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沈周《名贤雅集图》和《高贤饯别图》辨伪

2022-05-03 14:33赵伟松
中国书画 2022年2期
关键词:沈周雅集

赵伟松

 一

传为明代沈周画作《名贤雅集图》(图1,纵252.9cm,横44.5cm,设色山水,纸本),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续编》〔1〕及阮元《石渠随笔》〔2〕著录。图上石渠八玺全,又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宣统鉴赏诸玺。《名贤雅集图》画前作松、柳各一,木桥跨溪,桥上四贤者、三童仆,其中两童仆挑担携具;又有十贤者分四组沿之字形坡路蜿蜒而上,四童仆分而跟随,其中一童仆扛大芭蕉扇回首观望,路旁有乔树数株。林中一中年官人亭外等候,一仆侍于后,一仆跪于前。峭壁下可见桅杆四,舟楫停岸,水流平缓,沙渚绿荫,远峰巍峨。图上沈周自题七言长诗(九行)和跋文(六行),钤“石田”(朱)、“沈氏启南”(白)二印。

沈周自题诗和跋文,兹录于下:金阊流水清如玉,杨柳千条万条绿。

画舫劳劳送客亭,勾吴人去官巴蜀。巴蜀东南僰道开,专好路凿颠崖腹。不知置郡几何年,即叙西戎启荒服。太守严程五马装,山人尺素双江景。草色官桥从者行,花时祖帐青樽饮。碧树遥遥留客情,青山叠叠征帆影。此地居然风土佳,文人仕宦堪高枕。欣际圣人御世真,成康再遇更相亲。瞿塘剑阁岂殚远,出门万里皆康庄。虽为边郡二千石,迳过黑水临青羌。去国岂言亲故窅,还家讵使髩毛苍。射渎千帆估客船,虎丘依旧青如黛。长幅涂成发浩歌,一天诗思江山外。

吳子遯庵,由南京刑部郎中,南司寇用弘治三年诏书得荐其属,将待以不次。疏未达而命守叙州。既尝调,叙又险且远,公独不以为意。吾乡诸君子共为之荐,并赋言以壮其行。遯庵嘱周为之图,自蔡林屋、都南濠、杨南峰、朱大理、彭龙池、袁胥台、唐六如、吴匏庵、沈石田、文衡山、王酉室、徐天全、祝枝山,十有三人,以纪一时之胜云。

弘治己酉三月十有七日,长洲沈周。

据图上沈周自题,《名贤雅集图》乃为吴愈(字惟谦、号遯庵,文徵明岳父)官叙州所作。这段自题文字,细辨之下,竟有三处破绽。

其一,落款时间弘治己酉,乃弘治二年(1489),可是文中出现“南司寇用弘治三年诏书得荐其属”句,沈周怎能未卜先知,提前预言明年之事呢?

其二,文中提及“吾乡诸君子共为之荐”(“荐”乃“饯”之误),详细罗列了诸君子名字。其中王酉室即王榖祥(1501—1568),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人。袁胥台即袁袠(1502—1547),字永之,号胥台山人,吴县人。彭龙池即彭年(1505—1566),字孔嘉,号隆池山樵,长洲人。此三人,弘治二年尚未出生,焉能参与雅集?徐天全即徐有贞(1407—1472),字元玉,晚号天全翁,苏州吴县人。弘治二年(1489),徐氏已过世,难道复活参加此次盛会?吴匏庵即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人。据《吴宽年谱》〔3〕,弘治二年,吴宽时在京城,不可能在苏州参加送行盛会。

其三,跋诗非沈周所作,诗的真正主人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梅村。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以其号梅村著称于世,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江苏太仓人。崇祯四年(1631)殿试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后任国子监祭酒。其诗《圆圆曲》中“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广为人知。考《梅村集》卷七,载有《京江送远图歌并序》〔4〕,兹录于下:

