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洁,左 兰,陈 勇
(毕节市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
当前,贵州省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耕地破碎,连片平整土地少,土壤黏性重、砾石多;农田灌溉、机耕道路配套不足,高标准农田占比小、建设标准不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现代化装备条件差,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步伐。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土地整治步伐,补齐短板弱项,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为了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精神,发展毕节市农业现代化,结合威宁县耕地状况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出威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宜机化整治建议。
威宁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 296.3 km2,平均海拔2 200 m,森林覆盖率31.70%;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具体耕地情况:全县耕地面积25.227 万hm2,威宁县耕地主要分布在坡度15°以下的丘陵平坝缓坡地带,面积为16.871 万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6.88%,其中坡度6°以下的耕地面积为8.382 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3.23%。坡度25°以上的耕地面积达到了2.039 万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08%。具体分布状况见表1。
表1 威宁县耕地分布情况统计表
受整体自然条件影响,威宁县农作物耕种方式受限、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足,到2021 年,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仅为45.30%,较全国平均水平82%低很多。
开展土地“宜机化”整治试点,在全省选择部分县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工作。采取“先建后补”方式,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财政资金补助为辅。通过研究分析试点取得的效果,完善我省宜机化土地整治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动全省宜机化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中,将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分散零碎的地块通过整理,进行平整化、缓坡化、梯台化、互联互通改造,同时进行土壤改良,成为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耕作、播种、管护、收获的标准地,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综合利用率。
威宁县大部分属丘陵地貌,交通不便,路难修,机难通,很多地块农业机械不能通达,靠小型微耕机耕地、手种镰收、小型拖拉机运输的传统农耕方式,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农业整体经营效益不高。
随着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员纷纷外出务工,剩下的妇女、老人耕作能力不足,导致部分土地撂荒。把包括撂荒地在内的零碎地块按照土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进行宜机化改造,建成便于大、中型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耕地,可大幅度减少人工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人力缺乏问题,能极大提升土地的使用和产出效率。
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山区分散零碎地块变得相对集中,便于引进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效益。威宁县适合宜机化改造土地具体发布状况见表2。
表2 适合宜机化土地统计表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下达2021 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黔农办发〔2021〕5 号文件精神,2021 年下达威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0.4 万hm2,总投资9 000 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6 338 万元,省级预算内投资2 662 万元,资金均已下达到威宁县。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报县发展改革局评审通过,已组织实施。项目规划在威宁县金钟、陕桥、小海、雪山、石门、盐仓、龙场7 个乡镇实施,其中:陕桥800 hm2,金钟400 hm2,小海800 hm2,雪山400 hm2,石门800 hm2,盐仓400 hm2,龙场400 hm2。平均每667 m2投资1 500 万元,总投资9 000 万元。
方案力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宜机化”整治有机结合,在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素得到满足的同时,按照土地宜机化整治的“五种改造模式”、“五个改造内容”和“十项技术标准”进行土地“宜机化”整治,使整治后的地块完全满足大型农业机械作业要求。
4.1.1 坚持因地制宜选点、以农为先原则
突出“宜机化”主题和农地属性,以目前无法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山地、坡耕地为改造重点,以提高粮食生产效能为目的。
4.1.2 坚持集约高效、示范引导原则
优先在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权属清晰、窗口示范效应突出的地域实施,鼓励整村推进;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适宜机械化生产作业为目标,同时达到改善水土流失及土壤水蚀、风蚀的效果。
4.1.3 坚持政策引导、联农带农原则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激励各主体参与投入耕地宜机化改造。充分尊重土地承包者或经营者的建设意愿和意见,形成联动推进的格局。
4.1.4 坚持谁改造谁受益,差额自筹原则
项目资金按照定额补助、差额自筹、先建后补的方式对承担主体进行补助。
4.1.5 坚持规范管理、提高建设效能
改造工程要规范勘测设计、项目施工、工程量核定,保障规范科学实施。严格验收、结算审计,保障项目资金安全使用。
基于威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点耕地现状:一是耕地以小块化掌握在农户手中,地块间有明确的间隔带;二是耕地方式以小型微耕机为主(占80%左右);三是收割方式以人工手动收割为主;四是地块面积小导致大、中型机械化无法在农作物耕、收、运输、初级加工的各个环节运转。
4.3.1 地块归并整理
对坡度很小(<6 °)细碎地块进行改造联并,对异形地块进行弯取直,消除作业死角、优化地块布局。
4.3.2 缓坡化改造
对坡度较小(6°~15°)地块通过降坡整平,改造成缓坡地块或水平条地。
4.3.3 修筑梯型地块
对坡度较大(15°~25°)地块,修建成水平、反坡、坡式、隔坡等梯型地块。
4.3.4 埂坎构筑
修筑改造地块的地埂、地坎,使其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3.5 进出通道
修建地块进出通道,实现相邻地块之间、地块与道路之间衔接顺畅,满足大中型机械进出地块需要。连通的耕地均应符合宜机化耕地标准。
4.3.6 土地耕翻
对改造后的地块要及时进行深耕,且耕深不小于0.3 m。
4.3.7 土壤培肥恢复地力
将剥离的表层肥沃土壤进行回填,通过绿肥种植、秸秆粉碎还田、粪肥施用等方式,结合机械化深松、旋耕等措施,培肥土壤,提升地力。
4.3.8 砾石处理
宜机化整治要把土壤里砾石清理深埋,埋深要超过0.5 m,对于黏重型土壤,应将砾石沙化后还田,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
表3 耕地“宜机化”补助标准及整理费用
威宁县实施宜机化改造后,将大大改善农机通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化使用率,促进威宁县农机具生产、销售,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同时减少传统农耕模式。
当前威宁县农村地区年轻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农机化不普及,将导致年轻劳动力外出后,子女无人管理或隔代管理、农村耕地留荒或耕种率低等社会问题。因此威宁县实施耕地宜机化后将大大减轻农村劳动力负担,增加农村劳动力经济价值。
耕地宜机化改造后,耕地面积增加了3%~5%。大中型农机代替以往的人工或中小型农机,每667 m2旱地1 年可节约劳动力成本300 元以上。改造后的耕地作业环境明显改善,耕种管收运环节机械化作业条件基本具备,大中型农机具进出、转弯、调头、循环作业方便自如,空行程减少,作业效益大幅提高。
实施威宁县宜机化工程,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明显提高;在减轻农村劳动力负担、增加农村耕地使用率及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关部门出台有益于宜机化改造政策,如:现阶段土地制度,土地承包责任制导致土地使用权在农民手里,土地有明确的界限,想要打破界限,只有从上到下的土地改革,将土地政策制定成更科学,与时俱进地适合宜机化改造。同时成立宜机化改造小组,制定宜机化改造行动方案。
在宜机化改造政策性支持的前提下,如何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土地宜机化工作中,主要是资金鼓励,农民可以在宜机化改造后投身本地特色产业中,同时给予相应补助资金,让农民主动支持宜机化改造工作。
宜机化改造过程需要相关法律文件保驾护航,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循序渐进的,在改造过程中会出现不配合或者制造障碍的人员,这就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为依据,制止破坏宜机化治理的不法行为。
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宜机化改造进程,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宜机化改造的政策及意义,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宜机化改造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