责家庭起居卫生,照看小孩,极少有空,主要娱乐是看电视机,见图2。
图2 老人退休前职业分布图
在关于老人生活养老费用来源的调查中,38%是退休金,26%是赡养费,25.5%是工资所得,国家补贴及其他为10.5%。推断由于退休金及赡养费在生活开销之余不会很高,而智能产品的价格较高,老人一般不会主动购买对他们来说难使用的智能产品,通常选择直接使用家中常备的电视机等。
2.调查了解老人心理情况
首先,只有31.5%的老人表示乐意接受智能化设备并主动学习,46.5%的老人虽然接受智能化设备但不想学习,12%的老人认为智能化设备与自己无关,9.5%的老人不接受并且抵触智能设备。
其次,在受调查的老人中,仅19%的老人因数字智能化而焦虑,38%老人虽感不便但不太焦虑,而43%的老人表示数字智能化对他们生活没有影响不会焦虑。
在网络接入等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庭至少安装有数字电视、无线网络其中一件,但据了解,其中老年人能使用且使用最多的是数字电视,数字电视具备屏幕大且清晰度高,音量大,方便观看的优点。其余两项均为家人使用,老人偶尔在家人帮助下使用。
调查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结果中,23%的老人完全不会智能手机,41%的老人仅会使用智能手机接打电话等简单通讯功能,29%的老人会简单使用智能手机工具功能(如相机、微信、查看天气等),7%的老人能够较熟练使用智能手机。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可知,数字智能化已经存在于老年人的生活中,大多数老年人逐渐开始有所涉及智能产品,基于种种原因老人们只学会了简单的功能或者只选择了较简单易懂的工具使用。
调查老年人性格的结果显示,36%的老年人性格开朗热情;51%的老年人性格随和好相处;9%的老年人性格被动友善;4%的老年人内向不善交流。老年人的性格能大概推测出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关系,热情的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通讯的可能性更强。
老年人居住状况的调查结果为,48%的老人与子女同住,35.5%的老年人与配偶同居(或有人照顾),11%的老人独居无人照顾,5.5%的老年人的居住状况是其他。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接触到的智能产品更为频繁,关于智能设备的问题更容易得到解答。不同于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剩余老年人学习智能设备的环境不够好,成为影响老年人学习智能设备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家人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支持情况看,57%老年人的家人经常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25.5%的老年人的家人虽然愿意教老年人,但没有空。9.5%的老年人的家人教老年人时没有耐心,4%老年人的家人不愿意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由调查数据显示有43%的老年人缺乏指导,关于智能设备的问题无法或不能及时得到解答。
调查老年人与家人好友远距离沟通使用互联网工具(如:微信)的情况为,51%老年人几乎不用,选择打电话;20%偶尔使用,更多是打电话;9.5%的老年人经常用;19%的老年人总是用微信语音视频。其中71%的老年人并不熟练使用互联网工具,更喜欢电话通讯的方式。也许相较于互联网工具头像+昵称的不确定(易变)表述,老年人们更接受固定不变的数字号码。
在参加老年活动组织情况的调查问题上,76.5%的老年人从未或极少参加老年组织,仅13%的老年人参加老年组织较为频繁。推断可能的原因是,老年组织活动较少,老年人了解的渠道也比较少,或有老年人不喜出远门。
老年人是否参加过智能设备培训课堂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老年人从未参加,9.7%的老年人参加过1 次,0.3%的老年人参加大于1次的培训。反映当前社会的老年教育不全面,机制也不完善,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素养能力仍需要借助社会群体从而进一步提高。另外,也表示老年人需要多次参加活动组织来巩固记忆。
1.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智能设备遇到麻烦的场景
由图3结果可知,半数老年人认为线上信息办理、线上购票、医院线上挂号预约、扫码支付等是他们不会使用智能设备产生的一些麻烦,少数老年人认为不熟练使用智能设备导致流量超标扣费给自己造成一定麻烦。社会呈智能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场景开始引入智能设备,当老年人在这些智能设备面前,面对不熟悉甚至不懂不会的情况下,一些老年人也在智能设备上吃了“亏”。
图3 因不会使用智能设备而带来的麻烦场景
2.解决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建议
在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困境问题上如图4 显示,老年人认为可行的方法主要有:在社区设立爱心小组为老年人提供操作帮助,智能设备与软件公司联合设计适合老年人操作的界面及在智能设备中增加语音智能操作与方言模式。目前公共场所的志愿者及服务人员安排完善,选择该建议的老人较少。
图4 解决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建议
由于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或知识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无法自己完成问卷,因此,从家中子女或孙辈处了解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困境及原因等情况,也是帮助我们了解老年人数字鸿沟形成原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本次调查我们还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了200份中青年人群对家中老人使用智能设备情况的调查数据。通过调查中青年群体对家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智能设备安装等方面的态度,能够更加全面帮助我们了解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存在困难的原因。
根据老年人、中青年(家有60周岁以上老人)两版问卷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大部分数据较为相近,在个别问题上数据有出入。如,在人际关系维度与家人关系的问题中,老年人认为家人经常在身边,并会教相关智能设备的使用知识;而家人们则认为虽然会教老人智能设备相关的知识,但是很少有时间陪伴在老年人身边,原因可能是受访问卷的家人较年轻,多为30岁以下,为学生或事业上升期,没时间待在家。在社会维度中,我们发现老年人与老年人家属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导致数据存在一定出入。在不愿意使用智能设备原因的问题上,老年人反诈骗观念较强,而家人认为网络诈骗形式多样,防不胜防,从而导致老年人不愿意使用智能设备。
在智能设备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的问题上,老年人认为智能设备对他们的生活改变不大,不会改变他们的兴趣爱好,而家人们认为智能设备对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有很大的帮助。在哪些措施能够帮助解决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的问题上,家人认为开设老年人服务通道有助于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使用,但是家人忽略了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及老年人认为车站、医院等场所已经设有志愿者服务,不用另增老年人服务通道。
由此可见,两版问卷数据结果相差不大,本次调查在老年人基本信息、个人维度、技术维度、社会维度等方面对于导致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障碍的原因基本与调查内容一致,针对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具有可行性,问题的结论得到有效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