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娟
关键词:旱地;全膜;垄作;密度;马铃薯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旱作马铃薯是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的主体。全膜通用垄沟栽培是庄浪县农技中心经过多年基层实践探索出的半微垄旱作技术[1-2],也是庄浪县近年来马铃薯栽培的主要方式,应用面积逐年增大。该技术改高大垄为中微垄,优化降雨分配,利于增产。但在实际生产中,普遍存在种植密度不当的问题,导致产量减少[3]。为建立马铃薯全膜通用垄沟栽培的密度参数,于2020~2021年在庄浪县通化镇通边村进行了马铃薯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1试验材料及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甘肃刘家峡化工总厂),磷肥为普钙(P2O514%,云南昆阳磷化工集团);地膜为天水天宝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天宝牌”0.01mm农用黑色和白色地膜,幅宽120 cm。
供试马铃薯品种:庄薯3号原种。
1.2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计5 个对照组:(1)45 000 穴/hm,穴距0.63 cm;(2)52 500 穴/hm,穴距0.54 cm;(3)60000 穴/hm,穴距0.48cm;(4)67 500穴/hm,穴距0.42cm;(5)75000穴/hm,穴距0.38cm。试验采用半微垄的通用垄沟垄上播种,垄宽、均一致,用黑色地膜覆盖,各对照组行距相同,为0.35cm。试验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40 m。播前亩施尿素600 kg/hm,过磷酸钙750 kg/hm,硫酸钾150kg/hm,底肥结合播前整地全部施入。于11月上旬秋覆膜,于4月下旬播种,5月下旬出苗,6月中旬现蕾,现蕾期追施尿素150 kg/hm,试验组其他管理措施均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1.3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示范地设在甘肃省庄浪县通化镇通边村,经纬度:北纬N35.38786″,东经E106.13641″,海拔2001m,年平均降雨量5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8.4 ℃,无霜期153d,试验地为川旱地,水平梯田,地形地势平坦,肥力较低,周围环境开阔,交通便利,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含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等营养成分,前茬作物为小麦,收获后用机械翻耕灭茬。
1.4试验记录
记录生育期和经济性状,成熟后,每小区按五点取样法,取30株进行测产,按小区实际收获产量计算,进行对比分析。
1.5气象因素
2020年马铃薯生育期的5~9月份全县平均气温15.9℃,降雨量578.8mm,与历年平均值比较,气温偏高0.1℃,降水偏多42.9%,其中:马铃薯出苗期5月中、下旬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分别偏少68%和59%,出现春旱,并伴有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马铃薯出苗造成不利影响,6月份降雨频繁,月总降水量95.8mm,与历年同期值相比,降水偏多34.5%,气温正常,利于苗期生长,也利于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发生扩展;马铃薯现蕾-开花期7月份气温偏低,降水正常,中、下旬的9~14日、21~25日出现两次强降雨和连阴雨天气,降水量分别达到48 mm和16.9mm,加之薯块膨大期的8月上、中旬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偏多131.5%,降雨多,雨量大,且持续连阴雨天气时间长,田间湿度高,晚疫病田间病菌迅速扩展蔓延,但对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发生危害和扩展繁殖不利。8月份累计降雨量达196.2mm,比历年同期降雨特多110%,气温偏低0.7 ℃,降水特多、气候凉爽的温湿度条件极适宜晚疫病菌侵染和扩散,后期病害在田间迅速扩展流行,气候条件对虫害发生扩展不利,虫害总体发生较轻。试验进行的2021年马铃薯生育期5~9月份平均气温18 ℃,总降水量288mm,与历年平均值比较,气温偏高0.8 ℃,降水偏少23.8%。马铃薯出苗期5月份降水24.1mm,与历年同期48.2mm相比偏少50%,给马铃薯出苗带来极不利因素,生长期的6-7月份降水分别为22.5mm、53.5mm,与历年同期71.2mm、96.4mm相比偏少68.4%、44.5%,出现严重旱灾,导致马铃薯地上茎几乎处于停滞生长的状态,干旱对马铃薯晚疫病、二十八星瓢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极不利,加之薯块膨大期的8月份降水53.9mm,与历年同期93.3mm相比偏少42.2%,对马铃薯地下块茎繁殖生长极不利,严重干旱使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发生扩展受到抑制。马铃薯生长后期的9月份降水134.9mm,对马铃薯生长后期旱情略有缓解,马铃薯晚疫病等田间病害虽进入快速扩散状态,但马铃薯生长已接近尾声,病害发生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大。全年总体受干旱影响,马铃薯病虫害发生较历年同期偏轻。
1.6试验分析
用试验记录数据进行对比,进行方差分析。
2結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密度对马铃薯的生育期的影响不明显,各对照组各个生长阶段长势相同,生育天数同为150d。
2.2经济性状
马铃薯种植密度不同,其结薯数量和重量也不同,结薯数随种植密而递减,单株产量和大中薯率也随之下降(表1)。单株结薯数和薯块鲜薯重以对照组②最高,对照组①次之,对照组③第三,对照组④、对照组⑤分居第四、第五。
2.3产量结果
对试验产量结果(表2)直观分析,对照组②产量第一位,为42 833 kg/hm;对照组③产量第二位,为40 980 kg/hm;对照组①产量第三位,为39 098 kg/hm;对照组④产量第四位,为35 700 kg/hm;对照组⑤产量第五位,为32 670 kg/hm。经方差分析,F对照组=65.563>F0.01=7.006,对照组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用最小显著极差法(LSR-SSR)分析,对照组①与对照组②、对照组③、对照组④、对照组⑤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照组②与对照组③、对照组④、对照组⑤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照组③与对照组④、对照组⑤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照组④与对照组⑤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照组②与对照组③之间差异不显著。
以密度(x)为自变量,产量(y)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y = -0.0003x2 +2.3175x - 1 390.1,R = 0.9054。经解析,适宜密度49926~65 949穴/hm,最佳密度为57 938 穴/hm。
3结论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马铃薯生产中,采用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播种方式,对马铃薯的物候期和生育期基本无影响,但对马铃薯大薯、中薯、小薯的结薯率影响较大,马铃薯结薯数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递减,单株产量和大中薯结薯数量明显减少,说明,由于马铃薯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在结薯期和薯块膨大期光照、水分和养分的供应明显不足[4-5]。综合考虑,在中等肥力下,旱地马铃薯全膜通用垄沟垄作适宜种植密度为49926~65949穴/hm,最佳种植密度为57 938 穴/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