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营林生产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人工林面积虽然实现了明显增加,但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将营林技术有效应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则恰恰能够在很大程度弥补这些不足。基于此,对各种常见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视角出发,对营林技术的作用及其相关应用要点分别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林业建设中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林木;营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2)01–0184–03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营林技术并非是单纯面向人工林营造,而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丰富森林资源为目的,有效进行营林生产的相关技术手段,不仅在内容上涉及了林区整地、选种、育苗、栽植、抚育等多项营林生产活动,同时还能够为人造林的生物多样性提升、病虫害预防治理等提供重要帮助。将营林技术应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显得十分必要。
1 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手段
1.1 物理防治
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物理防治通常是指利用各种光、热、电、声波等物理因素以及一些简单工具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一类技术措施,属于最为简单的病虫害治理方法。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森林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手段已经得到了全面更新,无论是病虫害防治效果,还是适用性,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目前比较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树干涂白法、树干涂胶法、布设诱捕器与杀虫灯等。与其他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相比,物理防治手段具有成本较低、环境破坏小、见效较快、操作简单等优势,但人力需求较大,适用范围相对有限,在面对不同种类森林病虫害时,其实际应用效果往往有着很大差异[1]。
1.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通常又称农药防治,指利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灭杀、清除各种病菌与害虫,以达到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的目的,是目前植物保护领域最为常用的一类病虫害防治手段。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农药埋施法、树干注药法、树干疗伤法等。与其他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相比,化学防治具有防治效果突出、应用简单便捷、见效较快、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病虫害后期(病虫害蔓延范围较广)治理等特点,但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会使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果长期使用同类型化学药剂,还可能会导致病菌、害虫产生耐药性的问题,使病虫害防治效果不断下降。
1.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来控制病菌、害虫种群数量的技术手段,通常可分为生物药剂防治与天敌防治2种类型。
生物药剂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来制作可杀死病菌、害虫的制剂,并将制剂应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比较常见的生物药剂包括真菌杀虫剂、病菌杀虫剂、昆虫病毒杀虫剂、动物源性生物制剂等。与其他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相比,生物药剂防治具有不影响森林生态环境、防治效果较好、应用相对简单等特点,但受限于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仍存在着适用范围有限、成本较高等不足。
天敌防治是指利用可直接杀死害虫、病菌或抑制病菌、害虫种群繁衍的病虫害生物,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具体方法包括天敌昆虫防治、原生动物防治与益鸟防治几种,同样具有不影响森林生态环境、防治效果好等优势作用,但在发展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能够应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践的有效方法并不多,有些方法还存在着天敌生物投放成本过高的问题[2]。
1.4 营林防治
从林业建设的角度来看,营林技术本身并不以防治森林病虫害为目的,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营林防治可理解为利用营林技术来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支持,虽然无法直接对各种森林病虫害进行治理,但却能够在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概率、控制已发生病虫害蔓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森林病虫害的预防上,可利用造林初期的科学选种、育种、壮苗培育、林木抚育等营林技术手段提升林木乃至整个林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在森林病虫害发生后,可通过病死树木清理、病虫害蔓延林区隔离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病虫害影响进一步加重。
2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2.1 有效减轻病虫害影响
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虽然能够从预防与控制、治理2个方面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但由于人造林本身的森林生态环境情况并未发生改变,林木仍普遍存在着容易出现病虫害的问题,病虫害预防效果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实际应用领域仍然是以病虫害治理为主。在森林病虫害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即便能够及时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仍然会造成一定的森林资源损失。
将营林技术应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够通过树种杂交培育、林木抚育、设置隔离带等方式提升林木生长健壮程度与抗病能力,大大降低各类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率,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支持,在森林病虫害发生更少的情况下,森林资源的损失及病虫害总体影响自然也会明显减轻。
2.2 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
