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天
(枞阳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安徽 铜陵 246701)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耕地面积较为广阔,但受到自然条件、家庭农业生产模式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收割机推广及机械化作业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后续服务及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收割机的利用率提升缓慢,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收割机推广与管理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综合性与动态性的活动,既需要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自然环境、气候因素等选择与推广适宜有效的收割机,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高效化,又需要高度重视收割机推广后的技术指导、维护保养服务、操作管理规范等,才能够切实发挥收割机在日常生产中的作用。因此,要把握好收割机推广及管理现状,找准短板与问题所在,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完善管理体系,为收割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使用提供保障。
在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下,各地区收割机推广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加强收割机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我国收割机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收割机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关键的机械设备之一,并且在持续推广中获得大部分农户的支持与认可[1]。2016至2019年我国国有农场联合收割机数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有农场联合收割机数量为9.4万台,2017年联合收割机数量下降至6.38万台,在2018年至2019年出现小幅度上升,涨幅分别为0.31%、1.41%。自2018年以来我国收割机的保有量有所提高,离不开农机农业相关政策的支持,农机及相关部门的宣传引导,加之农户生产观念的转变、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些都使得我国收割机推广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
图1 2016年至2019年我国国有农场收割机保有量变化趋势
收割机,尤其是大型联合收割机是一种结构复杂的机械设备,对土地的平整度及规模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我国农业体系内,家庭农场的占比依然较大,其农田分布零散、规模较小,且因缺乏科学的整地技术,导致部分农田不适宜使用收割机。现阶段我国收割机推广应用及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3]。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自然条件及家庭农田不利于收割机的推广及应用。收割机应用对土地平整及规模有着较高的要求,但部分农田高度不均匀,位于丘陵、山区等地,难以满足收割机的作业要求。同时,部分农田周边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缺乏机耕道,限制了收割机的正常作业和转移。此外,家庭农田依然在我国农业体系内占比较高,其特点为分布零散、土地不连片、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不同且收割期存在较大差异性,加上农户生产技术不足,不利于收割机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农户购买收割机的能力较低。大部分农户有购买收割机的动机,但收割机的价格较为昂贵,虽然有补助政策,但依然需要筹集大量资金,给农户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且一次性资金投入较大,出于对成本收益的考量,大部分农户选择放弃购买收割机而沿用传统的人工收割作业方式[4]。
第三,收割机售后服务不到位。收割机结构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其性能会受到土地平整度、操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问题。但部分收割机生产厂家缺乏售后服务意识,服务技术水平也不高,再加上部分收割机的零部件难购买、难更换,导致收割机的使用寿命较短,而机械故障会阻碍农业生产作业的有效开展。
第四,收割机推广效果不佳。虽然当前收割机的推广力度有所加大,但推广效果依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推广渠道单一、针对性不足,未能及时帮助农户解决收割机的实用性问题,加之缺乏技术指导、示范引领,导致收割机推广与农户需求脱节,降低了收割机推广的实效性。
第五,收割机安全管理力度不足。安全操作与规范行驶是收割机管理的核心。部分农户安全意识不足、操作技术不达标,导致其在使用收割机时存在不规范操作,或未按照规定正确行驶收割机,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降低收割机推广管理的实效性[5]。
收割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及农户收入水平,但当前存在的自然条件、推广力度等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采取科学、适宜且有效的措施,扩大推广范围、提高收割机的使用率并加强管理,促进收割机生产应用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6]。
