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霞
摘 要:随着当代农业的发展,绿色农业作为新式农业类型已成为我国重点探究与发展的产业,这对提高我国农业质量与农产品品质具有重大意义。而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绿色农业的发展需求,应用创新的植物保护技术,促进绿色农业的稳定发展,从而创建绿色生产环境。文章重点解析植物保护技术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提出应用措施,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农业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应用;发展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6-011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22;S4 文献标志码:B
农业绿色概念源于绿色环境保护主题,主要指应用现代化的绿色技术实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效益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而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性、统一性,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应发展新式的农业生产种植模式,确保农业绿色发展。由此,解析农业绿色中植物保护技术应用的重大意义,研究农业绿色中植物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
1 植物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具有农村人口数量多、耕地少、水资源不足、农作物复种系数高、耕地应用强度大、病虫草害频发等情况。蝗虫、草地贪夜蛾、小麦赤霉病、玉米螟、稻瘟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形势严峻,影响了粮食生产效益。植物保护作为探究植物病害、虫害、草害与鼠害等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为害规律和防治理论知识的技术学科,等同于农作物的保卫医生。
我国在植物保护方面做了诸多工作,例如通过病虫害防治为国家挽回大量粮食损失,确保了粮油的高效供给,对我国农作物生产的意义重大。然而,过度依靠化学农药、农药的不合理应用等因素造成了农药残留,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时间使用农药导致出现物种失衡、耕地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与地下水被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给人们身体健康、农作物质量、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步入新阶段,从化学农业转变为绿色农业,追求品质与效率,不再过分依靠化学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2 植物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的意义
2.1 农业绿色发展的意义
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社会进步,人们思想也发生改变,对食品的需求不再是吃得饱,而是要吃得健康,社会需要以及生态破坏推动了农业行业向绿色化方向转型。现阶段化肥农药对土层、水资源等造成的危害以及农药残留等问题已然到了不可忽略的程度,发展绿色农业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1]。固有农业以农作物效益为主,忽略了农作物种植中造成的诸多生态破坏,而农业绿色在确保收益的同时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绿色农业提供了帮助,新技术与新设备持续被创新应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也不断改进,推动了我国绿色健康的现代化农业发展。
2.2 植物保护技术发展的意义
农业绿色是未来农业行业转型的趋向,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生态系统维护、植物保护技术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在遵循农作物生长周期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植物实施有效管控,充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整合当代先进的植物保护技术,避免了应用化学产品导致的各种农业生产问题,转变了农业生产流程中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情况,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促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发展优质农业作出重大贡献[2]。
3 植物病害的原因
固有农业发展模式尽管可以在初期迅速发展,但其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却日渐凸显,雾霾频发、水资源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司空见惯,转变发展模式、保护植物、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迫在眉睫。而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对农业生态环境是巨大的挑战,约束农业良性发展的要素是环境承载的局限性、自然植被破壞严重、区域资源损耗与污染物的排放程度加重等。经济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等层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一些产业与地区盲目开发、无序开发、过度开发、胡乱开发是造成植物病害的关键因素。而生态保护认识不足、改革不彻底、制度不完善是植物病害产生的制度因素。坚持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坚持植物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层面和全过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绿色美丽中国。
