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悦,曾 彬
(1.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西华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幼儿劳动教育是指支持幼儿有目的地运用体力与智力,在实践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以改造外部世界,进而促进其劳动情感、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等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劳动教育对提升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劳动精神、劳动价值以及劳动技能具有决定作用[2]。”与此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提出“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以及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将幼儿培养成为热爱并崇尚劳动的时代新人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1—2021年有关幼儿劳动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地呈现了与幼儿劳动教育相关的知识图谱,深度剖析了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的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以此为该研究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
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幼儿劳动”作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选取时间区间2001年1月1日—2021年7月22日,共检索出中文文献377篇,剔除重复及无效文献,最后采用303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献282篇,硕博论文21篇。
主要运用更新版的CiteSpace5.7.R5软件作为工具,绘制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图谱、表格和曲线等形式对这一研究领域的知识特征、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进行直观展示[3],并通过绘制出的时区视图对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从图1可以得知,2001—2021年幼儿劳动教育相关文献数量变化的趋势,其文献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1年至2012年发文量较少,2012年至2017年发文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至今发文量呈爆发式增长,2021年由于文献只统计到当年7月份,因此不做趋势分析。整体而言,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图1 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发文数量年度分布图
在CiteSpace5.7.R5中,将作者作为分析对象绘制出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核心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其中,作者姓名节点数越大,影响力越强;同时,连线数越多,代表节点间越密切,该领域核心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越高。
由图2可知,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核心作者共线知识图谱共有202个网络节点,1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09,仅部分作者之间存在共线关系,且共线程度较低。其中,西南大学胥兴春、姜晓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且两位作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她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关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中心幼儿园钱维丹与季晓英有合作关系,她们通过实践提出了关于幼儿园劳动服务技能的训练要点研究。可见,目前在幼儿劳动教育领域作者之间缺乏合作意识,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图2 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核心作者共线知识图谱
在CiteSpace5.7.R5中,将研究机构作为分析对象整理出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核心研究机构发文量表。整理前五位的机构形成表1。从表1可以发现,幼儿园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场所,其中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幼儿园的发文量为6篇,西南大学为5篇,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幼儿园为4篇,重庆师范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都为3篇。通过分析发现,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幼儿园以徐婉婷老师、赖碧丽老师与张清玲老师为主,主要从区域活动中幼儿劳动技能的探究与培养入手,主要从事幼儿劳动教育的应用研究。
表1 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核心研究机构发文量
通过绘制的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3),得到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其中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线关系,节点越大,即关键词出现的频数就越高;节点外围的颜色越深,即关键词中心性越高。
图3 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通过导出的关键词的频数中心,将其作预先处理:首先,剔除本研究领域检索文献中的主题词“幼儿园”“幼儿”“劳动教育”,其次合并“家园合作”与“家园共育”“实施”与“实施策略”等词义相近的关键词,最后筛选出在3次及以上频次的关键词,并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如表2所示。
表2 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关键词及中心性频数
本研究根据图3中关键词之间的共线关系,并通过对文献进行二次阅读,进一步聚类表2中的关键词,总结出2001-2021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的三个热点主题: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研究、内容研究和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
由表2可知,排在第一位的热点关键词为“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品质”等,其主要针对幼儿劳动教育价值进行研究,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
