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提升小学美术的教育效果,文章基于教学实践,分析了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指出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划分美术小组、巧妙布置小组任务、适当融入小组讨论、创新课堂点评机制以及组织课后小组活动等方式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148-03
当下,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鉴于此,必须深入挖掘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独特意义,掌握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原则,并探索将这一教学模式有效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活跃课堂氛围,提升美术学习热情
教师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而且多数小学生都可以在此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为组员提供帮助,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自然地投入到美术知识探究和实践活动中,调动其美术学习的热情。
(二)实现生生互助,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之间可以有效交流。能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的学生可以为其他学生讲解新知识,从而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活动中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一问题。长期组织此类活动,美术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积累合作经验,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为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合理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和配合。通过这种方式,各组学生都会意识到自己对团队的重要性,也能感受到团队合作可以帮助自己快速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长此以往,就可以使其养成主动为集体付出的意识。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合理划分美术小组,奠定合作学习基础
很多教师为维持班级纪律、节约教学时间,都习惯于根据学生座位划分小组,导致各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差距较大[2]。鉴于此,教师必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美术实践活动完成小组的划分。为确保各组都能顺利进行交流,并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前公布分组情况,鼓励学生在课间完成座位调换。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巧用瓶盖”教学为例,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剪刀、针线、胶水等物品,完成包瓶盖、粘瓶盖、添装饰等步骤,这就要求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几个因素,以便各组都有组员能够监督同伴合理、安全地使用剪刀、针线、胶水等工具,并能够将同伴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体现在小组作品中。
(二)巧妙布置小组任务,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很多小学生在美术知识探究过程中,都感受不到与同学交流和沟通的价值,认为艺术创作是个人的事情,与同伴交流很容易使自己的想法被忽视,因而更乐于独立进行学习和创作,导致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佳[3]。鉴于此,教师要巧妙布置小组任务,提升任务的复杂性,使学生主动与其他组员进行合理分工与高效合作。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未来的建筑”教学为例,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小组任务:第一,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总结典型的中外建筑材料、造型和功能。第二,独立绘制未来的建筑,并邀请同伴进行欣赏,找出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第三,使用语言描述自己修改后的作品,并请同伴帮助自己提升介绍语言的全面性,最后在班级内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这三个探究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虽然可以独立完成作品,但必须积极寻求组员的帮助,并帮助组员完善作品,从而实现作品质量的提升,加深自己对建筑设计的理解。
(三)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渗透合作学习方法
小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经验,且美术学科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要求各组在合作期间认真研究教材中的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明确作品创作思路,最终将本组的想法通过作品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融入到小组活动中,找出各组合作学习期间存在的不足,并通过个别指导、班级指导等方式,结合班级实际案例渗透合作学习的方法。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做一道拿手‘菜’”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探究做“菜”方法期间,教师要观察各组的讨论情况。此时,教师很容易发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不阅读教材而只进行空想,有的过分依赖教材而忽视自己和同伴的想法,有的在缺乏创作思路的情况下胡乱使用彩泥做“菜”等。此时,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問题。如针对过度依赖教材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其进行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菜品,说出这道菜的样子、颜色,并鼓励其进行补充,从而从多个角度对“菜”进行探究,帮助其创作教材图片之外的“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自然地掌握合作学习方法,摆脱对教材的依赖,更好地投入到组内活动中。
(四)全面分享小组成果,总结合作学习经验
各个小组完成小组活动后,教师要鼓励其全面分享本组的成果,总结合作学习的经验。为提升小组成果分享的全面性,教师可以适当提供分享思路,并鼓励各组推选出“发言人”。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新课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各组总结并分享合作学习的经验,从而自主归纳出更多的合作学习方法。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们班级的标志”教学为例,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我们小组的标志”设计活动,并鼓励学生派代表分享本组的探究成果。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分享思路:第一,说一说小组标志的图形、颜色或文字的意义;第二,分享小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展示所设计的小组标志的内涵,如“4片叶子分别代表本组4名同学,里面的文字是小组的名字,太阳代表我们的未来”。并分享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如“找不到创作思路时,我们在教材中查找了班级标志的特点,并回忆校徽的构造”“有的组员写字不好看,有的组员画画不好看,所以我们进行了分工”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分享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总结,促使各组都能通过小组共同交流和探究提升合作学习素养。
(五)创新课堂点评机制,树立合作学习信心
