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潇
新基建项目的概念在近几年才刚刚提出,企业在实施这类新型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财务管理难题。本文由新基建项目的定义及特点引入,讨论了实施新基建项目资金筹集难、盈利风险高、项目执行中财管失控以及项目核算及决算不规范等问题,并对应提出了优化筹资架构及明确投资战略、全面落实项目预算管理及各执行环节的财务控制、重视决算审计及项目后评价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开展新基建项目的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方面的帮助,促进新基建项目的健康发展。
一、引言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对宏观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2020年全球GDP增長率首次呈现负数,下降比率为-3.60%。面对疫情冲击、经济衰退、中美摩擦及转型升级等重大挑战,新基建是应对挑战的有效办法。需求侧有助于稳增长和稳就业,服务于消费升级,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供给侧为中国创新发展,尤其是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创造了基础条件。但从企业层面看,新基建项目存在行业专业性强、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等问题,企业在实施该类项目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困难。为此,本文对新基建项目的整体立项、实施执行到验收决算三个层面的项目财务管理难题给出建议,希望能对新基建项目的有序发展提供帮助。
二、新基建项目的定义及特点
(一)新基建项目的定义
2018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度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内涵作出解释: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那么后续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重大民生领域通过高新技术改造的消费升级。
(二)新基建项目的特点
作者认为,新基建项目综合了基建项目以及信息科技项目的双重特点。
近年来,基建项目呈规模化、复杂化、一体化、金额大的特点,且基础设施建设是为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良性增长以及产业健康发展服务的,所以该类项目短期内收益空间较小,收益增长速度缓慢,进而导致项目回收期较长。
信息科技项目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需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且数字技术产品具有不确定性高、折旧快以及竞争强的特点,导致信息科技项目的资金回收风险居高不下。
新基建项目综合了以上特点,即研发投入大、短期收益少,回收周期长,整体风险高。
三、新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资金筹集困难,盈利风险偏高
1.资金筹集困难,融资结构不合理
新基建项目所需研发投入巨大,导致其融资缺口长期存在。企业方面大多以股权融资加银行贷款为主要的筹集资金方式,同时也有一部分财政补贴拨款。有时企业为了项目进度甚至是企业的自身存亡,会吸纳过多债务融资或是与战略发展相悖的股权融资,导致融资成本奇高、资本结构失衡,或经营话语权旁落,最终均导致企业整体运营风险急剧上升,甚至破产。
2.盈利风险偏高,资金回收期长
新基建项目大多需要数量庞大的资金支持,又需要耗费很长的合作周期,且短期盈利空间较小,收益速度较慢,故资金回笼周期一般偏长。虽然加大研发投入可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但资金回收期的拉长,也导致资金占用较为明显,使流动性变差、资金结构风险加剧,从而影响项目推进、筹资难度上升,甚至会引发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二)项目执行中财管失控
1.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企业在实施新基建项目的过程中,缺少严格的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及执行等问题,这种现象往往会使项目成本超出预算。
2.成本超支风险较高
企业在实施新基建项目时,会被各类因素影响,造成施工时间延长、实施成本增加,运营成本也随之增长。此外,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对项目成本造成影响,比如既缺乏科学的岗位培训和工作经验,又缺乏节约项目成本的理念,这就会造成项目运转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和浪费情况加重,更严重的会直接影响项目交付,令企业蒙受结算损失。
3.资金管理及结算不规范
由于部分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在项目中的重要地位,或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不熟悉新基建项目款项结算等方面的问题,导致资金管理工作弱化,资金结算不规范。
(三)项目核算及决算不规范
1.核算口径不统一,不能形成有效对比
部分企业未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导致项目记录混乱,数据口径偏差大,不能满足有关政策的申报及验收需求。另有些企业,为满足经营者或投资者对周期性收入、利润等关键数据的要求,在核算同类型的项目时,会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未严格按照统一的核算制度执行。
2.决算不规范,导致收益受损
有些企业不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准确、及时完成决算工作,不仅会因耽误公共服务建设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也会令企业承担款项结算滞后甚至违约赔偿的损失。
3.不重视总结经验教训
部分企业在项目交付后则“万事大吉”,不分析项目的盈利情况,也不通过历史项目的结果总结经验。长久下去,企业开展的每一次新基建项目都在尝新试错,不仅令项目的开拓混乱无序,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效益与口碑,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四、新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改进建议
(一)优化筹资架构,明确投资战略
1.优化筹资架构,多类模式结合
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融资工作,健全融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融资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从多方面积极寻找各类融资途径,避免对财政拨款和金融贷款的过度依赖。对于新的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也要做出合适的分辨,应结合企业整体资金预算计划与项目收支计划,合理统筹选择融资款类型,避免项目周期与融资类型不匹配,造成融资成本过大、资本结构失衡的后果。DA2FB84A-F58C-4758-9795-1571695E2237
近年来,PPP合作模式在推进新基建项目方面作用显著,该模式大多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以股权融资的形式合作,企业能获取项目投入资金以及政策支持,政府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达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规划。但该模式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要求也会更加严格,不仅仅代表企业多了一条融资之道,也是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监督与敦促。