《京江送远图》歌并序。

《京江送远图》者,石田沈先生周为吾高祖遯庵公之官叙州作也。图成于弘治五年辛亥之三月,京兆祝公希哲允明为之序。后一百七十有八年,公之四世孙伟业谨案京兆序而书之曰:公讳愈,字惟谦,一字遯庵。成化乙未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进郎中,清慎明敏,号称职,先后九载。南司寇用弘治三年诏书得荐其属,将待以不次,疏未达而命守叙州。为守既尝调,叙又险且远,公独不以为望。南中诸大僚为文以宠其行,太仆寺丞文公宗儒林既已自为文,又遍乞名人之什以赠。文公之子待诏徵仲璧,即公婿也。石田为文公执友,待诏亲从之受画法,京兆之交在文氏父子间,故石田为作长卷,题以短歌,而京兆序之。长卷中平桥广坡,桃柳杂植,有三峰出其上,离舟挥袂送者四五人,点染景物皆生动。短歌有“荔支初红五马到,江山亦为人增奇”之句,其风致可想见焉。京兆文典雅有法度,小楷仿钟太傅体,尤其生平不多得。诗自都玄敬以下十有五人,朱性甫存理、刘协中嘉䋭,尤以词翰著名者也。先朝自成、弘以来,一郡方雅之族,莫过文氏,而吾宗用世讲相辉映。当叙州还自蜀,参政河南,而文太仆丞出为温州守。待诏以诗文书画妙天下,晚出而与石田齐名,其于外家甥舅中表多有往还手迹。伟业六七岁时,见吾祖封詹事竹台公所藏数十纸,今大半散失,犹有存者。此卷比之它帙,日月为最久,衰门凋替,不知落于何人。乃劫灰之余,得诸某氏质库中,若有神物拥护以表章其先德,不綦幸乎!吾吴氏自四世祖仪部冰蘗公以乙科起家,参政再世滋大,父子皆八十,有重德,其行略具《吴中先贤传》中。伟业无似,不能阐扬万一,庶几邀不朽于昔贤之名迹,而藉手当世诸君子共图其传,是歌之作,见者有以教之也。

京江流水清如玉,杨柳千条万条绿。画舫劳劳送客亭,勾吴人去官巴蜀。巴蜀东南僰道开,夷牢山下居民屋。诸葛城悬断栈边,李冰路凿颠崖腹。不知置郡始何年,即叙西戎启荒服。吾祖先朝事孝宗,清郎远作蛮方牧。家世流传饯别图,知交姓字摩挲读。先达乡邦重文沈,太仆丝萝共华省。徵仲当时尚少年,后来词翰臻能品。师承父执石田翁,婉致姻亲书画请。相城高卧洒云烟,话到相知因笑肯。太守严程五马装,山人尺素双江景。草色官桥从骑行,花时祖帐离尊饮。碧树遥遥别袂情,青山叠叠征帆影。首简能书枝指生,挥毫定值残酲醒。狂草平生见尽多,爱看楷法藏锋紧。徵仲关心画后题,石田句把前贤引。杜老曾游擘荔支,涪翁有味尝苦笋。(唐戎州,宋绍圣四年始改为叙。杜子美客游诗有“轻红擘荔支”之句;黄山谷贬官,作《笋赋》,言“苦而有味,官况似之”。故石田短歌,引此相赠。)此地居然风土佳,丈人仕宦堪高枕。呜呼!孝宗之世真成康,相逢骨肉游羲皇。瞿塘剑阁失险阻,出门万里皆康庄。虽为边郡二千石,经过黑水临青羌。牦牛徼外无传堠,铁锁江头弗置防。去国岂愁亲故远,还家讵使鬓毛苍。吾吴儒雅倾当代,石田既没风流在。待诏声华晚更遒,枝山放达长无害。岁月悠悠习俗非,江乡礼数归时态。纵有丹青老辈存,故家兴会知难再。京口千帆估客船,金焦依旧青如黛。巫峡巫山惨淡风,此州迢递浮云碍。正使何人送别离,登高肠断乌蛮塞。衰白嗟余老秘书,先人名德从头载。废楮残缣发浩歌,一天诗思江山外。