为解决收割机推广与管理中自然条件与家庭农田限制的问题,建议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收割机的作业要求、行驶需求及转移条件等在农田周边适宜位置修建机耕道,合理控制机耕道的宽度及间距,保证收割机在机耕道上可以正常行驶。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发展基金,完善收割机推广与管理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拿出一定比例的发展基金修建机耕道,另一部分资金则根据收割机推广与管理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从而保证收割机推广与管理稳步进行、资金充足[7]。此外,针对家庭农田问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严格落实土地政策、农业发展政策,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条例等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满足收割机应用对土地规模的要求。另外,要指导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选择正确的整地方式,争取实现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改善农田的条件,提升农田土地的平整度,既可以依托规模效应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又可以为收割机的投入使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提升农户购买力、减轻农户资金负担是收割机推广与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经济条件、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收割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当下不同类型收割机的价格等适度调整补贴的标准,确定好补贴资金在收割机购置资金中的比例,建立长效性的补贴机制,确保每年购买农机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补贴,且可以从农机发展基金中提出一定的比例用以补贴,以此激发农户的购买动机、减轻农户的资金压力[8]。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筹资服务,针对农户的生产规模、购置的类型及成本等提供针对性的筹资渠道,在政府的支持下适度降低利息,既可以让金融回归实体,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又能够为农户开辟更加多样的资金筹措渠道,切实提高农户对收割机的购买能力。此外,要关注对入股购机农户的管理,帮助其签订公平的合同以及选择合法合规的分红方式,指导合作多方以协商与协同行动的形式解决收割机购买问题,以此消除合作多方的利益冲突,切实避免农机经营管理及分红上的纠纷。
高质量的收割机与完善的售后服务是提升收割机推广与管理效果的必备条件。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要求收割机生产厂家不断提高生产技艺、改进生产技术,在提高收割机质量、性能、功能性等方面下足功夫,并且要在设计上提高收割机的适应性、智能化水平,积极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传统收割机进行技术改造与功能升级,以此保证收割机运行的可靠性、持续性与稳定性。同时,要指导收割机生产厂家把好零部件质量关,若以外包形式生产零部件要加强对外包企业的资质审核、生产检查与质量检测,提升零部件的标准化与通用性,以此解决收割机零部件难购买、难更换的问题。此外,要求收割机生产厂家设置专职的技术人员,负责对收割机的后续使用进行跟踪式服务,聚焦收割机的实用性问题,及时解除收割机故障,并做好记录与反馈工作,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水平。继而在政府及收割机生产厂家的通力合作下突破收割机推广与管理所面临的售后服务不到位困境,提高农户对收割机质量的满意度、对推广及管理工作的支持度[9]。
在收割机推广中,乡镇农技站工作人员是与农户接触密切的推广主体,为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要结合推广工作量、技术难度等适度提高其薪酬水平与福利待遇。在物质激励的同时引入精神激励机制,逐步完善与推广活动相关的技术与设备,为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不仅可以发掘推广人员的潜能,夯实收割机推广主体力量,还能够健全推广队伍,提升推广效能。同时,要积极与收割机生产厂家合作,深入农户实际生产场景以展示收割机的优势及其操作方法,让农户切实感受到收割机生产的高效率与带来的便利,通过展示收割机优点提高农户对收割机的购买动机。此外,要组织推广人员学习收割机的操作、维修技术,了解收割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作业质量保障措施,鼓励推广人员采取各种方式了解农户的诉求,如与农户面对面交谈以把握其对收割机的认知程度与理解能力;通过社交新媒体与农户联系以全面采集农户的反馈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把握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特征及其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需求等,以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农机推广方案,切实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需求。
收割机推广管理中,确保收割机规范及安全操作尤为重要。为此,需要联合当地公安、交通等部门进行综合性安全管理,开展专项行动了解农户对收割机的操作水平与安全意识,加大对收割机安全使用的监管力度,以此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10]。同时,要加强对收割机驾驶员的培训力度,要求其必须持证驾驶,且达到一定的操作技术标准[11]。在培训活动内,要以实际案例揭示不合规操作的危险性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起到警示与督促的作用,让收割机驾驶员遵守安全规范、正确合理地采用安全操作技术,减少人为因素对收割机使用的负面影响,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2]。此外,要加大检查力度,在生产环节便需要督促厂家完善安全防护措施,结合实际需求添加紧急制动等功能,避免收割机可靠性故障为收割机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以此为收割机的推广与管理保驾护航。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我国收割机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收割机推广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自然条件及家庭农场不利于收割机使用、农户购买收割机能力较低、收割机售后服务不到位、推广效果不佳且安全管理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做好售后服务,加大推广力度并高度重视收割机的安全管理,以此为收割机的推广与管理提供支持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