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
4月21日,建工修复(300958.SZ)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元,同比增长4.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94.31万元,同比增长6.82%;基本每股收益为0.67元/股,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5元(含税)。按业务类型分类,其中环境修复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营收10.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95%,其作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稳中有升。
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环境修复业务的公司之一,建工修复的业务目前已覆盖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相关的污染情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咨询、修复方案设计与优化、修复方案实施等全产业链,并且在各业务领域取得了全面发展。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在“双碳”目标要求下,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战略新航道,国家颁布多项政策,对环境修复行业起到积极的激励促进作用,环境修复行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重点区域生态修复规划出台,环境修复领域需求有望抬升。从政策导向来看,未来行业新增污染基本得到管控,存量市场基本摸清;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发达地区监管模式不断创新,“开发+修复”模式有望得到推广。未来具备资金、规模、技术等优势的企业将有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自2007年成立以来,公司长期深耕环境修复领域,在多方面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据统计,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完成了近300余例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项目。根据《2021年土壤环境修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著)显示,2021年修复工程项目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建工修复承接的修复工程项目总金额位列前茅。
近年来,公司陆续中标并承担多个大型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其中天津农药厂修复项目中标17.27亿元;广钢地块修复项目中标4.399亿元,四川省会东县野牛坪大堰灌区农田土壤改良项目中标2.16亿元。大型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公司在修复工艺路線的优化与协同、修复装备的使用效率、安全等方面的竞争力。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期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13.63亿元。充足的在手订单凸显了建工修复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也对公司经营业绩起到了重要支撑。
经过十余年修复项目的经验积累,建工修复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技术体系——化学氧化、热脱附、原位解吸、气相抽提、土壤淋洗以及固化稳定化等修复技术,其中部分技术经第三方认定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这主要归功于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
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3605.60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3.59%。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境内外154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55项(含国际发明专利6项)。
2021年,公司“基于有机固废协同利用的Cr(VI)污染生态处置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领衔,建工修复作为主要合作单位组成的“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科研团队荣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这也标志着此项场地修复技术得到了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的认可。
2021年,公司参与了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北京市科委等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官方机构批复的多项科研项目,其中近2/3的项目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中,公司共成功申报并获批10余个项目/课题,是其中3个项目的牵头单位,作为该专项中参与项目/课题数量领先的企业,充分展示了公司在修复行业中研发创新的领先地位。
对于今后业务的发展,建工修复表示,2022年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业务的市场拓展力度,持续探索并加速落地以修复为核心延伸的运营管理业务;发挥技术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加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拓展对外技术服务业务。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双碳”背景下,作为项目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建工修复或将迎来新一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