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OP26成果看油气行业面临的减排新形势及对策

2022-05-06 03:22朱兴珊沈学思赵云鹏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甲烷油气

朱兴珊 沈学思 赵云鹏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计划部,北京 100007;2.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因新冠肺炎疫情延后一年召开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以下简称会议),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的首次缔约方会议,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近年来,各类极端气候现象频发,促使世界各国以更严肃的态度对待气候变暖的问题,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持续影响,以及全球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则给应对气候变化增加了难度。会议延续了《巴黎协定》达成的共识和约定,在市场机制、国家自主贡献时间框架、适应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还对去煤、禁售燃油车等热点问题形成了新认识,开启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征程,也给传统能源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带来了新挑战。

1 COP26取得的主要成果及焦点问题梳理

1.1 主要成果

COP26最重要的一项成果是197个国家共同签署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以下简称公约)(The Glasgow Climate Pact),《公约》分为8 个章节,即气候科学与气候问题的紧迫性、气候变化适应行动、气候适应资金、气候变化减缓行动、资金、技术转移及能力建设、气候变化损失和损害、执行机制及合作机制[1]。《公约》针对这8个方面提出了纲领性的共识和要求,此外还针对部分重要议题的磋商结果撰写了更具体的执行文件作为《公约》的补充。其中与油气发展最密切相关的有两点,分别是气候变化减缓行动的升温幅度控制目标以及《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交易的实施细则。

成果一:《格拉斯哥气候公约》

《公约》重申将升温幅度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高1.5 ℃以内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强调未来十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窗口期。在2015 年签署的《巴黎协定》中,197个缔约方达成共识,决定“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高2℃的范围以内,并力争控制在1.5 ℃之内”[2]。《公约》不仅重申了这一决定,还引用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突出1.5 ℃目标的重要性,并强调各缔约方力争达到1.5 ℃的“决心”(...re⁃solves to pursue efforts to limit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to 1.5 ℃)[1]。

成果二:完善《巴黎协定》第六条

会议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是通过了《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初步建立起全球碳交易框架。《巴黎协定》第六条旨在提供一条促进气候行动并降低成本的途径,吸引更多公共、私营部门参与其中,将资金、技术和经验引导到亟需这些资源的领域和地区。根据第六条,各缔约方可基于条款6.2 及6.4 确立的两种碳交易机制来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及履行《巴黎协定》下的减排义务。条款6.2允许国家间进行合作,例如将两个或多个国家的排放交易系统联合起来,允许国家之间进行碳信用交易。条款6.4则将建立一个由联合国机构管理的国际碳交易机制,用于交易特定减排项目产生的碳信用[2]。

会议重点讨论了两种碳交易的核算框架及运作机制,对于重复计算、交易税以及《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下累积的碳信用额度结转等问题进行了规定[3-4]。尽管各缔约方达成了基本政治共识,搭建了全球碳交易初步框架,但具体落地实施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磋商。由于各方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利益诉求复杂多变,全球碳市场的具体细则和技术细节仍未确定,这些遗留问题将在未来两年继续进行多边磋商。

1.2 焦点问题

英国(COP26 东道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将会议的焦点问题总结为“煤炭、汽车、资金、树木”4个主题(表1)。大会围绕这4个焦点,进一步延伸出了一系列相关讨论,如化石能源利用、气候适应措施、森林与海洋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等。英国不仅通过制定政策在多个领域作出行动承诺,还在会议期间联合盟友推出各类附加协定或声明,期望推动全球各国跟进,促使各国做出更多承诺[5]。

表1 COP26 四大主题

会议的许多讨论热点都与油气行业息息相关,将对油气投资、生产和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有3 点:煤炭与化石能源的使用及投资、甲烷排放、零排放汽车。