1.劳动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阶段实施劳动教育是实现幼儿人格完整塑造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应当把劳动教育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彰显劳动的教育价值[4],因此,为了构建连续的劳动教育体系,在幼儿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意义重大。檀传宝认为,幼儿劳动教育,不能强调幼儿劳动的生产性和创造性,而是要促进幼儿形成劳动的主观体验及经验,重在体现劳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5]。王铭、王银玲也指出,幼儿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参与劳动的过程是体育的过程,有利于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参与劳动的过程是智育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经验的获得以及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参与劳动的过程是德育的过程,能够培养幼儿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等品质;参与劳动的过程也是美育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6]。
2.劳动教育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
幼儿劳动教育需要通过幼儿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在劳动过程中体验汗水挥洒的辛苦以及收获成果的愉悦感。王一雯、梁艳认为幼儿园劳动教育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悟生命,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实践品格的形成与发展[7]。徐佳鑫在其研究中表明,劳动教育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包括增强自身的意志力和责任感,也是创造力发展的源泉[8]。
排在第二位的热点关键词包括“一日生活”“种植活动”“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等。主要是针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按劳动的结果进行划分、根据幼儿年龄阶段进行划分以上两个部分。
1.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按劳动结果划分
在丰富的劳动内容中,贯穿着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的提升,满足幼儿生存发展的需要,部分学者将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按劳动结果进行划分。高翔、胡露等人将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分为以下三点:一是服务自我,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的能力,在一日生活中开发不同的劳动项目;二是服务集体,培养幼儿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为集体服务的劳动意识;三是服务社会,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形式,拓宽幼儿劳动服务的群体范围[9]。姜晓、胥兴春认为应当结合脑力劳动与学习劳动同时发展,同时幼儿劳动教育内容包括脑力与学习劳动、对劳动者的认识劳动、生活自理和服务他人劳动三个部分[10]。
2.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按幼儿年龄阶段划分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应当按照幼儿年龄阶段进行划分,要求既要了解幼儿在该年龄阶段的发展规律,还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林晓萍在研究中提到家长应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如:2-3岁的幼儿,需要具备基本穿脱衣服的自我服务能力;3-4岁的幼儿,可以进一步扩大自我服务的范围,比如学会自己叠被子、收拾玩具以及分类整理图书等;5-6岁的幼儿,应当在具备自我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学会服务他人,比如,可以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此外,由于每位幼儿都遵循一定的生长规律与其特有的生长速度,家长需要顺其自然慢慢地培养幼儿开展劳动活动[11]。海建利在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研究中提到,教师应当依据幼儿年龄特点,了解幼儿的劳动能力,小班阶段的幼儿主要以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让幼儿具备为自我服务所需的基本劳动能力;中班和大班阶段的幼儿主要是以为他人和集体服务为主要内容,让幼儿之间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积极参与到幼儿园集体劳动、家务劳动中[12]。
排在第三位的热点关键词包括“家园合作”“家庭劳动教育”“养成教育”“策略”“实践研究”“园本课程”“绘本”“劳动课程”“游戏材料”等。研究主题围绕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与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设计系统化的幼儿劳动教育课程;家、园、社三方协同合作;幼儿劳动教育游戏化以上三个方面。
1.设计系统化的幼儿劳动教育课程
结合幼儿园本土资源以及园所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建设更适宜的幼儿劳动教育园本课程体系。罗向东等人认为,本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最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幼儿园教育条件,应当顺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考虑幼儿园的内部条件以及家庭支持等因素,通过采取“借鉴整理+园本源开发”的模式,建设本土化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3]。章湉、吴洁认为既要结合幼儿园所在地的本土特点,同时应当考虑幼儿所在年龄班,以小中大班作为劳动教育现场体验教学体系的纵线开展,以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作为其横向开展的内容[14]。
2.家、园、社三方协作劳动教育
家、园、社三方紧密联系、资源共享,协同一致地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是当前学术界倡导的一种科学教育模式。经柏龙、周佳慧认为,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应当协同合作,以家庭为基础、幼儿园为主导、社会为依托形成一个教育链,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15]。李辉等人也在基于种植劳动教育研究中提出,幼儿园需要吸纳家庭、社区等多个教育途径参与幼儿种植劳动教育[16]。胥兴春、姜晓认为,社区可以更好地巩固并落实劳动教育的全面性与均衡性发展,应当适当开展社区劳动教育活动,营造并深化社区劳动教育的氛围,是幼儿劳动教育开展的必要途径[17]。
3.幼儿劳动教育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劳动教育游戏化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性,是提高幼儿劳动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杨涛认为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体验愉悦感,更重要的是让游戏成为幼儿了解和掌握各种有意义经验的工具和手段。通过合理的游戏,可以把幼儿的一系列本能性的自然活动发展为他们的一种劳动兴趣和价值观念,帮助幼儿在身心发展中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18]。同时,姜晓等人也特别强调不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庇护所”,教师必须懂得游戏只是帮助幼儿感知并认识劳动的途径,幼儿需要在劳动过程中去感知劳动的实际内涵与本质,萌发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19]。
