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与人称
——读张惠雯小说《美人》

2022-05-05 14:13贾若萱
都市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人第三人称人称

○贾若萱

贾若萱,1996 年生于河北保定。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湘江文艺》《中华文学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等刊物。著有短篇小说集《摘下月球砸你家玻璃》,曾入选2017 年度河北小说排行榜,获第六届西部文学奖、首届《湘江文艺》双年新人奖。现为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晋中信息学院创意写作教师。

可以这样说,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属于技巧范畴,不能脱离小说单独存在,我们谈论这个问题时,必须要依附于文本。有趣的是,在创作中,这个问题也必须依附于文本去考虑。比如说,我们在写悬疑小说时,选用什么样的视角和人称来叙述,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不好,就会进一步影响到悬念或真相的设定,从而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除了悬疑小说外,其他小说的叙述视角和人称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个好的视角和人称,会提高整篇小说的质地,变得截然不同。换句话说,同样的故事,因为视角和人称不同,可能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我举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这个例子浅显易懂,多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连起来一个完整的故事。

实际上,我们谈论“视角”时,总会和“人称”连在一起,谈论“人称”时,又不可避免地提到“视角”。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当然,我可以试着来进行一个小小的区分。人称是简单的,我们都能理解: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不管是什么样的小说,文本中的叙述人物一定在这三者中,要么第一人称,要么第二人称,要么第三人称。然而,当人称和视角联系在一起之后,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先来说说第一人称之下的情况。

拿张惠雯的《美人》为例,这篇小说的开始和结尾出现了“我”,也就是第一人称。我们都知道,第一人称的限制很多,因为叙述人所知道的东西不能超出“我”的范畴,只能知道自己所想,而不能知道他人所想。注意,在这里的“所想”,其实涉及的就是一个视角问题。我想张惠雯一定也考虑到了——用“我”来讲美人的故事,肯定会受到限制,所以除去开头结尾,用的都是第三人称“她”,这样就会大大拓宽可讲述的范围。

即使都用第三人称,也会出现不同的视角情况。比如我们熟知的全知视角,像上帝一样俯瞰着文本中所有人物的所思所想。但是在《美人》中,虽然有几次跳到何丽男友们身上,但大部分时候是聚焦在何丽身上的,所以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全知视角,也不能说是纯粹的聚焦视角,而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视角和人称叙述。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当然,我觉得这是作者精心考虑过的。因为我在创作过程中,也总是为视角和人称的问题困惑。如何进行自由切换,像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那样,这是每个创作者都应该考虑的。

接下来我们说回视角。如果是阅读经验比较丰富的读者,应该会有一个这样的感受,那就是随着小说的发展,视角是逐渐从远到近,或者说是从外到内发展的。这和我上文提到的全知视角和聚焦视角相似,但是注意,聚焦视角也分内聚焦视角和外聚焦视角。我再次试着梳理一下。

在十九世纪文学中,大部分小说使用的是全知视角,比如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我个人感觉在长篇小说中,全知视角较容易上手,当然,在二十世纪的长篇中,全知视角依然在使用。但是短篇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们读契诃夫的小说时,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即文本之外有一个讲故事的人存在,一个明显的讲故事的人,这个就是外部的视角。但是即使是外部视角,在契诃夫的某些篇目中,依然存在聚焦在主人公身上的情况,比如《宝贝儿》中,我们只知道奥莲卡的内心变化,而其他人是不知道的(这是一个蛮现代的写法,如果可以称为现代的话)。但在部分篇目中,就有些接近全知视角了,因为契诃夫写了每个人的内心变化。所以,即使是外部的视角,情况也是不同的:有的聚焦在一个人身上,但因为叙述在外部,所以离得远;而有的是分散开来,分到众多人物身上,接近全知视角。

到了二十世纪,视角慢慢从外推到内了,这个变化也许是福楼拜带来的。《包法利夫人》中,你不能再感觉到一个明显的讲故事的人大发议论或是什么,而是进入了文本内部,贴着文本中的人物写了。这个叙述距离就变得非常非常近(是的,视角和叙述距离也相关)。有趣的是,在福楼拜的晚年作品《一颗简单的心》中,叙述距离却再次拉远了,又成了外部视角。但是《包法利夫人》真的为视角问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现在的短篇小说,似乎不再流行外部视角,作者几乎都默认了使用内部视角,即紧紧贴着人物来写。在《美人》中,作者也是这么做的。我们随着主人公何丽一起流泪、恋爱、结婚、守寡,和她一起经历了她的时间(是的,视角也和时间相关,但因为篇幅有限,我们下次再梳理)。在长篇小说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内部视角,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莱纳菲尔德的《不安之夜》等等,数也数不完。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不能给出准确具体的原因。唯一确定的是,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在“视角”和“人称”上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所以我喜欢《美人》中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切换,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的跳脱,看似简单轻易的问题,却给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美人第三人称人称
拼图
谈谈英语教学中 第三人称单数及其后面动词的用法
神秘的美人鱼
蜕变
用第三人称和自己说话能减压
记叙文写作之记事(三)
争色斗艳
人称代词专练
聚焦现在完成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