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龙
(昆明市盘龙区房屋安全鉴定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云南 昆明 650000)
长期以来,昆明城市道路建设“重干路、轻支路”,导致了城市路网密度低、道路等级失衡、干路间距大、支路缺失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加剧了交通拥堵。本文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以盘龙193号路为例,通过对道路设计方案的分析,详细介绍了昆明城市支路的建设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城市支路是次干路与住宅区、工业区等的连接道路,解决片区内部交通问题,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是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也是市民日常出行的“最后一千米”。
盘龙193号路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青云街道办事处虹桥立交西北侧,呈南北走向。道路北侧为已建成的瀚林澜山小区和在建的中南·十二集小区,西侧为已建成的碧桂园·璟台小区,南侧为虹桥路并临近地铁3号线虹桥站,东侧为在建的虹桥公寓项目和虹桥汽车财富中心。道路主要服务于周边小区居民出行,对片区交通起微循环作用。
盘龙193号路为城市支路,确定交通量预测年限为道路建成后15年,交通量预测特征年为2033年。在城市用地布局、社会经济水平、居民出行习惯等按常规发展变化的前提下,考虑市民出行方式为步行、非机动车、公交车、小汽车、出租车五大类,出行结构在15年间呈线性增长变化,可以得到预测目标年(2033年)道路单向通行能力为600 pcu/h,机动车交通饱和度处于0.55~0.59,服务水平为二级,满足功能要求和通行需求。
盘龙193号路属于新建道路,位于昆明市盘龙区,呈南北走向,起于白沙街,止于虹桥路,为城市支路。全长540.85 m,红线宽25 m,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20 km/h。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交通、绿化和照明工程,同步配建电力、自来水、电信等地下综合管线。
盘龙193号路设置三处平曲线,半径分别为187 m、105 m和100 m。道路整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与白沙街交叉口标高为1 941.39 m,与虹桥路交叉口标高为1 936.50 m,纵断面最小坡长为57.48 m。
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形式为1.5 m×2(人行道)+2.5 m×2(非机动车道)+1.5 m×2(机非隔离绿化带)+7 m×2(行车道)=25 m,如图1所示。行车道横坡为1.5%,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横坡为2%。
该横断面的优点是满足了使用要求,符合道路功能定位;实现了人、车分隔、各行其道,保障了步行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流量不大时,各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畅通和舒适。此外,非机动车道与行车道不共面,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绿化效果较好;缺点是人行道较窄,非机动车借道行驶时容易撞到行人。
灯杆双侧对称布置,采用8 m+6 m的高低杆双臂灯杆,间距为30 m;光源采用1×100 W+1×60 W的LED灯,要求光源色温在4 000 K左右,光效不低于110 lm/W,寿命不低于50 000 h。照明灯具采用截光型,效率不低于0.7,防护等级不低于IP 65,功率因素不小于0.9。新增1台容量为100 kVA的箱式变电站用于路灯供电,每个灯具均设熔断器作为单独保护装置。采用智能时钟控制器控制路灯开启/关闭时间。
道路海绵化设计采用雨水汇集-径流及污染控制-雨水入渗的模式。
4.4.1 人行道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路面。透水砖规格为 30 cm×30 cm×6 cm。无砂大孔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0 MPa,渗透系数不低于0.5 mm/s;级配碎石方筛孔尺寸不小于19.0 mm。人行道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人行道结构图
4.4.2 绿化带
非机动车道与行车道之间设置下沉深度为43 cm的绿化带,通过路缘石开孔,使两侧雨水汇集到绿化带中,如图3所示。绿化带采用连体树池的形式,与植草沟相结合,提高对雨水的蓄渗和消纳能力。绿化带内采用种植土-中粗砂-碎石的可渗透型材料。
图3 入渗+溢流型雨水口示意图
盘龙193号路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2019年11月完工并通过验收。道路建成后显著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出行条件,较好满足了周边商业、居住等交通需求,尤其是途经该道路前往乘坐地铁3号线的客流明显增加。城市道路的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品质,是城市规划、风貌特色、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以盘龙193号路为代表的城市支路,在昆明城市道路中数量居于首位,是城市神经的“末梢”,更是市民日常出行的第一千米和最后一千米。当前,昆明城市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导向,树立精品意识,高标准完善城市支路建设,于细节处见真章、于细节处见匠心、于细节处见精神,是提升昆明城市品质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