焦点问题一:煤炭与化石能源的使用及投资

《公约》中提出“逐步减少(phasedown)未进行减排改造的燃煤发电(unabated coal power)项目,停止(phase-out)对低效率化石燃料的补贴”[1,6]。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历史上首次在文件中明确提及化石能源,被许多媒体认为是“煤炭时代走向终结”的信号。但需要注意的是,《公约》的用词受到了部分国家的反对,因此几经修改。对煤炭的用词从最初的“逐步淘汰(phase-out)”改为稍微温和的“逐步减少(phasedown)”,说明部分国家出于资源禀赋、经济因素和对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仍然对于减煤持谨慎态度,这是合理的诉求,这一点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除《公约》之外,会议期间还发布了几项关于化石能源转型的声明并成立了相关联盟(表2)。例如,英国牵头宣布了《全球由煤炭转向清洁能源转型声明》(Global Coal to Clean Power Transition Statement)[7],承诺主要经济体将在2030年前,其他国家在2040 年前,实现由未减排改造的燃煤发电向清洁电力转型,停止投资、新建煤电项目或发放项目许可。目前,欧盟以及其他45 个国家已签署了该声明,但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均未签署。此外,有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关于支持清洁能源转型的声明》(Statement on International Public Sup⁃port for the Clean Energy Transition)[8],承诺“在2022 年之前停止用国家公共资金投资或支持未进行减排改造的境外化石能源项目,少数符合1.5℃温控目标和《巴黎协定》目标的情况除外”。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主要经济体已签署该声明。另一个是超越油气联盟(Beyond Oil and Gas Alliance),其宗旨是促进全球逐步停止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并致力于将逐步停止油气生产的问题引入国际气候对话,但目前该联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表2 COP26会议期间成立的能源转型联盟和发布的相关声明

焦点问题二:甲烷排放控制

甲烷较二氧化碳有更强的温室效应,其20 年全球升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for 20 years,GWP 20-year)是二氧化碳的约80 倍,100 年升温潜势约为28 倍,故降低甲烷排放被看做是短期内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控制甲烷排放成为本次会议讨论的一大热点[10,11]。美国与欧盟联合提出了《全球甲烷减排承诺(Global Methane Pledge)》,重点关注化石燃料开采、农业等行业的甲烷排放,计划在2030 年前削减甲烷的排放量至2020 年排放量的70%。目前已有105个国家加入了该承诺,包括英国、美国、巴西、印尼、加拿大等甲烷排放大国,这些国家的总甲烷排放量约占全球的70%[12]。但全球甲烷排放最高的三个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都暂未签署承诺。尽管中国暂未加入该承诺,但中国与美国在会议期间联合发布了《关于在21 世纪20 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宣布双方将加强在甲烷排放测量、甲烷管控政策方面的合作,并视情况于COP27 前在国家层面制定强化甲烷排放控制的措施。中国还计划制订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国家行动计划,争取在21世纪20年代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13]。

焦点问题三:零排放汽车

会议期间,英国联合加拿大等国以及通用、奔驰和沃尔沃等多家汽车企业发布了《加速汽车和卡车向净零过渡的宣言》(COP26 Declaration on Acceler⁃ating the Transition to 100% Zero Emission Cars and Vans)[14],提议2035 年前在主要国家和市场实现停止销售燃油汽车和卡车,在2040 年前实现全球停售。然而,该宣言与会议中其他声明一样,存在一些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商缺席的情况。例如,日本、美国、德国和中国等,以及宝马、大众和丰田等大型汽车企业暂未签署该宣言,使得其约束力和影响力有所削弱。目前,我国尚未加入该宣言,但已有部分地区将禁售燃油车提上日程。比亚迪作为签署该宣言中的唯一一家中国车企,其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渐提高,燃油车份额正在转型中不断缩减。对油气产业而言,全球向零排放汽车过渡的情况值得关注,这将影响成品油的市场空间,对油气企业的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

2 油气行业面临的碳减排形势分析

2.1 升温控制目标或将加强,油气行业面临更大减排压力

《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不仅延续了《巴黎协定》对于2 ℃和1.5 ℃温控目标的条款,且措辞有所加强。COP24 时,美国、沙特、俄罗斯和科威特等国还对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 ℃特别报告》的结论持谨慎意见[15]。《巴黎协定》中仅有一处提及1.5 ℃目标,而本次《公约》则有4处,用词更加积极。这些变化都说明,各国正以更开放更支持的态度对待1.5 ℃目标。

