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清代沙喇布鲁克卡伦遗址与察哈尔营卡伦文化

2022-05-02 01:19杨华司贵珍
大众考古 2022年12期
关键词:察哈尔阿拉山口卡伦

文/杨华 司贵珍

沙喇布鲁克卡伦遗址全景(尚国军 摄)

“卡伦”为满语或蒙古语,亦作喀伦、卡路、喀龙,意思是“台”“站”,也可引申为“瞭望、守卫”,是清王朝在关隘、要塞等处设置的管理或防御设施。卡伦主要设在东北、蒙古、新疆等边地要隘,负责瞭望戍守、稽查监督、传递文书、征收赋税等事,在清代社会治安、生产、资源管理,以及边防建设、民族关系、疆域形成等方面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新疆是卡伦的重要分布区域,保存至今的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沙喇布鲁克卡伦遗址是察哈尔营守卫与开发祖国边疆的缩影,见证了察哈尔营官兵抵御外部势力入侵、保卫西北边疆稳定的历史。

沙喇布鲁克卡伦遗址位置

遗址概况

沙喇布鲁克卡伦遗址是目前博尔塔拉一带已知保存较好的卡伦之一,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扎勒木特乡浩图尔哈村,地处博尔塔拉河上游卡昝河北第一级台地上。遗址是1988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普查办公室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队在文物普查时发现的。

遗址地表建筑已不存,墙体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遗址南北长31.7 米,东西宽15.3 米。地表残存有一段墙体遗迹,残长6.4 米,厚0.5 米,残高0.6 米。墙基为卵石垒筑,地表有用来拴马的木桩。遗址中发现长矛等兵器,普查专家据此确定遗址年代为清代。沙喇布鲁克卡伦遗址是清代察哈尔营下辖的21 座卡伦之一,见证了察哈尔营守卫祖国边疆的历史。

察哈尔营及卡伦设置

察哈尔营是新疆驻防八旗之一,是军政合一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项职能,其中有两项经常性的职责:驻守卡伦和守卫台站。清王朝在统一天山南北之后,为了稳定秩序、巩固边防,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 )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该地区的军事驻防,派遣官兵携家眷戍守,其中以察哈尔官兵西迁最具代表性。察哈尔官兵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二十八年(1763)和二十九年(1764)分三批迁来新疆。三次西迁,共有2000 名察哈尔蒙古官兵,加上家眷共计6000 多人。迁到新疆后,西迁人员绝大部分都集中安置在伊犁赛里木湖周边和博尔塔拉河流域,合编为一营,称察哈尔营。

沙喇布鲁克卡伦由察哈尔营蒙古官兵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开始驻守。乾隆二十七年以前,博尔塔拉地区没有卡伦。乾隆二十八年冬,清王朝鉴于边防巡卡的需要,将驻牧赛里木湖一带的1843 户察哈尔蒙古官兵移驻博尔塔拉。随后,沿博尔塔拉周围共设卡伦21 处,以防御外国势力入侵,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清代卡伦种类繁多,按设置时间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常设卡伦、添撤卡伦、移动卡伦三种。常设卡伦是常年设置、有固定地点的卡伦,察哈尔营有9 个常设卡伦,包括乌兰布喇卡伦,在今温泉县安格里格乡札;札克鄂博卡伦,在今阿拉山口气象站约22 公里处;哈布塔海卡伦,在今艾比湖以西;乌柯克卡伦,在今阿拉山口以西等。添撤卡伦是依时而设、过时撤销的卡伦,一般为保护屯田和管理游牧而设,察哈尔营有12 个添撤卡伦,包括绰伦古尔卡伦,在今博乐市南五一水电站;音德尔图卡伦,在今阿拉山口附近;阿尔齐图哈玛尔卡伦,在今阿拉山口附近,又说在今阿尔夏特以北;雅玛图卡伦,在今温泉县安格里格乡西南一带,1800 年移于距今县城西约43 公里的乌斯图别格怎;木鲁卡伦,在今温泉县查干屯格乡以北等。其中,乌兰布喇、绰伦古尔、达尔达木图、札克鄂博、哈布塔海、音德尔图、沁达兰卡伦,位于自伊犁经塔尔巴哈台前往北京的重要交通线上,在承担防止各游牧部落越境游牧职责的同时,还承担通讯转运的任务。这些卡伦一直到20世纪40 年代仍继续发挥作用,部分卡伦在新中国成立后还被人民解放军作为边防哨所驻守之地。

沙喇布鲁克卡伦遗址特写(尚国军 摄)

察哈尔营卡伦名录及官兵配置情况表

察哈尔营驻守的卡伦沿博尔塔拉河至艾比湖到阿拉山一带,为边陲要地,也是东西交通咽喉地带,对中国的安全稳定、团结统一至关重要。以沙喇布鲁克卡伦遗址为代表的察哈尔营卡伦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屯垦戍边、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持新疆地区社会稳定的有力见证。

猜你喜欢
察哈尔阿拉山口卡伦
霍勒斯·卡伦对美国犹太族群认同的影响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阿拉山口成为西北汽车整车进口重要口岸
阿拉山口成为西北汽车整车进口重要口岸
察哈尔右翼后旗蒙古语土语音系探究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
八旗察哈尔的编立及其与清朝可汗间的关系
中国新疆阿拉山口综保区力争今年进口汽车整车200辆
《辉番卡伦来信》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