比较画上自题诗和吴梅村诗,沈周所作共二十八句,吴梅村七言诗共六十六句。自题诗中十四句完全抄自后者,十二句稍改动一二字。如“金阊流水清如玉”,改“京江”为“金阊”;“不知置郡几何年”,改“始”为“几”;“草色官桥从者行”,改“骑”为“者”;“花时祖帐青樽饮”,改“离尊”为“青樽”;“文人仕宦堪高枕”,改“丈”为“文”;“射渎千帆估客船”,改“京口”为“射渎”;“虎丘依旧青如黛”,改“金焦”为“虎丘”,如此等等。仅“欣际圣人御世真,成康再遇更相亲”二句,不同于后者。明代中期的大画家沈周,当然不可能预写明末清初吴伟业的诗作,《名贤雅集图》伪品无疑矣。

根据《梅村集》所载《京江送远图歌并序》,可以得出二个结论:第一,伪作自题诗文抄自《京江送远图歌并序》;第二,作伪时间当于吴梅村作诗之后。根据序言中“图成于弘治五年辛亥之三月,京兆祝公希哲允明为之序。后一百七十有八年,公之四世孙伟业谨案京兆序而书之曰”,可推算吴梅村此诗作于康熙九年(1670)。《名贤雅集图》作伪时间上限为康熙九年(1670),下限为《石渠宝笈续编》始辑时间乾隆五十六年(1791)。

曾经清内府收藏的世传为沈周所作的《高贤饯别图》,图上送行人物十四人,其中十三人与《名贤雅集图》完全相同,实亦托名沈周之伪品。《高贤饯别图》(局部见图3、图5,纵31.6cm,横301.8cm,纸本),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续编》〔5〕及阮元《石渠随笔》〔6〕著录。石渠八玺全,又钤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乾隆时藏御书房。引首吴宽题“高贤饯别”四大字,该图起首亦作木桥跨溪,桥上一仆托卷轴、一贤者策杖而行,又有六仆十三贤者,沿路前行。送行贤者共十四人,各标姓氏,为祝枝山、徐天全、袁补之、王酉室、袁胥台、文衡山、沈石田、吴匏庵、彭隆池、唐六如、朱大理、杨南峰、都南濠、蔡林屋。卷尾树石栏亭,亭前一人拱立迎客。

画卷拖尾有沈周撰、祝允明书《送于孟功先生赴召入京师序》(局部见图4),兹录如下:

钱塘于孟功先生,德学闻望为一时所称,尝为常熟令,退居溧阳。于兹三年,充乎裕如,恒无怏怏不足态。有子弟可以代其力役之劳,有畎亩以供其岁时之需。居一庐不俚不华,仅除风雨。静则与图书琴瑟偕,动则与烟云花鸟俱。客至辄具茗焚香,酌酒命题,谈古今、说道理,徜徉逍遥,若将终身焉,而不知其在客也。

当路有知先生者曰:“孟功岂隐者哉?方今大明丽天,旌别淑慝,登崇俊良,仕相荐之朝。”未几,恩命宠临,徵书涣颁。声达乡邑,光生草莱。先生幡然喜曰:“天之生材,必有以用之,我岂果于忘世者哉?矧今明良相逢之时哉,与其兀兀穷檐同草木腐,岂若施吾所学,而流声光后世哉?诵其诗,读其书,追慕古虞夏商时,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日吉辰良,戒行在期,我乡大夫士相与

设祖载觞,或为咏歌,饯之东门外。长篇短章,铿鍧炳耀。道旁观者,啧啧壮之。酒三行,有执爵而言者,曰:“先生饱道沃德,退不绝俗,进不违时,幸值此昌期,敬为先生寿。”又有执爵而言者,曰:“尝闻体大者用广,器宏者量深。先生抱负超于人人,其所施者,愿快睹焉。”予时联席座末,乃执爵而终之曰:“兹逢圣治维新,凡我屏斥之人,莫不涤濯划磢,磨灭垢瑕,思以奋志自效。况海聿之广,贤材众多乎?先生行当荣登要津,固宜开导大臣,招徕善士,以副朝家侧席求贤意。则大臣之功莫加,而先生之名无穷焉。”先生曰:“然。敢不蚤夜以从之。”