回顾应对气候变化升温控制目标的演变史不难看出(图1),近年来,升温控制目标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关注,已经从早期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建议演变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条款。尤其是2010年之后,2 ℃目标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正式成为国际共识,1.5 ℃目标也开始被各国纳入考量范围内并最终被写入国际气候变化公约,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保持,1.5 ℃目标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规划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16-27]。

图1 气候变化升温控制目标演变史

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28],目前全球温度已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约1.1 ℃。在此基础上,实现1.5 ℃目标意味着需要在2030年之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5%(较2010 年排放水平),并在21 世纪中叶左右实现净零排放。目前,《公约》要求各缔约方在2022 年COP27 前修订并加强2030 年气候承诺,在接下来的十年间加速气候变化应对行动,尤其是减排行动。考虑到本次《公约》对1.5 ℃目标的重视以及各国对该目标的态度转变,未来可能会有部分更激进的国家推动将温控红线设定在升温1.5 ℃,敦促各国采取更多措施缩小现状与排放目标间的差距,也意味着高耗能高排放的油气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

2.2 国家将强化甲烷排放控制,油气行业可能成为重点管控对象

COP26 上,中国暂未加入《全球甲烷减排承诺》,但已承诺与美国将加强该方面的合作。根据中美双方目前发布的消息来看,化石能源行业、农业和废弃物行业的甲烷排放将是两国聚焦的重点。目前,美国已经发布了《美国甲烷减排行动计划》(U.S.Methane Emission Reduction Action Plan)[29]。根据文件披露的信息,2019 年美国甲烷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约10%,主要排放来源分别是油气开发(占比30%)、畜牧业(占比27%)以及废弃物处理(占比17%)[30-31](图2)。目前,美国的减排措施主要集中在油气开发领域,环境保护署、内政部、交通部将提交相关法规提案,对新建以及现有的油气开发设施、天然气管道设施的甲烷排放进行更严格的排放监管,加强泄漏检测和维修以及零排放技术的推广;对废弃油气井、管道进行封闭、清理;禁止甲烷相关废物的露天燃烧等。其中,环境保护署将采取的措施预计将减少所辖范围内油气设施甲烷排放量的75%。废物处理方面,美国计划在部分地区约1500 个垃圾填埋场,开展甲烷气体回收利用项目;农业/畜牧业方面,美国将在国内推行新的畜牧粪便管理方法,安装沼气池收集沼气,推行智能型农业,但整体看来,对废弃物处理以及农业/畜牧业的政策力度一般,也还没有形成非常具体的实施细则。

图2 2019年美国甲烷排放结构图

中国在甲烷减排方面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还没有发布具体的政策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甲烷排放情况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有一定差异。首先,我国的甲烷排放基础不同。能源活动、农业、废弃物处理在大部分国家都是甲烷排放的最大来源,但其占比则各国有所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32],2014年中国甲烷排放达5 529.2 × 104t,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0.4%,能源活动相关排放量占我国甲烷总排放量约45%,农业/畜牧业占比约40%,废弃物处理占约12%。而同时期欧盟的能源活动排放仅占19%,农业/畜牧业占53%,废弃物处理占26%[33]。而且,我国能源活动相关甲烷排放又以煤矿开采的甲烷逃逸为主,这与美国的以油气系统为主的情况不同(图3)。第二,由于各部门的甲烷边际减排成本不同,排放结构的差异意味着我国甲烷排放的减排成本与其他国家也有差异。例如,在煤矿开采方面,煤矿瓦斯抽放系统和回风井的低浓度甲烷不易回收,成本较高;在农业/畜牧业方面,家畜养殖、农田施肥和水稻种植是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由于农业/畜牧业生产模式较为分散,排放源也比较分散,不利于实施减排措施;油气系统相对而言排放较为集中,初期减排成本可能较低,但达到一定阶段后由于难度加大减排成本也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图3 2014年中国甲烷排放结构图