4 植物保护技术在绿色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现阶段我国植物保护技术普遍运用在绿色农业中,其遵循科学、稳定、可持续化生产发展的基本技术准则,整合农业科学思维丰富的技术内容,创新拓展技术方式,实现科学化生产管控流程[3]。在栽培制度层面,我国绿色农业现阶段大力推广免耕栽培,为农民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造福。此外,在田间推广避寒、避雨、避晒以及其他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做到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克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各式问题,实现绿色农业环境下农作物种植高产出、高效益。
4.1 “三诱”防虫技术
“三诱”技术包含光诱技术、色诱技术、性诱技术,主要是依据害虫的生活习性与特征研发的绿色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符合生态农业的特征与需求,是一种新式的植物保护技术。首先,光诱杀害虫技术主要是运用灯光引诱的方式实行病虫害防治,大多数病虫害具有趋光性特征,如许多昆虫看见灯光就会向有灯的位置汇集,因此杀虫灯是一种十分环保的技术,不仅不会产生化学污染,还可以减少防治过程的投入费用。此技术普遍应用于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也是人们防治病虫害的首选技术。应用光诱技术时,种植人员可收集害虫的尸体当作养殖饲料,很大程度节约了养殖成本。在应用过程中,能依据不同种类害虫的生活习惯及对光源敏感程度科学设置灯光强度与灯光模式,以提升杀虫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在灯光下面置放袋子,害虫被杀死后可直接收入袋子中。其次,是色诱杀虫技术,大多数昆虫都对黄色敏感,因此种植人员可用黄板来对害虫实施诱杀,这种技术与光诱技术道理相同,不仅环保成本低,而且能实施大面积的病虫害治理。为了确保效果,还应对黄板尺寸、高度与位置等进行科学规划,而且要在昆虫对黄色敏感阶段中应用此技术,才能提升防治效果。最后,是性诱杀虫技术,利用昆虫之间交配繁衍后代的方法阻止昆虫幼虫的产生,从根源减少虫卵的数目,从而抑制昆虫数量的增长,在性诱技术中通常采用干扰性的激素来防止昆虫交配。
4.2 控制细菌引发的病害
一些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其自身细菌或病毒易产生病害,如柑橘类产生的黄龙病或溃疡病,都是由细菌引起,因此种植物的防护还包括防治细菌病害。有的病菌会直接损害花蕾,影响授粉与结果,降低农作物的生产品质与产量。种植人员通常会在春天采用农药喷洒的方式防治病菌,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可采用喷洒溃腐灵等方法灭菌,协助植物愈合伤口。当然,在新技术的应用中依然要加强对病菌与细菌的检疫,研发更加生态化的防治方法,以免带细菌的病苗进入种植地区。
4.3 防虫网阻隔技术
阻隔技术作为目前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运用相对广泛的一种新式技术,其主要运用物理杀虫的原理,具有较高的环保性,杀虫的效果也相对理想。防虫网阻隔技术与化学药剂方式相比,其可以保护环境,打造良性循环生态,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价值。而在农业生产中运用该技术时,重点是要依据种植园的环境空间与农作物的特征搭建防虫网,避免虫害进入种植地区,从根源上防治病虫害。防虫网还具有保温作用,不仅能维持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还能预防炭疽病和软腐病,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有一定的意义。防虫网材料的选取具有专业性,从实践经验来讲,应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质的防虫网防虫效果更好。
4.4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一种新式的植物保护技术,在现阶段绿色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保护是一项繁杂、系统、周期长的工作,仅靠人工机芯植物保护管理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可以运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植物的有效保护和信息管理。此技术建立的植物保护数据库能完成对海量植物数据的保存、筛选、解析,针对建成的植物信息数据库,工作人员可在数据库中快速检索到要找寻的农作物,全方位获取农作物的信息,包含基本信息、图像信息、专题探究信息、经济效益信息等,对实现农作物的高效保护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4.5 改善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的应用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植物保护过程中,应积极改进栽培技术,加强对植物的有效保护。改善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包含科学灌溉、科学翻耕、科学施肥等。在实际栽培中,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壤水分、热量,调节土壤结构及孔隙,促使农作物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提升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4.6 科学用药技术
推行有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改善集成农药的轮换应用、交替应用、精准应用与安全应用等配套技术,加大农药抗药性监测及整治力度,推广规范应用农药的理论知识,遵循农药安全应用间隔期。通过科学用药,最大程度减少农药应用产生的负面影响。
4.7 生态调控技术
着重推行抗病虫种类、改善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优化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方法,整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作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以及自然天敌保护等技术,整治病虫害产生根源以及滋生环境,人为加强自然控害能力与作物抗病虫能力。