予因次其言,并图以赠。弘治二年仲夏既望,长洲沈周撰,同邑祝允明书。按序文所言,此图乃沈周于弘治二年(1489)仲夏为送别于孟功赴京所作。序文称于孟功尝为常熟令,考嘉靖己亥(1539)修《常熟县志》〔7〕,天顺、成化年间历任县令并无此人。与《名贤雅集图》相比,送行者多袁补之,其他十三人皆同。袁衮(1499—1548),字补之,号谷虚,吴县人。弘治二年(1489)袁补之还没有出生,又怎能参加饯別呢?前文已指出,王酉室、袁胥台、彭隆池三人,此时尚未出生,而徐天全已过世,皆不可能参与〔8〕。

《高贤饯别图》与《名贤雅集图》,一为长卷,一为长轴,构图方式乍看不同,细审十分相似,略举二组人物说明。图五为《高贤饯别图》卷尾场景,主人拱手迎立,一仆侍后、一仆跪前,同《名贤雅集图》如出一辙。另一组是《高贤饯别图》标为袁胥台、文衡山、沈石田者(见图3),三人姿态与图六右半三人组十分类似。两图所作桥、树、山石,手法一致。可以判断,两图作伪者当系同一(伙)人。明代吴宽《家藏集》卷十七,载有《题石田画》诗,诗云:“石翁足迹只吴中,意到自忘工不工。平生所见亦不少,但觉一幅无相同。伪作纷纷到京国,欲以乱真翻费力。我方含笑人独疑,真迹于今惟水墨。”〔9〕沈周在世时,伪作已多。清代高士奇在《江村书画目》〔10〕中,记载了沈周赝品和真迹的价格。在“进字二号”下记载:明沈启南《虞山古桧图》一卷,赝本,二两;明沈石田《吴中名胜大卷》,纸本、旧摹本,六两。在“永存秘玩上上神品画二号”下记载:明沈石田《东庄图》一卷,未跋,可以与人,真迹,名贤题甚多而精,八两。根据这些记录,可以大致判断沈周真迹和赝本在康熙时的市场价格。世传沈周所作的《名贤雅集图》和《高贤饯别图》,进入内府后,分藏于乾清宫和御书房,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本文以吴梅村诗为突破,详证《名贤雅集图》之伪,推算作伪时间在清代康、乾期间,且并《高贤饯别图》《名贤雅集图》综合辨析,判断二图实系同一(伙)人所作之伪品。不知何故,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阮元疏于细察,未能发现其中有诈,而在《石渠随笔》一书中对二图详加著录,颇为遗憾。

(作者单位:中国光大银行)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注释:

〔1〕〔清〕王杰等:《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七)叶四四下。

〔2〕〔清〕阮元:《石渠随笔》,文选楼丛书,清道光二十二年,卷五叶十上。

〔3〕黄约琴:《吴宽年谱》,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第68—69页。

〔4〕〔清〕吴伟业:《梅村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七叶二一下—二五上。

注释:

〔5〕〔清〕王杰等:《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三)叶十八上。

〔6〕〔清〕阮元:《石渠随笔》,文选楼丛书,清道光二十二年,卷五叶八下。

〔7〕〔明〕《常熟县志》,明嘉靖十八年,卷五叶二五—二六。

〔8〕陈麦肯:《祝允明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页。以王、袁、彭、徐四人的生卒年故而疑其为伪作。

〔9〕〔明〕吴宽:《家藏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七叶十四下。

〔10〕〔清〕高士奇:《江村书画目》,清康熙四十四年,国家图书馆藏本。

猜你喜欢
沈周雅集
出入少陵:沈周与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手法的离合关系
富春山居图
吴门沈周
好玩不过雅集
第一回 十里洋场风光劲
第二回 笑谈之间音绕梁
第三回 文人气质一脉香
雅集,一门“复古”的时尚社交
沈周的气度
阳澄湖镇大力传承沈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