目前看来,中国极有可能在近期推出甲烷减排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主要针对能源活动、农业/畜牧业和废弃物处理这三大主要排放部门采取措施,并进一步完善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机制。尽管根据2014 年数据来看,油气系统的甲烷逃逸量不大,但这可能与油气企业的核算方法有关,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行业内监测技术和核算因子和制定,摸清油气产业的甲烷实际排放情况。国际社会普遍将油气行业作为甲烷减排的重点,我国的油气企业也需对相关情况保持关注。

2.3 化石能源投资有缩减趋势,但目前对油气行业影响有限

尽管本次会议中首次明确出现了对化石燃料转型和淘汰的各类声明和联盟,但目前还未对油气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压力在煤炭行业。本次《公约》中明确提及减少燃煤发电项目,且不再补贴低效率化石燃料项目,将对化石燃料行业整体有一定影响,但煤炭行业承压更多,对油气行业影响有限。

各类与油气行业相关的声明和联盟目前的影响也较为有限。首先,化石燃料的生产消费国对这类声明和联盟的参与度不高。例如,超越油气联盟成员国的石油产量仅占全球的约0.2%,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等油气大国都没有参与该联盟。其二,目前大部分声明或联盟没有形成具体的有约束力的行动计划。例如,《关于支持清洁能源转型的声明》虽然限制了对化石燃料项目的境外投资,但无法限制成员国在境内开发相关项目,而且该声明还为“少数符合1.5 ℃温控目标和《巴黎协定》目标”的项目留有余地。

各国对化石燃料的态度也在本次会议的磋商过程中展现出来,大部分对化石能源依赖较大的国家都没有完全下定决心淘汰化石能源。以煤炭而言,煤炭消费最高的前六名国家[34],包括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南非、俄罗斯,都没有签署《全球由煤炭转型清洁能源声明》。在签署国中,英国已计划于2024年10月前停止燃煤发电[35],德国目前宣布将在2038 年停用燃煤发电,并有可能将该计划提前[36]。这些发达国家淘汰煤炭的进程早已开始,近期实现并非难事,但对于仍处于工业化阶段以及需要发展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煤电仍是稳定经济的电力来源。油气产业的情况类似,大部分油气生产和消费大国都没有参与淘汰油气的声明或联盟。

对5 个与清洁转型相关的声明/联盟的签署国的统计结果表明(图4),签署了多个声明/联盟的国家几乎都是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新西兰和欧洲等国。而大部分化石能源大国,如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中东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和非洲各国,都只签署了一个甚至没有加入这5个声明/联盟。应当认识到,对于许多国家而言,短期内化石能源仍是能源结构中难以取代的部分。本次会议中主要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对这类声明/联盟的谨慎态度,意味着各国还是希望给自身减排路径保留灵活性和余地。因此,短期内我国油气行业受到的负面冲击尚不明显,当然长期来看,油气行业仍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需保持对相关信息的关注。

图4 COP26清洁转型相关声明/联盟签署国

3 新形势下对我国油气行业发展建议

总体而言,COP26 延续了COP21《巴黎协定》的既定方向,在碳交易、减煤、降低甲烷排放、清洁能源转型等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推进。基于之前的梳理分析,油气企业应当针对以下3个方面做好形势研判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

3.1 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及潜在机遇

全球温控目标或将进一步强化,碳排放预算收紧,油气企业面临减排压力,但深度减排也为负碳技术带来机遇。随着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快,1.5 ℃温控目标或许会成为新的国际共识,在政策制定和行动规划中具备更强的指导性。未来十年被视作实现1.5 ℃目标的窗口期,而目前各国已计划的减排措施距离该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这意味着未来各国都将承受更大的减排压力。石油化工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排放管控和减排措施,油气企业应做好相关准备,提早筹划并推行节能提效、清洁替代等措施,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低碳业务,做好业务接替准备。同时,考虑到我国近期可能强化甲烷排放管控,油气企业需对自身甲烷排放情况摸清家底,积极开展油气产业链各环节排放核查和监测,实现精细化管控减排,并配合国家建立甲烷排放管控制度和核算体系。

