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肖
科技创新
科技冬奥 创新先行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五棵松体育中心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帮助实现100%“绿电”供应……这些“科技冬奥”的成果展示,令人眼前一亮。
奥运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也是展现科技实力、科技成果的舞台。在以往的奥运会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最新科技成果的运用,它们成就了许多奥运“闪光点”“记忆点”,承包了不少奥运“名场面”。
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科技创新在场馆建设、基础设施、智慧服务、转播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在创新完善后继续发挥作用。现在看起来似乎遥不可及的冬奥“黑科技”,部分最终将成为亲切实用的“冬奥同款”,让全民共享冬奥举办的丰硕成果。
可以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没有遍及全球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而举世关注的奥运盛会,也让科技成果从走进赛场到迈向千家万户。不难预见的是,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的科技力量,也将产生“溢出效应”,与城市发展、产业振兴及百姓生活擦出新的“火花”。“科技冬奥”编织“双奥之城”的光荣与梦想,终将照进亿万人民的现实与日常。
解读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科技创新无疑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是历史发展的助推器,创新无疑是当代社会的主基调,当二者碰撞融合,定能掀起时代的全新浪潮。
科技创新打开的,不仅是科技发展的新局面,更是时代前进的新机遇,处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的当代中国,在本次冬奥会上彰显了科技实力、提升了国际地位。
教育创新
贵州财经大学在开展2021级新生军训拉练活动中综合拉练活动全程12公里,历时4时30分钟,利用贵州多山的特点,强化军训拉练,精心策划拉练每一个环节,将防空演练、轻度污染区演练、雷区演练、敌占区演练、敌袭区演练、消防演练等项目贯串在整个拉练过程之中,全体新生行军路线共进退,让军训更加贴近实战化。
解读
守成易,创新难。贵州财经大学的军训,正是学校在思想上的一次大胆创新,不仅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而且激发了同学们参训的内在动力,丰富多彩的军旅元素更增加了同学们参军入伍的热情。这种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中国梦、强军梦紧密相连,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军训!
新时代,创新必落于今日少年,唯有“朝为学堂读书郎,暮为创新栋梁材”,方能不辱使命;唯有每个青年共同创新,方能成燎原之势。“山虽险,善思者可攀;路虽远,创新者可行。”唯有将创新融入个人意志,融入家国复兴,才能点燃创新的火炬,驱散国家前进路上的黑暗。
文化创新
守正创新 传承中华文化
青绿长裙优雅唯美、青铜面具大气磅礴、江南山水清朗秀丽……除夕夜,虎年春晚如约而至。晚会兼具中华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润物细无声”地展现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而这些“高光时刻”,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一舞醉青绿:《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
“青山绿水,自与今朝长是醉。”《千里江山图》卷以青绿设色,描绘出祖国的锦绣山河。舞台上,舞者长裙曳地,挥袖生风,舞出山水相依之感。“青绿腰”一出,引得观众惊叹连连。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
“青绿”的端庄、沉静和冷冽,在春晚的舞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舞出大中华的气概”“把《千里江山图》演活了”……节目播出后,观众的好评瞬间在网络上“刷屏”。
这段舞蹈节选自由故宮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展卷人因对《千里江山图》的潜心钻研,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走入画家王希孟的内心,探寻出《千里江山图》“独步千载”的偶然与必然,读懂了古老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青铜大面具带来古蜀问候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笼罩在迷雾之中的古蜀王国,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春晚舞台上,《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携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现场发布了三星堆出土文物青铜大面具,再现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古蜀风采。
青铜大面具宽131cm、高71cm、深66cm,是目前已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体量最大、保存状况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
紧随其后的创意舞蹈《金面》,便是从三星堆文明中汲取新灵感、提取创意元素的作品。《金面》以双人舞蹈的形式,通过CG设计制作和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带领观众穿越历史长河,游览数千年前的古蜀国,为观众奉上了一场浪漫、神秘、唯美的视觉盛宴。
《忆江南》演绎诗画山川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江南风光,永远都是文人墨客心中放不下的羁绊。纸伞开合之间,水墨画卷扑面而来。伴随着冯远征吟咏的《富春》,一幅时空穿梭、古今辉映的《富春山居图》映入观众眼帘。樵夫山中采薇、渔夫江上泛舟,宁静淡泊、超脱自然的精神情怀跃然画上。“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经过濮存昕声情并茂的演绎之后,苏轼的诗词更添一番韵味,也将节目推向了高潮。
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将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合璧团圆。节目采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法,运用多种特效手段,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在传统山水画意境中融入歌舞等演出形式,以清雅洗练的笔墨描绘了初秋时节富春江一代的山川景色,带给观众“一卷在手,江山无限”的沉浸式美感体验,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张力和无限魅力。
(选自“人民网”2022年2月1日)
解读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与时俱进的创新令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也令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充满活力。
创新赋予文化新生,一个民族的生命力与凝聚力、文化的感召力与吸引力同样来源于文化的自我更新和不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