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岩
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
吴岩,首位荣获世界科幻研究领域重磅奖项“克拉里森奖”的中国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中国首家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始人之一,当前中国唯一的科幻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已出版《生死第六天》《心灵探险》等科幻小说,《科幻文学论纲》《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等理论专著。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奖、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多种奖项。
《中国轨道号》是科幻作家吴岩的长篇少儿科幻新作。
故事发生在1972年,空军装备研究所接到军委紧急命令,要在两年内把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轨道号”送上太空。空军装备研究所的孩子们为此欢欣鼓舞,但又必须守口如瓶。这些从小就立志要飞向蓝天保卫国家的少年,在父母一辈模范的引导下,最终将自己融入伟大的事业,并由此成长为努力、坚守、正直和懂得关爱的新人。而他们所参与的那些发明和发现,不但会让中国人在太空中画出一条自己的轨道,还将会在更多方面改变这个世界的面貌。
小说从一群孩子的眼中,观察了中国航天技术在一个独特时代的发展景观,呈现了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上升过程的缩影,传递了勇于创新的筑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逐梦精神。
我向往孩子的世界……
红机响了。
我和妹妹都紧张地看着桌子上那部有点陈旧的红色胶木电话机。
每当红机响起的时候,我们都有种预感,惊天动地的事情即将发生。因此下意识地,妈妈总会揽住我跟妹妹,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爸爸做出反应。爸爸呢,通常是有点惊惶又故作镇静地看一眼我们,再过去提起话筒,接听电话。
红机上面没有拨号盘,爸爸只能接听,无法自由地拨出。红机的另一端,是来自上级领导的指令。
“首长好!”
爸爸接听电话的时候,跟平时非常不同。他的腰会挺得很直,两个脚后跟还会磕一下,好像在行军礼。虽然对方根本看不见他,但这种上下级之间的礼仪,他都会做到。
“嗯,嗯,明白了。随时准备迎接顾所长。是!”
然后,哐当一下,他挂断了电话。
我跟妈妈、妹妹还站在那里,这也是我们的习惯,好像爸爸不叫“稍息”,我们便会一直保持那种被禁锢一样的姿势。
放下电话的爸爸通常不会立刻转过来看我们,他总是若有所思地站一会,然后,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
“呀,你们还愣着干什么,没事没事。”
妈妈这才放开我们:“去吧,继续写作业!”
“可以出去跳皮筋吗?”妹妹比我年级低,作业少。
“去吧去吧!”
“你还没写完?”爸爸问我。
我摇了摇头。
“继续写!”他的口气像是在战场上下命令。
我回到自己的小椅子边,继续用板凳当桌子,写我的算术作业。
爸爸跟妈妈到隔壁的房间里去讲话。我们住的是两个连通的房间,中间有一条不到一米的过道,平时都不关门,两边说话都能听到。虽然今天爸爸特意关上了门,但是,也不知道怎么了,那几天地板翘了,门关上的时候地上留下一条缝隙,所以我能隐约听到里边到底在说什么。
我发誓我不是故意在听,但我确实为下面的话感到吃惊。
我听见爸爸说要上714工程。
“714工程?”
“对,‘东方红一号’的后续!要把咱们自己的宇航员送上天!”
“东方红一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上面播放着《东方红》乐曲。现在,我们又要把自己的宇航员送上太空?这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项目不会全给我们,只给一点点,要看看我们的能力怎样。空军党委说我们会接四个小项目,都是载人发射的辅助项目。换句话说,没有我们,载人发射照常进行。但如果我们能在这些项目上有所突破,那以后将有更多项目转交给咱们。”
“但我们是空军,不是太空军!”妈妈虽然心里高兴,可嘴上还是特别谨慎。
“谁规定我们只能是空军,不能是太空军?”爸爸适应新情况的能力总是很强,“太空军不是更好?借助太空军,没准我们还能飞到月球上去呢!我们不会跟着714工程设定项目代号,而是单独有一个项目
名称。你猜叫什么?”“什么?”
“中国轨道号!多棒啊,意思是中国人永远会在自己的轨道上飞行。”
“这个名字是谁想出来的啊?真的是太令人振奋了!”妈妈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别高兴得太早。”爸爸说,“中央只给了我们六个月时间,看我们能否在这些项目上有所突破。为了能跟空军的各种建制衔接,空军党委决定将其称为‘空军特种兵装备和选拔项目’。”
“空军特种兵?哈,我们也有特种兵啦!”
“嗯,是啊,我敢肯定,这会是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个伟大胜利。”
我至今仍然记得,1972年那个乍暖还寒的初春,爸爸得到这个消息时声音中透着激动。恰恰是因为他这种不可抑制的激动,他跟妈妈说的这些悄悄话,都被我这个机敏的孩子听到了。
看来,1972年的这个春天会跟过去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