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相比,营林防治虽然在应用上略显复杂,但不需要应用太多的专业工具或仪器设备、基础设施,资金需求相对较低,能够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成本控制提供很大的帮助。很多营林技术本身并非是以防治森林病虫害为主要目的,即便不進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控,在人工林的营造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将育种、选种、间伐等方面的营林技术应用于营林生产实践,技术应用所产生的成本支出并不属于病虫害防治领域,这对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成本同样有着很大帮助。
2.3 提高病虫害抵御能力
对营林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使森林病虫害的负面影响与防治成本大大降低,还能够为森林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帮助,使人造林尽快形成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即便部分林木出现了病虫害,森林生态系统也同样可以依靠完整的生物链、生态循环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使整个人造林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3]。EC3C82F8-48C9-4D7B-9D19-AFB0F191DD94
在森林病虫害种类日趋复杂、新型病虫害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都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完善才能够保证其病虫害防治效果。营林技术在完整森林生态系统构建方面的作用却不会受病虫害种类变化的影响,可依靠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升整个林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
2.4 实现病虫害综合防治
面对复杂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单纯依靠某一类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往往很难取得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只有对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营林防治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应用,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各类森林病虫害的灵活、有效治理。营林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推进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4]。
在营林技术不能直接应用于森林病虫害治理的情况下,其他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可以与营林技术实现功能作用上的互补,使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营林技术对森林病虫害抵御能力的提升,能够使森林病虫害在发生初期受到较大的限制,为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的具体应用与效果体现争取更多的时间,避免因病虫害蔓延过快、影响过大而出现难以控制的情况。
3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要点
3.1 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想实现对营林技术的有效应用,首先要从造林树种选择这一营林生产的初始环节入手,对适合用于人工林营造的树种进行科学筛选。人工林的造林树种选择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造林地环境条件、常见病虫害预防以及生物多样性3个因素,使所选造林树种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能够发挥出最大化作用。
对造林地环境条件的考虑主要是指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明确造林地各区域地形、地势、水文、光照等条件以及造林地所在区域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当地常见树种或是生长环境条件要求与造林地环境条件相符的树种,确保其能够在造林地环境中健壮生长,并逐渐形成较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5]。
对常见病虫害预防因素的考虑,则是指造林树种选择应以抗病能力作为重要标准,在明确当地常见森林病虫害及不同树种的抗病能力差异后,优先选择对常见森林病虫害抵御能力较强的树种,使人造林内常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对生物多样性因素的考虑,主要是指造林树种选择要面向整个林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提升林区生物多样性、构建完整森林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选择有利于林区常见生物生存的树种,尽可能为其他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3.2 重视新型树种培育
在森林病虫害种类复杂且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当前很多地区的造林树种选择都显得比较困难,即便是以当地常见树种作为造林树种,也同样可能会存在部分病虫害抵御能力不足、生长相对缓慢、经济利用价值不高等问题,并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这一问题,还需将营林技术手段中的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来,根据造林地环境条件及其所在区域气候条件,对生长规律、抗病能力等均符合实际造林需求的新型树种进行培育研发,使造林树种选择的合理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6]。
当前生物工程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应用时间比较短,要想实现对新型树种的有效培育,还要注意加大对新型树种培育的力度,为有关科研工作提供充足的技术、人力、资金支持。
3.3 细化移栽种苗筛选
从营林生产的角度来看,由于人造林的具体造林方法通常可分为播种造林、移栽造林、分殖造林等多种,其中以播种造林与移栽造林的应用最为广泛,要想将营林技术有效应用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来,还需考虑移栽造林中的种苗选择问题,并从多方面入手,对移栽种苗筛选工作的细节加以完善,尽可能选择有利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种苗,并做好所选移栽种苗的前期处理。例如,在种苗选择阶段,应充分考虑到种苗的树种环境适应性、抗病能力、生长健壮程度,选择适合当地树种或环境适应性、抗病能力均比较强的种苗,有效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率及影响。选定种苗后要做好种苗杀菌消毒、运输、移栽后浇水灌溉等工作,有效清除潜伏在树苗上的病菌、虫卵,保证树苗移栽后能够继续保持健壮生长[7]。
3.4 合理营造混交林