2.明确投资战略,创新资金回流
企业应明确项目的投资及研发战略。企业应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深入分析拟开展的新基建项目的关键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谨慎选择项目,而不是盲目铺开。企业也需依据自身核心技术,有计划性地科学投入研发支出,切忌设定太多技术目标,导致有限的资源被分散,原有的优势也会被竞争者迅速超越甚至替代。在提高研发效率的前提下,企业应精准把握新基建市场需求,确定战略及研发方向,一旦方向偏离了市场,应及时进行纠正,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新基建项目的短期收益速度相对较慢,企业应重视项目的产品化与市场化,不断加强项目的信息科技平台建设,提高项目的可复制性和适用性,进而提升其盈利能力。企业也可尝试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提前获取未来收益,包括项目收益债券、项目资产证券化或不动产信托投资等方式。
(二)全面落实项目预算管理及各执行环节的财务控制
1.全面落实项目预算管理工作
企业应制定健全的项目预算管理制度。针对单独的新基建项目,企业应基于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对预算细节进行合理、适当的设置调整。针对全部项目整体而言,应建立集中化预算财务制度,依据总量控制、分项预算的总体框架,按照需要与可能、局部与全局、重点与一般、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预算编制。企业也应明确新基建项目预算编制的明细化与标准化,明确预算的编制内容、依据和方法,实现预算与会计核算科目的配比性。
企业应分解落实新基建项目实施各阶段的预算执行计划,明确项目各阶段的预算控制目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企业应以项目预算执行计划和目标为依据,定期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核查、比对和分析。预算管控信息化是预算管理的有效手段,将拟定好的预算计划嵌入到企业日常使用的ERP系统中,在各关键流程、表单及字段实时更新预算总量及已执行情况,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列为审核的重要事项之一。
企业应做好项目预算调整工作。应依据外部环境变化、项目实施进展和项目方案优化要求等,不断修正和完善项目各阶段的预算执行计划和预算控制目标。
2.加强项目执行成本控制管理
应利用项目费用定额表对新基建项目实施控制。传统项目费用定额分类包括物资消耗、工时定额等,新基建项目可能会另有自研工时定额、外包开发服务分摊、软件或无形资产分摊等分类。所以企业应尽可能全面分析新基建项目在各阶段涉及到的所有费用类型,按照科学统一的口径合理分配,向各环节、流程有关人员明确费用定额管理办法及细节,严格执行项目费用定额管理。
企业应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财务人员应可以参与新基建项目合同的论证、签订、审查和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负责审查并履行合同支付职能,定期了解合同方的资信和履约能力。企业应确保合同管理台账中的关键字段设置,确保每个新基建项目相关的上下游合同能够有效关联,以便企业在预算、成本管理、决算等环节能够及時准确地获取每个项目相关的全部合同信息,令决策及时有效,核算全面到位。
项目执行成本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时,需根据相应的批报程序,报原审核部门核定,按照先批准、后变更的原则进行处理。
3.做好资金管理及项目结算工作
企业应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结算制度,并严格执行。
企业应依据项目合作方是否包含政府客户以及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包含政府专项补贴,根据有关方面的要求及政策,或者根据项目现场的资金结算需求,明确是否需要针对单独项目设立项目专款账户;若确需设立,则应严格按照项目专款账户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确定不需设立专款账户的,企业应根据全部项目的整体计划与进度,统筹合理安排资金。
实施新基建项目,企业应根据合同约定、预算与计划、实施进度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正确区分会计期间,规范成本列支,统一对项目进行收支与结算。企业应实时更新各个项目的结算情况,以整体统筹为出发点,提前做好投融资方案。
(三)重视统一核算、决算审计及项目后评价
1.统一项目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项目收支应分项目、分要素进行明细核算,以便企业的核算标准与行业内统一,达到横向可比,符合项目申报、政府合作或政府补贴的核算要求。
企业应保证内部整体项目的核算标准及要素统一,要确保会计核算制度与项目预算管理相衔接,这样才能令企业内部各个项目达到纵向可比,令预算、考核及分析有据可依。
2.严格履行项目决算审计
企业应建立项目决算审计制度,明确项目决算报表内容、格式要求和填报口径,严格执行项目决算数据材料的收集、审核、汇总,形成项目决算报告。为加强决算验收管理,完善项目移交手续,财务管理部门要协同有关专业人员,按制度及要求完成决算工作。
项目审计报告一般是由客户聘请外部第三方进行现场审计并完成报告编制工作,但企业仍应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与新基建项目有关的各类政策及审计标准。不论企业是否达到了成立内审部门的规模,企业均应对拟决算的新基建项目预先完成内部审计,以确定项目是否达到验收标准,进而在交付前及时修正问题,并总结有关问题形成经验,作为适当调整各类预算或管理办法的参考,以保障后续的项目执行更加高效完善。
财务决算报告及审计意见应作为新基建项目验收的依据,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
3.重视项目经济后评价
企业应在对比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经济后评价,并编制项目经济后评价报告。该报告一般包括项目资金收入和使用情况、重新测算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经济评价指标等。经济后评价应通过投资增量效益的分析,突出项目对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用和影响。
项目经济后评价的意义要高于项目决算。项目决算仅针对项目从筹建到决算的实施过程,大多仅使用绝对指标,仅在财务价值方面对单个项目进行评价。而项目经济后评价,将评价反馈流程向前追溯到了可行性研究环节,通过上文所述的多类指标,不仅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也同时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不仅分析单个项目,也协助企业分析整体项目;为企业加强制度改革、优化项目管理等方面提炼经验教训,并能帮助企业将改善直观反映在财报数据上,进而增加企业的社会价值。
结 语
为应对疫情冲击引发的经济衰退,新基建项目绝对是有效解决方案之一,但企业应明确实施新基建项目时容易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做到优化筹资架构,明确投资战略,全面落实项目预算管理及各执行环节的财务控制,重视统一核算、决算审计及项目后评价。做到以上几点,相信能为实施新基建项目的企业科学规避风险,合理降低各项成本,使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实现共赢。
(作者单位: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DA2FB84A-F58C-4758-9795-1571695E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