另一方面,常规减排路径恐怕不足以实现1.5℃目标,全球深度减排为负碳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各国在实现其国家净零排放目标过程中将依赖生态碳汇和碳移除技术,包括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S/CCUS),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Direct Air Capture,DAC)等;其次,COP26之后,煤炭已成为减排的主要阵地,对于仍需依赖煤炭作为能源供应的国家而言,煤炭价值链中的碳减排很可能需要依赖各类负碳技术。相较于土地、海洋和树木等生态碳汇的较短封存时间,地质封存二氧化碳的封存时间可达上千年[37]。根据伍德麦肯兹机构估计[38],全球若要在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CCS/CCUS 和DAC 技术需减少约80 × 108t 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些技术在未来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油气企业应基于自身在地质领域的优势尽快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

3.2 全球碳交易机制

全球碳交易机制落地细节尚不明朗,但碳减排信用有希望成为新的大宗商品,油气企业应提升碳交易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国内与国际碳交易。《巴黎协定》第六条所确立的碳交易机制是全球减排的重要一环,许多国家的自主贡献中都提到将通过参与碳市场等国际合作方式进行减排。据国际排放组织(IE⁃TA)估计,第六条涵盖的国际碳排放交易在2030 年每年可节约减排成本达2 500 亿美元[39]。条例6.4 规定下的全球碳交易将取代原本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除吸引公共部门投资外,也明确地为私营部门提供了参与减缓气候变化的机会,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减排项目并交易所获得的碳信用,允许企业购买碳信用来履行部分减排承诺。

过去几十年,中国通过CDM 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并加速了低碳技术的应用于推广。中国油气企业也曾积极参与CDM,例如中国石油在2008 年就获批了首个CDM 项目:辽阳石化氧化二氮减排项目;中国石化也于2012 年注册了陕西咸阳地热供暖CDM 项目。新机制下的国际碳交易将继续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和投资者,碳减排信用有望成为新兴大宗商品。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碳交易市场,油气企业应积极参与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制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要求中央企业提升碳交易管理能力[40]。建议油气企业设立专业碳交易机构,建立企业碳交易管理系统,并加强对碳市场的分析研判、碳交易运作等工作。

3.3 传统产品市场空间受限,新兴业务增长潜力可观

成品油市场需求后续增长乏力,全球减煤趋势利好天然气相关业务,油气企业应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尽管我国暂未在COP26 期间签署向零排放汽车转型声明,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成突破之势,市场渗透率持续上升,未来成品油市场的增量主要在中西部等地区,但总体而言后续增长乏力,成品油销售面临较大压力,油气企业需进一步推行“减油増化”。

另一方面,“逐步减少未经减排改造的煤炭发电”已成全球共识,减少煤炭利用为天然气利用腾出了发展空间。尤其对于亚洲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清洁的天然气可称为支持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柱。油气企业需要加强对国内外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参与天然气国际贸易和资源池建设,并加快建设储气能力,促进我国天然气行业持续发展[41]。同时,与天然气相关的“蓝氢”业务也有一定潜力,短期内可以在工业应用中取代“灰氢”,油气企业可在氢能领域建立早期市场地位,开启产供储运销的体系建设,为后期结合清洁能源发展“绿氢”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COP26 的系列会议成果表明,尽管各国无法在每一个气候变化议题上达成完全一致,但整体而言,全球正在加速脱碳进程,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产业与企业一系列的深度变革与转型。传统油气行业正在进入关键转型期,既需要应对减排、能源保供和社会责任等多重压力,也应当把握天然气、负碳技术、碳交易、氢能等新兴业务增长点。面对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唯有积极适应新环境,加快探索新技术与业务发展方向,才能实现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甲烷油气
温度对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甲烷氧化过程和甲烷氧化细菌的影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液氧甲烷发动机
论煤炭运输之甲烷爆炸
Gas from human waste
印火星探测器无法测出甲烷
去火星 找甲烷——“火星生命2016”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