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初中是学生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阶段,且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历史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因此,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学到知识。笔者在本文基于初中历史教学,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旨在提高课堂内外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将历史知识内化形成对于世界的正确认知和对国家历史的认同等。
一、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學习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自主学习能力是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一项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尤其是在当下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相当重要的。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艰巨责任。因此,学校教育要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其二,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教育教学的一大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们学会自主思考、有效学习。新课改一直强调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将学生塑造成为综合型人才,为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获得更多的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初中阶段,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处在形成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尤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会使得课程枯燥无趣。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够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呈现原始的农耕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史前时代,将历史知识由课本上的“静态”转化为“动态”。学生深入情境,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不断探索寻求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在课堂中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前提是学生在课堂中要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权。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进行自主思考、探索,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等等。通过问题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
3.在教学中创新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进一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表格等对古代史、近代史等进行归纳学习,增强归纳、总结能力,提升自主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探索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形成了一种更为全面的、综合的学习方式。因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自主学习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我们要牢记历史,了解历史,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学生在历史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