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融入信息技术 学生感受学习魅力

2022-05-01 01:32于娜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利用科学

于娜

科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启蒙学生思维以及发展科学素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科学教学的前身是自然教学,相比于自然教学,其在内涵以及专业性方面进一步增强。透过科学学科,学生会了解到很多与自然与规律与地理相关的知识,但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都承担着较高的压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科学学科与新兴技术相互融合,缓解学生压力,突破教学障碍,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稳步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及世界的发展格局,可以在各行各业中提高大众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辅助我国教育工作进一步创新。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融入信息技术能够辅助教师突破以往的教学限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将立足于这一前提,客观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创新科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领域,绝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完整的智能化教学系统,也会创设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改变以往的教学框架,既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与科学相关的小视频或图片,以直观的动态化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植物生长繁殖这一知识点为例,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指导,由于学生本身并不具有较强的抽象认识以及思维能力,所以对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很难真正理解。但如果教师能够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效果便会得到有效改善。比如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生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繁殖状态,将知识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现,而后要求学生观看视频,适当地提炼其中的重要生长阶段,让学生在视觉的体验下深化理解,更好地把握理论知识的内涵。综合来说,这一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其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其更好地感受科学学科的魅力,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利用信息技术彰显价值,奠定创新基础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体系中,科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随着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科学教学逐渐彰显其自身所具备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成为小学教师需主动关注的任务。在时代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信息技术体系日益完善,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增强整体的教学活力,打造趣味课堂以及高效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是一门比较神秘的学科,他们在学习其中的一些知识时会感到吃力。对此,教师可以借由信息技术展现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为其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稳定支撑。

小学生所接触到的科学知识难度与复杂程度都相对较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所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局限,将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声音产生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并要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尝试性判断这种声音是由哪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在这段音乐中感受到了哪些信息。在这两个问题中,第2个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学生的思维可以达到最好的发散状态,有助于其自身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当学生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可以将音频转化为视频,为学生提供正确答案,促进学生深化理解。比如在讲解地震和火山知识时,教师也可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新闻或电影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地震和火山所引发的灾害,引发情感共鸣,使之能够更主动地探索相关知识点,想要知道该如何去预防这些危险事件的发生,如何在地震以及火灾中保护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有效提高其核心素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融合要素,锻炼实践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科学领域相对丰富,而这些丰富的教学内容均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要素相互整合,打造完善的教学体系,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将虚拟的信息转化为现实,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涉及较多的科学实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虚拟化的实验过程,放大其中的一些细节,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开展耳朵的科学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聆听到更加逼真的声音,使之更好地了解耳朵接受声音处理声音的整个过程,掌握耳朵各部位的构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虚拟化的模型,针对耳朵的构造通过放大技术为学生详细介绍,使之更好地了解各部分所起的作用。这样,能使看似枯燥无味的知识也显得十分有趣,学生对于抽象信息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再比如在讲解燃烧与灭火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相关录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学生按照能力划分成不同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后续的实验活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简要介绍实验过程以及实验重点,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对学生加以辅助,既保证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也不会导致教师过多地对学生加以干预,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在实验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录制学生的实验视频,并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上传到班级群,鼓励学生在爸爸妈妈的配合下,回放视频,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而在之后的实验活动中有效调节,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实践思维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培养自主意识

在素质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发学生的自主习惯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性发展。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形成有效辅助,辅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然后利用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辅助学生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有效地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教师不会对学生形成过度干扰,不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从而让学生选择贴合于自身学习诉求的教学内容,根据自身的思维认识,构建具有贴合性的知识体系,有效增强自主意识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搜索自主预习的方式解答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食物链食物网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并生成完整的预习导学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扮演小老师的方式相互分享,并对学生总结的知识进行适当提炼,生成完整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构造知识框架,既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理解,也锻炼自主意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具有较好的多元性以及贴合性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形成有效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我的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借由信息技术创建生活情境,先引导学生分析一个问题: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手有什么样的作用?对学生所给出的答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记录下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扩散思维。当学生表述完毕,教师可以站在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在我们的手上有哪些部位指纹、各有什么样的作用,关节有什么样的作用等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手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地探索手的存在价值,以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的世界广袤无垠,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只能接触到几本教材,这绝对容不下广袤的科学世界。所以在素质教育环境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介绍教材中的知识,更要为学生拓展教材外的知识,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便展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素材,将其以图片视频或者音频的形式展现,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科学素材辅助下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也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对世界的科学认识。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科学学习动力,促使其主动探索科学世界,形成良性教学循环,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学科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能够有效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支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魅力,创新基础会更加扎实,并且也能够有效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自主意识,发散探究性思维,助力科学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利用科学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