很多美术素养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敢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问题[4]。在这种情况下,小组活动经常会出现部分组员讨论、部分组员只是倾听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对课堂点评机制进行创新,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先鼓励小组成员互评,要求其提出同伴的长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效的合作可以帮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对个别基础不强、信心不足的学生给予肯定。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保护文物”教学为例,小组讨论过程中,很可能会有部分基础薄弱、信心不強却有着较强的语文和历史素养的学生,其能够帮助组员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文物概念,他们可能会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讲解一些中共一大相关的历史故事、介绍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有部分美术素养较好的学生能够结合讨论内容,设计保护文物相关的小报。在小组互相点评期间,学生可以有效指出各组员的长处,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最后,教师也要进行有效的点评,落实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信心,使其积极发挥自己的长处。
(六)组织课后小组活动,延伸合作学习空间
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还是强化其集体意识,教师都不能仅仅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中[5]。教师也要适当组织课后小组活动,延伸合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获得更多与同伴共同提升的机会,构建课外美术实践平台。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对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级和能力调整活动难度,引导其积极地参与课后活动。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寻找美的踪迹”教学为例,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帮助其真正理解“美,是到处都有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使其能够结合教材中的学习提示,从形式、色彩等多个方面寻找自然和生活中的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各组以校园周边、公园、图书馆、马路等地点为素材,拍摄多张照片。在此基础上,各组要开展组内讨论,组内各成员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拍摄成果,与组员共同筛选出部分照片,借助手机软件形成“小组影集”,并在“小组影集”中融入优美的音乐和文字,在班级群组内进行分享。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并积累合作学习的经验。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反思
(一)合作时机的选择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科学选择合作时机对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首先,通过对小学美术教材的透彻研究,不难发现,并非每一节课的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部分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鉴于此,合作学习不应成为美术教学中的唯一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实际情况,选择组织合作教学的时机,从而更好地呈现美术知识,促进学生美术素养提升。其次,虽然教师会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完成教学设计工作,但经常会出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及效率与教师预期不符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合作时机。如在多数学生都能快速独立理解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就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或进度,取消合作学习环节;而在多数学生都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教师要考虑是否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其突破困境。
(二)教师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
虽然学生合作经验的积累取决于实践,但教师也不能忽视自身的引导作用。首先,多数小学生都有贪玩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要关注各组讨论的内容,一旦发生讨论话题偏离课堂学习主题的情况,教师就必须适当加以干预,巧妙地让学生重新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主题。其次,部分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与同学发生思想层面的冲突,从而出现不参与小组活动、不听取同伴意见等问题,此时,教师要适当引导,促进小组和谐氛围的形成。最后,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尚处于发展状态,很容易遇到通过讨论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导致小组活动无法继续推进,教师为此可以采用启发诱导法或直接解惑的方式,帮助其解决难题。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合作学习形式
单一的合作学习形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为保持美术课堂的新鲜感,教师要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如小组预习、小组点评、小组问答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入“先自探,再合作”的形式,从而使学生在自探过程中形成个性化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此外,教师可以采用组间讨论的合作学习形式。组间讨论也分为协作和竞争两种方式,协作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实现组间互教、互助的目标,令其积极寻求同伴的帮助,从而在教师没有过度干预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竞争的形式要求各组之间开展竞争,不同小组之间可以开展互检、互评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充分调动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四)不能忽视学生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环节
每一次小组讨论后,教师都要通过课堂讲解或班级“美术角”展示等途径,让各小组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首先,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在展示成果期间,各组不仅要分享本组的美术作品,还要通过语言讲解作品理念或学习收获,这个过程要求其对相关美术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提升其归纳总结能力。其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热情。为更好地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每一个组员都必须积极思考,尝试提出合理建议,从而形成良好的小组氛围。最后,有助于各组互相学习。每一个小组的探究成果都必然有着独特之处,通过组织展示和讲解活动,有助于各组互相借鉴、汲取经验,提升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
总的来说,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美术兴趣、集体意识等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恰当的方式,为其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强化其合作学习的意识、信心和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全面地解读教材中的内容,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2]徐文婷.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
[3]雷晓华.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多学科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9(6).
[4]杨立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智慧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6).
[5]韩丽红,潘玉君.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4).
【作者简介】
杨小文(1983~),男,汉族,甘肃通渭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