运用CiteSpace5.7.R5绘制出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关键词突显时区图谱,如图4所示,“幼儿园”“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劳动技能”“培养”“幼儿”“幼儿教育”等关键词与多个小的节点互相连接,构成时区图谱的基础部分,从图中可以总结出幼儿劳动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4 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关键词突显时区图谱
该时期的成果主要集中于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探讨,共发表论文41篇,学者们对培养幼儿劳动意识、习惯及技能论述的相关成果多且集中,旨在从宏观层面为幼儿劳动教育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这一阶段的幼儿劳动教育研究领域逐渐拓宽,发文量显著提升,五年期间达到54篇。这与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件有关,该文件明确提出密切结合幼儿一日生活选择劳动内容的要求,如:“要求幼儿能够生活自理,积极主动参与家务劳动[20]”。该时期的相关研究较多且分布广泛,其中“幼儿参与”“家园共育”“家园同步”“社会活动”“家庭教育”等被重点关注,学者们主要从家庭、社会的教育途径充分研究和探讨了关于幼儿劳动教育开展的教育内容、落实路径、教育对策等。
这一阶段共载文208篇,该领域刊发文献涨幅明显,研究内容极大丰富。这与相应年度相继出台的几项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依据有密切联系,2017年,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重要讲话,倡导弘扬劳动精神[2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设立并完善劳动教育课程[2]。该阶段“一日生活”“园本课程”“实践探索”“劳动过程”“种植活动”在幼儿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受到关注,学者们主要从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建设本土化劳动教育课程的角度进行研究,为劳动教育的普及和落实提供经验。
由此可见,国家政策的颁布较大的影响了幼儿劳动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反映出我国正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随着劳动教育的不断推进,研究者对我国幼儿劳动教育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将不断加深,相关研究势必更加多元与深入,进而持续为我国幼儿劳动教育提质升级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幼儿劳动教育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结合本文中关于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提出目前幼儿劳动教育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近二十年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研究核心作者共线知识图谱可以得知,国内目前关于幼儿劳动教育研究中作者之间仍然缺乏联系,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体。同时,研究机构也较为分散,高校学者与幼儿园一线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导致幼儿劳动教育研究很难深入展开,不易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从已有研究中可以知道,大多数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仍是以经验性总结为主的方法,较为单一,且只有少部分研究会使用观察法、实验法研究,总体来说,研究的方法较为理论化,缺乏实证研究。
近二十年来,幼儿园一线教师、高校教师和家长等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文章刊发。从以上知识图谱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幼儿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比较聚焦,但很多文章在质量和价值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研究水平不足的问题。比如:在已有研究中,有关幼儿劳动教育发展的策略与实施路径在多数研究文章中都会有所阐述,但是,更多的停留在经验性总结上,因此,提出的内容比较重复,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且部分文章存在专业性、理论性不足、研究不深入、缺乏创新性、研究视角单一等系列问题。
应分别加强不同机构、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形成核心机构群与核心作者群,引领并推动幼儿劳动教育领域的发展。除此之外,高校研究者与幼儿园一线教师应当密切合作,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促使幼儿劳动教育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增加幼儿劳动教育的研究深度,进而更好的提高幼儿劳动教育文章的研究质量。
目前国际上主要以量化研究与混合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较少采用单一的质性研究方法。因此,研究者应当加强实证性研究,除了使用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等方法,还应当不断加强量化分析软件(如Mplus、Amos等)和质性分析软件(如NVIVO、Atlas.Ti等)的学习与运用,以此创新研究范式。从不同角度更加全面的研究幼儿劳动教育,如幼儿园劳动教育现状的观察与调查、家长指导幼儿劳动的行为和心理的观察与分析等。通过加强实证性研究,丰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才能推动幼儿劳动教育研究的进展,提升幼儿劳动教育理论研究的层次,增加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首先,应当深化幼儿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体系中,探究更具有适宜性、实践性的幼儿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其次,应当拓宽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如:在学科结合日益加强的当下,劳动教育可以与美育充分融合,创新研究视角,不断扩大劳动教育的影响力。再次,应当设计系统化的幼儿劳动教育课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劳动教育课程,为今后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建立提供经验借鉴;同时,需要加强家、园、社多方合作,探索多途径合作方式以此保障幼儿劳动教育的效果。最后,多从英文文献入手,积极关注国际幼儿劳动教育研究热点,吸取国外幼儿劳动教育中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开展创新性研究,降低国内对幼儿劳动教育研究内容的重复性,取得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