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规律来看,由于各类病虫害在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很难实现大规模传播,且同种病虫害对不同树种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为实现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同样还可以将混交林的有关营林技术应用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来,选择生长特性不同的多类树种进行合理搭配作为混交林的造林树种,并对各类树种在林区的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设计,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树种受病虫害影响不同的规律,避免在各类病虫害在林区的快速蔓延,还可以有效提升林区的生态多样性,为完整森林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重要帮助。
3.5 灵活布设隔离带
不同森林病虫害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等方面虽然存在明显差异,但传播范围普遍都比较小,当某个区域的林木出现病虫害后,只能够将病虫害直接传播至一定区域内的其他林木上,如果该区域内并无其他未被传播的林木,病虫害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还需对布设隔离带这一营林技术手段进行合理应用,根据造林地的地形地勢、覆盖区域等实际情况,在林区内部设置(采伐或播种时预留)合理的隔离带网络,将整个造林地分隔成多个可限制病虫害传播但又存在密切联系的区域。这样一来,即便某个区域的林木出现了传播性较强的病虫害,其传播范围也同样能够被限制在较小的区域内。
3.6 注意林中环境清洁
林区内的森林病虫害传播途径基本都是以昆虫传播、植物体材料传播以及土壤为主,如果在发现森林病虫害后,未能有效切断所有的病虫害传播途径,那么即便能够实现短期内的病虫害有效治理,也同样可能会因病菌、虫卵未被完全消灭而出现病虫害复发甚至是反复出现的情况。EC3C82F8-48C9-4D7B-9D19-AFB0F191DD94
在森林病虫害防范工作中,为实现对营林技术的有效应用,还需注意做好林中环境的清洁工作,将可能存在的病菌、虫卵清理干净,为林木生长营造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例如,林木出现病虫害后,工作人员应及时将已经遭遇虫害的枝丫或枯枝剪伐下来,仔细清理周边区域掉落的枯叶、枯枝及残存根茎,完成土壤消毒处理,如病树已经完全死亡或将要死亡,还要直接将病树拔除清理,清理出的树木根茎、树叶等,要注意全部运送至林区外集中处理,以免使其中可能携带的病菌、虫卵传播至其他区域[8]。在林木生长期间,工作人员需定期开展除草、松土、灌溉等人工养护工作,创造适宜林木生长的良好环境,保证树木能够健壮生长,同时破坏害虫的生长发育环境。
3.7 保护林间有益生物
在生态林业建设中,人造林的营造以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不仅要充分考虑到营林生产的生态效益,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追求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人造林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后,林区内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有益生物,并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帮助。因此,对于营林技术的应用,还需从有益生物保护入手,对各种森林资源开发活动进行严格管控,避免其影响鸟类、昆虫等有益生物的生存与繁衍,以免因有益生物的减少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带来麻烦。
4 结束语
营林防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能够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帮助。要想将营林技术有效应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践中,工作人员需在造林树种选择、树苗选择、混交林营造、隔离带设置、林间有益生物保护等多方面采取科学、合适的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分析[J].花卉,2021(6):259-260.
[2] 徐莹.浅议森林病虫害防治与营林技术的综合运用[J].广东蚕业,2020,54(10): 84-85.
[3] 李振宇.营林技术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关系及综合应用策略[J].温带林业研究, 2020,3(3):60-62.
[4] 杜君.试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及营林技术[J].科学与财富,2020(7):215.
[5] 樊宗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J].现代农业研究,2021, 27(2):89-90.
[6] 吴应龙.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新农业,2021(8):69-70.
[7] 张晟.小议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其生态治疗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18): 78 -79.
[8] 陈启文,陈启霞.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促进林业生态建设[J].农村百事通,2021 (20):95-96.
责任编辑:黄艳飞
Study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Forest Management Technology
ZHAO Daqing (Xintai Forestry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Center,Xintai, Shandong 271200)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forest production, although the area of artificial forests in my country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 there we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erefore, forest management technology has been effectively applied to forest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an make up for these shortcomings to a large extent.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various common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role of forest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related application points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Key words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Forest trees;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作者簡介 赵大庆(1980—),男,山东新泰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保护。
收稿日期 2021-11-19EC3C82F8-48C9-4D7B-9D19-AFB0F191DD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