4.8 生物防治技术
着重推行实施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方法,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微孢子虫、枯草芽孢杆菌、牧鸡牧鸭、稻鸭共育等成熟产品与技术的示范推行力度,积极开发天敌生物、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5 绿色农业中植物保护技术管理措施
5.1 优化植物保护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在绿色农业中要想发挥作用,还需要加大对其技术应用的管控力度,减少对农药与化肥的应用,乃至不应用,尽量选用物理防治技术与生态技术保护农作物。针对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与自然气候等条件,采用相应的植物保护技术,舍弃旧时期的种植思维与观念,切实掌握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营养与防护的需求,以绿色农业为中心开发更加环保的新技术,提升植物保护效果,促使绿色农业稳步发展[4]。
5.2 加大植物保护宣传力度
尽管我国为满足绿色农业的发展需求持续开发新型植物保护技术,然而许多偏远地区的种植人员依然存在思维理念误区,他们认为应用化肥与农药才可以提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因此,加大对植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从根源上转变这些种植人员的思维理念十分重要。只有使他们认识到绿色农业的重要价值,并了解应用农药与化肥的危害,才能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各个区域可组建专门的宣传小组,对各个乡村与种植园区的种植人员进行新知识理念与技术的宣传与辅导,指引人们正确应用新的植物保护技术来实施农业种植。
5.3 创建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
为了促使植物保护技术作用与价值最大限度施展,需要增强对病虫害的高效防治,彻底解决病虫害问题是保护植物的关键措施,也是应用植物保护技术的基础。在实践中,可以基于植物保护需求,创建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这对全方位、动态把握病虫害發病状况、为害状况、发病诱因等具有重大意义,从而为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提供助力。优化病虫害监测体系,首先,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加大对植物生长状况的监测力度,记录植物生长的有关数据信息,通过数据监测来预测可能发生的病虫害问题,并采用科学的植物保护技术。其次,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增强对各种病虫害监测技术的高效应用,比如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天敌防控系统等,这些病虫害监测技术在实现病虫害的高效预防与控制层面创造了重大价值。
5.4 成立植物保护控制小组
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能否高效推行,其作用与价值能否获得最大化,都是现阶段植物保护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的重点。基于此,为了促进植物保护技术在绿色农业中更好地应用与发展,有关单位可以成立植物保护控制小组,提高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与落实程度。在实践中,植物保护控制小组成员应以专业农业人才、植物保护领域人才为主。针对小组成员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培训、教育工作,提升小组成员工作能力。小组在工作实践中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状况实时调节、改善植物保护技术。
5.5 植物保护技术与其余防治方法整合应用
植物保护技术能达到理想的环保效果,且保护植物的成效显著,因此在绿色农业中,提高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非常关键,但仅依赖植物保护一项技术很难达到最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为了进一步防治病虫害,并且促使绿色农业发展,还需要整合应用其余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生物防治技术通过投放害虫天敌来防止虫害产生,生态防治通过破坏害虫的生殖腺生理性能来控制害虫的繁殖能力。将这些防治方法与植物保护技术整合应用,更能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从而为植物健康、快速成长提供保障,促使绿色农业蓬勃发展[5]。
6 结束语
植物保护技术在未来绿色农业中的应用范畴、种类都将更加多样化、广泛化,人们也希望通过植物保护技术来提高耕地的应用寿命,使其潜在价值最大化,尤其是减少农药化学制剂对耕地成分的损坏,完成技术改良,增强农业生产产出效率,可见植物保护技术具备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阶段,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究更加有效的植物保护技术,其目的是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健康绿色食品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绿色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努尔买买提·阿不林林,阿尔祖古丽·阿卜力孜.植物保护中农药应用技术与发展前景展望[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9):5-6.
[2]喻福广.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农家参谋,2020(14):10.
[3]王爱东.农业生产中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37-138.
[4]李萍.浅析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种子科技,2019,37(11):138-139.
[5]姚兆文.农业生产模式与植物保护的发展探究[J].南方农机,2019,50(14):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