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莉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化学工程系)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大。而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场所,职业院校所承担的职责愈发艰巨。对于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而言,在扩招背景下积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及目标,更加高效地落实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学生的职业发展,并助力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和行业进步。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实施扩招政策,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在百万扩招的背景之下,给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推动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1]。高职扩招为非传统学生群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入学途径和教育模式,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学到一技之长并提升学历,能在未来有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2019年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我国高职百万扩招工作正式开始。高职扩招主要面对的群体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这样复杂的生源群体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强调高等职业院校当前首要任务就是积极培育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高职扩招可以为有为青年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服务能力,可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可以促进职业教育大改革的发展。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冶金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部分金属产量甚至位居世界首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科技新材料层出不穷,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就有色冶金材料而言,无论是材料特性还是优势,均明显优于其他材料[2]。国内很多院校军队有色金属冶金专业进行了开设,并致力于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解决了有色金属冶金行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就行业调研显示,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所以高职院校该专业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同时,“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智能化发展、国际化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有色冶金专业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和实训设备等方面不断更新升级,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这给传统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重大挑战。
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属于高效率、高能耗及高污染的行业,相当一部分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偏低,依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上,工作岗位对人才的专业技术要求不高,整体员工综合素质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结合对多家有色冶金企业的实际调查报告得知,在该行业岗位上约70%的人员学历水平为高中或初中[3]。很多从业工作人员虽然达到了岗位的职责要求,然而却存在工作质量低、效率低等问题,员工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且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制约了有色金属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有色金属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及自动化的进程,使企业停滞在传统有色金属冶炼阶段。目前,从事有色冶金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40岁及以上,且没有接受正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的从业者呈现断崖式的发展,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非常紧缺,而高职扩招将为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可助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更高更快的发展。因此,有色金属从业人员急需职业教育提升技能与素养。
扩招的学生生源复杂,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文化素质水平高低不同,学生的个人学习经历、个人工作经历、婚姻状况、求学的目的等各方面和传统的高职学生完全不一样[4]。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扩招学生群体的教育教学及职业技能提升,复杂的生源结构对高职院校的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方法等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传统生源高职学生不管学业成绩如何,但都接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也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习氛围,而扩招学生有的高中毕业去打工,有的初中毕业去当兵,有的中职毕业去打工等求学和社会经历,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低,基础不扎实,再次进入校园已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这为高职院校的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通过对高职院校扩招班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均拥有明确的目标,希望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其中学生希望所拥有的专业技能包括生产工艺控制能力、电气图纸识读和计算机辅助绘图技能、产品质量分析及控制技能等,并凭借高水平的技术技能来更好的就业,满足相关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5]。而就扩招班学生的就业意向来看,希望能在省会、沿海开放地区及附近区域就业的学生占绝大部分,并且首选国有企业,其次为事业单位。影响学生选取工作行业的关键因素包括:行业发展前景、行业整体收入状况、专业是否对口、工作稳定性等,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高职院校在大力改革、创新有色冶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推进产、教、研的全面融合,扎实落实1+X证书融通工作,使专业建设渠道得到有效拓宽,建立出“3C”人才培养机制。“3C”人才培养机制涵盖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行业企业对有色冶金人才的需求状况,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以此来建设出特色专业和班级,并配备专业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团队,依托校企联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到行业企业中参与顶岗实习,并根据企业反馈信息对专业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参考企业员工培训内容,研制出针对性较强的项目管理培训计划,针对学生开展专业模块训练活动,发挥校企合作下院校教学资源的优势,确保所培育的专业学生能满足企业实际需要[6]。
基于校企联合下的“3C”人才培养机制,应针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打造出创新性、工匠型及复合型人才,详见图1。
图1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3C”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取得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高职院校在“3C”人才培养机制下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重建有色冶金技术专业课程,探寻最佳的教学方案及路径,迎合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通识课程,还要结合课程逻辑联系,设置多元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技能树,系统化地把握知识。鼓励学生获取多类职技证书,适应1+X证书制度,将学生培育为复合型优秀人才;其次,在人才培养中,还要将专业课程教育同工匠精神培育有效地整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全面渗透和贯彻工匠精神,让学生深入学习企业文化,培育学生刻苦钻研、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品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学生打造成为工匠型人才;然后,高职院校要对创新协同中心进行构建,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同步开展线上和线下教学,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有色冶金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为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提供有利的平台;最后,院校可以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创建,联合行业技术工作者及企业优秀职工的力量,联合教师共同实施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大力推进课程建设,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为专业人才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高职院校应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实现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教育同思想引领的有效整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专业教师、督导员队伍的联合作用,将优质的专业指导、思想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打造出健全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这就需要院校要重视对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教师团队的培养,让全体教师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打造出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践行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素质及塑造学生价值的使命。院校党政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对班导师工作进行积极的创新,优化调整专业教师团队结构,将各层次及年龄段教师的优势发挥出来,共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院校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发展目标,构建出以辅导员、专职教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全过程育人工作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专职教师应在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统筹落实育人工作,包括:入学教育、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以及实习训练等,促进专职教师和辅导员间的互动,发挥以教师为主的班导师制度的优势,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优质的服务、高效的管理和高质量的课程教育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由于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和技术性,所以在实践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院校必须要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企业和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通过共谋、共建、共享和共管来实现双赢。政府应带头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将良好的激励保障服务提供给高职院校和企业,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和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要联合起来,共同对课题项目进行开发,并结合行业市场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案[7]。企业需要为院校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锻炼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生产操作中,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图2)。
图2 校企命运共同体
高职院校在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对话和协商机制,支持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者进入到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教育管理工作中,形成专业发展理事会,协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工作,完善有色冶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院校可以联合企业力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打造仿真的实践生产操作环境,并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企业文化,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企业通过所构建的“命运共同体”,可以定向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同时,校企还需要制定专项的职教联盟长成,对二者的职责、权益进行明确限定,通过股权合作的形式来保持校企间持续、稳定的关系,共同为改善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
高职院校在加快同企业的深化合作过程中,还可以实施“双主体、六共同”的新型现代学徒制,即同企业成为良好战略合作伙伴,将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育人资源充分发挥出来,协同落实招生、员工应聘、专业教师培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专业课程设计、实践基地构建、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通过彼此间的有效配合来保证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图3)。
图3 校企“双主体、六共同”协同育人机制
在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协同管理模式之下,还可以将企业新型现代学徒制引入到专业教学中,积极建立校企互聘互用、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应用“互联网+”、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职业培训包等培养模式,为扩招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便利的职业培养内容,适应他们个性化的培养与培训需求,培养出满足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达到理想的协同育人效果。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职扩招背景之下,传统的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迫切需要作出积极的调整和转变,打造出全新的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结合有色金属冶金行业从业人员现状,把握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学生的生源特点,统筹分析各方面的因素,采取构建校企联合下的“3C”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建立院校企业共建共享共管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推进“双主体、六共同”的新型现代学徒制等措施,形成全新的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迎合时代发展及高职扩招的发展趋势,保障为有色冶金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