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录华
落叶松属于松科类植物,高可达35米,胸径达90厘米,是一种相对常见的乔木。具有耐寒、生长速度快、长势笔挺、树形优美、管理简单、产量较高、适应性强、喜光、喜潮湿的特性。既能够用于提取栲胶、提取树脂,又因有着发达的根系,木材品质优良,有很强的耐腐蚀、抗弯曲能力,在防风固沙、预防水土流失、家具制作、火车轨道建设等方面广泛用途。落叶松是一种非常优质的用材树种,其所能够创造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且也是开展荒山绿化、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类型,其生态效益非常突出。
1.1 选取育苗地
落叶松的幼苗相对脆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应该选择良好的育苗地对落叶松进行育苗,确保落叶松的成长质量和数量;对于育苗地而言,首先应该保证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且在落叶松成长过程中能够吸收足够的营养,尽量选择在山地的阳坡或者是没有遮挡的平原地区,选择是接近中性的酸性地或者是中性地,保证落叶松在成长过程中吸收足够多的养分。在开春之后,需要对土地进行最后一次翻新,提高落叶松对养分的吸收量。在对育苗地进行平整工作时,添加一定的肥料,可以有效保证育苗地的肥力,同时还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肥料,如果病虫害现象相对严重,那么就适度添加硫酸亚铁或者是甲胺磷,防止病虫害对落叶松种植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1.2 种子选择
种子的品质决定后期的生长效率和质量,播种前需使用消毒试剂对种子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可使用浓度为0.3%~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1小时以上,之后用清水洗净并晾干。在播种前15天,需保证其储藏温度在25℃左右,然后将湿润的泥沙与消毒后的种子按照比例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存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区域,适量浇灌,保证水分在60%左右,定期搅拌,保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润程度。
1.3 播种
树苗最佳培育质量温度是地面温度达到5~10℃。树苗生长期间,应保证种植区域内土壤结构与水分比例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在开始播种之前,确保松苗底部和松苗床表面充分湿润,均匀播种,完成后将细沙覆盖至高于苗床表面0.5厘米处,确保土壤温湿条件良好。
2.1 落叶松球蚜
落叶松球主要寄生在落叶松和云杉上,也可寄生在柳树等其他植物上,是目前发现的成长最复杂、形态最多的一种害虫。主要吸食汁液,啃食苗木,被侵袭过的针叶上布满白色透明的虫体分泌物,形成虫瘿,损伤树芽,影响树木发育,严重导致死亡。一旦发生会很难控制,严重危害林业发展。
2.2 落叶松叶蜂
落叶松叶蜂通常在嫩枝的表层下产卵,嫩枝吸取营养部位受到损害,导致新生的树枝枯萎向内生长,影响林木生长率。落叶松生长的旺盛时期是落叶松叶蜂危害高峰期,繁殖速度快,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传播和蔓延,防治难度大。
在落叶松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建设落叶松的监测平台,实时解决病虫害,合理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将危害程度尽可能降到最小。在落叶松生长阶段中最重要的是幼苗阶段,此阶段是病虫害的高发时期,因此在幼苗阶段防治人员更应该密切观察落叶松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使用化学药剂毒杀病虫害,及时防治可有效控制病虫害,从而保证落叶松健康生长。该方法局限性小,适用范围较广,且不受季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使用化学药剂极容易引起病虫的抗药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建立完善的防治管理体系是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人工捕杀病虫害相比于工作人员喷洒农药更加细致。
落叶松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势在必行,相关工作人员要从育苗、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完善管理措施,研发创新型栽培技术,预防病虫害,为落叶松提供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以此丰富林业资源树木品种,提高林业资源种植效益,利于促進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在栽培落叶松时要根据本地区林业种植的整体生长情况,结合本地地形环境、土壤条件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树种,减少病虫害现象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