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诗宇
隋欣与作曲家谷建芬合影。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伴随欢快而富有节奏感的《新学堂歌》,一堂特殊的音乐课开始,课堂的主人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比起教学,将这样特殊的音乐课称为治疗或许更妥帖。
在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谷建芬·启明星关爱孤独症儿童圆梦公益项目发起人隋欣看来,对于正常青少年而言,一堂音乐课培养的是他们的爱好,可对于残障人士尤其是孤独症儿童而言,音乐的作用更多在于改善与治疗。
“对部分孤独症儿童而言,音乐是他们日常生活和治疗不可或缺的部分。”隋欣说。
隋欣至今仍记得自己遇见的第一名孤独症孩子。2017年初,北京市房山区残障青少年音乐治疗项目,隋欣作为社会志愿者参与其中。
在残障青少年康复班上,一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引起她的注意。他的眼睛从未在老师身上做过多停留,音乐似乎被完全隔绝于他的世界之外,周围的一切与他毫无关系,所有行动、反应、情绪就像脱离五线谱的音符。
治疗进展一段时间后,别的孩子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偶尔会向她问一句“老师下次我们学什么”时,那个孩子却始终反馈不佳。
有人说,患孤独症的孩子,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静静处在世界的一角,遥远闪烁。当定义上的文字与那个孩子重合在一起时,孤独症儿童的身影在隋欣心底扎下了根。
此前,孤独症儿童及音乐治疗,对隋欣而言更多是学生时代的一道课题。虽有系统的启蒙,但更多的只是理论上的研究。
然而,每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真正落实到实践,需要很大的耐心,不断尝试不同表达或通过分解步骤和口令,才能逐渐让这些孩子放松下来,逐渐适应、引导。
越与这些孩子相处,隋欣越发现,其实这些独自闪烁的星星,内心深处都渴望有一天能尽情拥抱爱与希望。“当我看到孩子们在音乐声中跟随节奏拍手、一句一句地学唱,脸上认真的表情,不时流露出纯真的笑容,心里更坚定了,帮助这群孩子走出孤独世界,就是我要做的事。”
带着帮助这群孩子走出孤独世界的梦想,这些年隋欣利用工作之余,以个人力量,陆续参与到一些残障儿童心理康复项目中。
在工作生活中,隋欣时常会想起那些志愿活动中遇见的孤独症孩子,他们的一点小变化,哪怕是一声“老师好”,都能令隋欣感到惊喜与温暖。
2020年,一次与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交流,使隋欣心中的愿景初显雏形,公益的火花由此迸发。谷建芬向隋欣分享了自己为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谱写的校歌及相关资料。
画面中,智力障碍的学生跟着乐曲摇晃身体,努力跟唱,听力障碍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打着手语,用心吟唱。其中,一名认真跟唱的小姑娘说,“我感觉这首歌特别温柔,和其他的歌都不一样”。
“当我看到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谷老师为他们写的新校歌中,那一刻,我似乎被这种温柔、阳光的力量击中了。音乐的力量,如果可以以更为系统的方式传播开来,也许将带来更大能量,帮助更多人回归正常生活,特别是患有孤独症的孩子。”
在谷建芬的鼓励与帮助下,他们决定通过对音乐治疗的探索与推广,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以音乐的力量帮助患有孤独症的孩子。
“启明星”公益项目应运而生,并先后向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发出邀请,很快就得到回应与支持。
“老师,今天天冷了。”“老师,今天下雨了。”“老师,冬残奥会闭幕了。”......
这是来自15岁的孤独症患者阿宝(化名)的消息。对于一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来说,这样主动的沟通,弥足珍贵。
如今,这样的消息,几乎每天都会送至隋欣的手机,他们的关系,可以用朋友来形容。
在接受启明星公益项目一段时间的音乐治疗后,现在的阿宝,上课时已经可以保持全神贯注,融入音乐的世界中,身体还能跟着旋律晃动并准确唱出旋律,甚至还加入了合唱团。
隋欣介绍,项目虽仍处在萌芽阶段,但截至现在已有近50名患孤独症的孩子得到帮助,音乐治疗成为帮助他们更好回归生活的辅助。
《春晓》《敕勒歌》《游子吟》,隋欣与志愿者们将中国古诗词文化与音乐完美融合的《新学堂歌》作为教材,当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配上簡洁优美的旋律,跃动的音符渐渐打开了孤独症儿童封闭的心灵。
今年,也是隋欣接触到孤独症孩子的第五年。5年间,她的身份从充满好奇的学习者、实践者再到现在的推广者、传播者。“很多人问过我,在开展音乐治疗公益项目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难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持续坚持。”隋欣说。
如今,越来越多青年走进音乐治疗领域,在启明星公益项目中就有不少90后志愿者。
在隋欣看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态度、青年参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关注和加入,就像一座灯塔正在释放温暖的信号。“这些温暖的信号,相信未来能够形成强大力量,号召更多青年力量参与其中,助力音乐治疗从小众走向大众,也帮助更多人回归社会生活。”
隋欣说:“希望音乐可以成为这些孤独症孩子们的启明星,能为这些孩子搭起一座通向这一星球、通往他人内心的桥梁,也希望借着星星的光,有更多的人、更多的青年加入对孤独症孩子们的关爱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